日常生活中,有一個漏斗原理,意思是凡事都必須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向,順著通過一個圓口過濾,才能獲得需要的東西,漏斗的口徑大小,決定了過濾的速度和達成的結果。
??企業是一個大寫的人(所謂:人從眾的關系式),其基礎資源(人、財、物、信息和時間)都必須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相輔相成和協調運用。當前面臨的大環境,企業該如何管理好?未來的路怎樣走?這是擺在企業決策者和管理人員(HR管理)面前的事情。
??可以說,企業在跨過原始積累到發展階段,其經營運作逐步顯現以為人為主導的經營,企業管理更是人與事的管理。做得穩、做得強、才能做得大,正是需要把人作為資源的重要性排在首位(這正是能夠持續地讓人力資源收獲其中的唯一決策)。
??做得穩:
??應當著力于對員工的關懷程度和不遺余力打造彼此都認同的價值平臺。
??做得強:
??更要不折不扣地提高員工的基礎素質和所需要的各項技能與操作水平。
??做得大:
??在于把企業文化內涵延伸,顯現出生機盎然的活力和持續與細化的動力。
??成功不是必然的,失敗不是偶然的。這幾年滿天飛的口號:做大做強,但并不實在,因為這樣風險很大(應驗的是:08年隨著全球金融海嘯的沖擊,已漫延和波及到實體經濟。更進一步加深了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和壓力,其生存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和挑戰;都說嚴寒的冬天還未降臨┅┅)而且,對中小型企業步步為營的穩中求進策略相抵觸;正所謂水到渠成和功到自然成是同一出處,筆者從實踐中推崇的是只做所能做的事。
??千里足行,始于腳下。過程的掌控在乎點滴、從絲絲細致中入手;只有掌控的過程(此時此刻)才有預期的結果。
換言之“現在如何”比“將來如何”更重要。只有把“現在如何”的事情做好了,“將來如何”的事才有了好的開頭和基礎,做起來也就容易多了。當然不是說不應該去想“將來如何”的事,而是說沒有“現在如何”就沒有“將來如何”。何況是做大做強呢?
??做好今天的事,這其中也包括不要把明天的事也拿到今天來做這層意思。現在就動手做明天做的事,其結果會貽誤了今天、連累了明天。
??做好今天的事,還得專注能夠做的事,比如說,要到河對岸,那么,當前重要的事就是過河,如何才能夠安全、穩妥而又快捷到對岸呢?
??經驗告訴我們,最優的選擇并不是最短的距離,而是要選擇適合、安全、穩妥而又快捷的多個條件,人力資源自我把脈和診治,正是提供這樣的可行性,因為,只有最大程度地了解和認清企業人自身,才能選擇適合、安全、穩妥而又快捷的途徑┅┅成功地到達河的對岸。
??常言道:不怕不知道,就怕做不到。
??通過人力資源自我把脈,在清楚和明白企業人自身的狀態后,找到對對癥下藥的藥方之時;可借助漏斗原理,堅持不懈地做好改進工作。
??正所謂有危機必然有轉機,因此,從企業資源管理和運作的角度,成功而有效的企業只做三件事:
??第一,不失時機地去做現在要做的事。就是要扎扎實實地做好人力資源的改進;要注意的是,量力而行,一口吃不了胖子,從基礎入手,按要求和自我能力循序漸進地去做。這是腳踏實地的思維。
??第二,切實可行地去做能夠做的事。選擇是力所能及的時間花耗和投入的精力,也是必須的,不能急功近利;完成一件再去做一件事,其積累的東西也正是屬于你的回報。這是水到渠成的方法。
??第三,不遺余力去做可達成做的事。找準了,就要行動,做正確了就要加速,過程在控制之中,結果自然地在掌握之中,這是落實與執行的問題。
上一篇:董明珠:權利只是工作上行使的責任
下一篇:社交媒體上的品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