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人的財富,截止到目前,主要經歷了四種形式:計劃經濟時代的糧票,市場經濟時代的存款,市場經濟時代的房子,資本經濟時代的股權。這其中,糧票已經成為歷史,存款已經沒落,房子正在進行最后的瘋狂,而股權,卻在冉冉升起。
??從目前的經濟走勢和社會變化趨勢來看,上一輪改革的紅利已經基本釋放殆盡,股權投資將是未來很長一個時期內的財富增長方式。畢竟,一個大變革、大蛻變的時代,說其最好也不為過,說其最壞也并無不可,關鍵在于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能否抓住大趨勢。
??而現在的大趨勢,就是在房地產之外培養經濟的下一個增長點,而且是主力增長點,現在所做的準備已經是七七八八,距離完備差不遙遠了,無論是業已形成的交易所市場,還是社會公眾對股權的基本認知,都已經是打好了基礎,只不過,該調整的,待完善的,尚需鞏固的,都還擺在桌面上,需要時間來解決。
??立足現在,著眼將來,股權投資,將是不可遏制的一股新興力量,迅速地蔓延開來,股權投資者,將極有可能就是未來的最大贏家。
??首先,股權投資將會改變國人短線投資的盲目性,轉而以長線投資為主。
??我們國人在股票交易市場上可謂是新冒芽的韭菜,冒一茬,割一茬,生生不息,個中損失和辛酸,不一而足,但這是我們短線投資的顯著體現。而股權則是長期投資,是從原始股開始投起,相比較于正在售賣的交易所市場股票,具有天然的優勢:成本更低,價格更便宜,進退方式更靈活。
??但肯定會有人會提出反駁意見,那就是,萬一投資失敗,企業破產怎么辦?而這個問題,也許恰恰就是國人們長期專注于短線投資的表現,寄希望于在自己能夠看得見的范圍內去穩穩地獲取財富回報,卻不愿意放長線釣大魚,更不愿意把資金投在自己看不到的未來。
??可是現在的環境正在變得讓股票市場撲朔迷離,注冊制將要全面推行,宏觀政策走向正在發生變化,資金流向正在待機而動,長線投資正在升溫,隨著培養環境的逐步完善,短線投資將走向邊緣化,散戶投資將走向尷尬境地,而長線投資和機構投資則將接過資本市場的大旗。
??其次,現在正在全面推進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客觀上給股權投資做了巨大的推波助瀾。
??這是來自于政策層面的聲音,也預示著資源的整合在創業的大道上將會上演絕佳的精彩。在創業中,股權投資者不必向買賣股票那樣隨時隨地要關注和跟蹤外部環境的變化尤其是宏觀政策的變化,而只需要讀懂企業就可以了。在中國股票這樣一個感性市場,風吹草動和驚弓之鳥的熱鬧大戲,冷不丁就會上演,而且損失巨大,比如生搬硬套來的熔斷機制,僅僅4天時間,就造成了7萬多億的損失,可股民們又能怎么樣呢?連撤出的時間都沒有,連反應的時間也都沒有。
??在此,也許會有人說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創業的,創業者,十之八九都會夭折的,所以,股權投資是最不靠譜的了,比股票市場更不靠譜。這個意思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在創業存活率方面,但更多地是不懂得企業,不懂得股權投資,以為像買賣股票那樣簡單就可以了。其實,股票交易和股權投資是完全的兩個概念,核心要素是不一樣的,千萬不要拿著選股票的標準來判斷是否進行股權投資。
??所謂股權投資,核心要素,無非三點:企業核心團隊,企業運作機制,行業位次。這與股票交易所關注的市盈率、企業財務狀況、宏觀環境等等是不一樣的。而股權交易市場是有別于股票交易市場的,是讓大家耳目一新的市場。
??最后,股權投資,重在布局未來,而不是著眼當下。
??所以,投資的方向應當是明確的,而且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傳統產業、主流行業和大型企業,將不會是股權投資的方向,而這三類,恰恰是股票交易的重點領域。很多勵志的段子,很多傳奇的案例,都在告訴我們,孫正義投資阿里巴巴的回報如何如何,2900倍的回報率是怎么地驚世駭俗,而在投資之初,阿里巴巴還是籍籍無名的小輩。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懂得一點,如何布局未來?
??必須要堅持一個理念,那就是站在未來看現在,孫正義提出的“30年愿景”投資方式,確實值得大家仔細揣摩揣摩,且不要說未來30年,即便是站在未來10年甚至5年看現在,你都會發現不一樣的精彩,你的投資都會與眾不同。此時,你就贏了,這與股票又是一個大不同。
??更何況,股權交易市場的選擇空間相較之于股票市場,選擇空間更加巨大,隨著我們國內對于股權交易的進一步規范和擴容,未來的天地更加巨大。
??美國有一位未來學者叫霍爾,寫過一本書,叫《大轉折時代》,明確指出,2010-2020年是一個人類文明劇變的時期。現在,我們正身處其中,談論這個變化本身,其實已經沒有多大意義,而究竟如何適應這個變化,并且找到自己基于未來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才是我們需要做的重中之重,股權投資,恰逢其時。
上一篇:融合的工業-從悶頭研發到跨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