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郭采潔帶著軟糯的臺灣腔唱出“老開心呃”“超爽噠”“吼嗨森”,你多少會有點出戲——這是統一阿薩姆奶茶最近推出的一支廣告,除了視頻,它的瓶身包裝還加上了AR技術,可以播放不同版本的方言歌來表達“好心情”。
不難看出這又是一種想要貼近年輕人的方式。在引發瘋狂排隊的網紅奶茶沖擊下,你可能覺得這種瓶裝奶茶已經有點無趣,畢竟除了攜帶方便,沒有誰會把它曬到朋友圈。
無論說得是否地道,讓女明星說方言的創意,還是讓它在網上引發一些討論。不過這種“方言梗”的玩法,很多品牌已經嘗試過了,年輕人對待方言的態度,正在從“土”到“好玩”有一個微妙的轉變。
比如優衣庫為了推廣輕型羽絨服,曾經在去年讓模特用粵語、山東話、上海話、閩南語、四川話和東北話歡快地唱起rap。可以想象網友聽到一個原本低調的日本品牌唱出“賊拉輕 賊拉暖和”是一種什么樣反差魔性的感覺。
優衣庫觀察認為,對當下的年輕人來說,講方言是一件很酷的事。“他們更推崇在地文化…城市歸屬感,標簽感,和獨特的傲嬌造就了一種獨特的酷。”優衣庫官方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最近還有一個例子是耐克。借著中式嘻哈這波熱潮,它在去年年底的一個廣告也被翻了出來,五位rapper輪流登場,分別通過北京話、粵語、重慶話、上海話、長沙話這5種方言外加英語共6種語言的rap唱了一曲《籃球場上的態度》。
不過之所以你會覺得這種方言梗有趣,多少還是因為包裝結果。國際大品牌自帶的“洋氣”光環,和這種原本接地氣的表達結合造成的反差萌會讓你覺得有沖擊感。而且方言的選擇也很關鍵,比如粵語、東北話本身因為使用人群的龐大,一些俗語已經成為了流行,和freestyle元素的疊加能產生更奇特的化學反應,比如幽默、酷炫之類的感受。
而作為對比的是,一本正經用方言念廣告詞恐怕對年輕人不會有多少吸引力。想想那個反復在央視播出、找來不同阿姨用方言喊的“藍月亮洗衣大師”就知道了,你會覺得親切有趣,還是有點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