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剛剛過去的臺灣金馬獎,文晏憑借《嘉年華》拿到了最佳導演獎。這是這位女導演的第二部劇情長片,鏡頭對準了未成年人背后的社會問題。她的感...
剛剛過去的臺灣金馬獎,文晏憑借《嘉年華》拿到了最佳導演獎。這是這位女導演的第二部劇情長片,鏡頭對準了未成年人背后的社會問題。她的感言冷靜且克制,“這個電影講的是受傷害的兒童,和我們作為旁觀者的每一個人,所以它不僅是中國的故事,也是全世界正在發生的故事……雖然她們(兩個女主演)還都不能完全理解這個電影,但是要感謝她們,為那些沒有發出聲音的孩子們發出了聲音。”
這個世界并不完美,危及兒童身心健康的惡性事件頻繁發生,在傷害兒童事件中,沒有人是旁觀者。
我們不是旁觀者——“勇敢的娃娃”
無疑,這是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你拿著手機,隨時隨地、日理萬機。當轉發微博、朋友圈點贊、曬自拍、秀美食這一系列動作過后,我們究竟做了什么?是在消費?是在娛樂?是雪中送炭的急切關注?還只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火上澆油?
這一系列問題,直擊人性的最深處。對此,文晏交出了她的答卷——《嘉年華》,而鳳凰網也給出答案——以喚醒兒童自我保護意識為目標的海報——“勇敢的娃娃”。
如前述所言,國內傷害兒童案高發,令人觸目驚心。來自“女童保護”相關報告的數據表明,僅2016年,即平均每天曝光1.21起傷害兒童事件,同比增長近三成。在聯合國SDG(可持續發展目標)中,通過“性別平等”等細分目標,矚目兒童健康成長。在這樣的背景下,鳳凰網、女童保護基金、鳳凰網創新公益實踐中心攜手創意機構生米組成,共同打造了“勇敢的娃娃”海報。該海報的獨特之處在于,當手觸碰到孩子不同的身體部位時,海報會發出不同的警告聲,以拒絕不好的觸碰。截至2017年10月底,“女童保護”已在全國28個省份相繼開課,培訓志愿者數萬人,面對面授課覆蓋兒童超過177萬人,覆蓋家長超過43萬人。而“勇敢的娃娃”的加入,將使課程變得更為生動、更易于學習,兒童對“不好的觸碰就是傷害”的理解也會愈發深刻。
在即將到來的2018年,鳳凰網與女童保護基金還將以“勇敢的娃娃”海報為媒介,繼續組織線下宣講,預計覆蓋100萬家庭;其中,半數家庭定居都市。每個參與的品牌除了在海報上露出,還會得到線上專題、鳳凰網公益頻道首頁等優質位置配合推薦,以支持、鼓勵其善舉。另外,鳳凰網還會邀請明星、聯合國高層、國內政府官員、中科院等權威學術機構作為聯合支持,并在兩會前夕與女童保護基金等多家機構聯合舉辦“女童保護”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現場有相關報告發布,預計邀請200余家媒體現場見證。面對嚴峻的社會現實,鳳凰網希望聯合與兒童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各大品牌,共同加入,通過線下宣講、線上傳播、舉辦盛典等多種形式,喚醒兒童、家長、全社會的防范意識,為中國兒童謀福祉,促進社會整體和諧共進。
其實,“勇敢的娃娃”并不是鳳凰網在商業向善的首次嘗試。早在2016年,鳳凰網、蘇寧易購、生米組成就曾聯合打造——承諾膠帶(The Tape Pledge)項目,為保護野生動物發聲。中國有4.48億的網購人口,這個渠道除了帶來便捷之外,也成為許多非法買賣的寄生地。而利用消費者日常經見的快遞包裹為接觸點,作為媒體載臺和溝通渠道,再輔以線上互動,將使野生動物保護成為影響廣泛、令人印象深刻的社會議題。
“承諾膠帶”以蘇寧易購龐大的物流網絡為承載渠道,倡導消費者對野生動物制品說“不”。該項目利用特殊的夾層工藝膠帶為互動介質,和多種因遭盜獵的動物圖形為溝通內容。消費者在劃開膠帶時,微量紅色顏料從象牙、鯊魚鰭和犀牛角等處滲透出來,掃描二維碼后,可在H5頁面上瀏覽這些動物對環境保護和人類生存的重要性信息。按下按鍵,承諾“不購買,不作動物殺手”并轉發信息。
自項目上線以來,“承諾膠帶”頁面瀏覽量、蘇寧易購品牌認同度,均得到顯著提升,極具創意的膠帶和極具創新價值的互動形式贏得了消費者的好感;保護珍稀動物的概念被植入到網購消費者的腦中,與此同時,取得有效的品牌溝通效果。
此項目不僅在目標消費群中反響熱烈,還接連斬獲戛納國際創意節Charities & Non-profit、Use of Ambient Media: Small Scale兩只銅獅大獎、長城獎互動創意獎全場大獎及兩項金獎、金投賞全場大獎和電商平臺類金獎、金網獎公益類金獎等國內外各類營銷大獎,在業內廣受認同,獲得了商業利益、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社會責任與商業利益 能否和諧發展?
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是否可以調和,甚至達到和諧?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讀到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涉及全球范圍內亟待解決的17項議題(包括健康、水、兒童教育,等等)。應該說,“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對2000 年聯合國提出的“千年發展目標”指向明確的升級。盡管“千年發展目標”中的一些目標已經實現了,但是實施的結果并不盡如人意。而這一次,我們不禁要問,誰能承擔和應對這樣的挑戰和責任?是政府、社會、企業還是NGO?
傳統的NGO可以通過籌集資金支持解決問題,但是在具體解決方法上,商業機構更善于用商業手段實現可持續運轉。因此,我們需要找到能夠很好平衡社會使命與商業利益的組織。有人推薦過社會企業,像印度的亞拉文眼科關愛中心(Aravind Eye Care)、深圳太陽能照明的d.light公司等。但是,現階段它們的力量都還很薄弱,不足以應對更大的挑戰。而很多企業投入社會責任的資金又太少,最多只有利潤的2%。在英國,這個比例大約只有0.5%,美國大約是1%;印度和南非則稍多一些,能達到2%。
而在互聯網時代,企業是不是應該以 “不作惡”為起點,進一步把好的企業變成偉大的企業呢?關于兩者的區別,就像福特汽車老總William Clay Ford說的,一個好的企業可以向社會提供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而一個偉大的企業不僅要提供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而且要使這個世界更美好。說到底,就是要商業向善(Business for good)
商業向善推動社會向善,正在成為我們生活的時代最關鍵的特征之一。企業和公益的壁壘正在被技術打破,企業用商業的手段推動社會進步正在變為潮流。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責任投資、可持續發展投資陸續出現,企業開始重視投資及生產過程中避免消極的社會和環境后果,直至發展到將環境、可持續發展和治理等作為商業決策的重要考慮因素,甚至力圖積極實現員工成長、環保等績效。
2006年,美國費城的兩個創業人創辦了共益實驗室這家非營利組織,并于次年認證了全球第一家共益企業(B Coporations)。共益企業認證是一種第三方認證制度,它最大的特點是對企業做全方位測評,包括公司治理、員工效益、社區效益、環境效益和消費者權益五個方面。截至2017年7月1日,全球共有2204家共益企業,分布在50多個國家、130個行業。這些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引領全球商業向善倡導運動,重新定義商業成功——企業不是比拼誰更會賺錢,而是誰可以持續為社會、為人類帶來更大的價值或者益處。
商業向善 正在改變世界
那么,商業向善,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呢?請看下面的例子。美國男孩Blake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旅行時,注意到當地孩子光著腳,沒鞋穿。他想送鞋給他們,為此,Blake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開了一個TOMS鞋店。賣給大家舒適、休閑的鞋子,并采用“One for One”的形式——每賣出一雙鞋,就捐出一雙給孩子們。因此,孩子們會源源不斷地收到鞋,消費者能買到心儀、舒服的鞋,鞋店也能實現盈利,一舉多得。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卻是驚人的。成立十年來,TOMS已經幫助超過7500萬缺乏鞋的孩子們拿到了新鞋,同時還幫助超過45萬視力障礙的人們恢復了視力。TOMS應用商業向善的理念,秉承以人為本的初心,不僅讓孩子們穿上鞋,而且還帶來一種全新的運營思路。
另一個商業向善的例子,來自于印度。在印度,每天有超過1000個孩子因為不衛生的用手習慣而離開人世。大多數的孩子認為用水洗手就足夠了。而這些低齡兒童們使用黑色的石板和粉筆寫字,在反復寫字和擦黑板后,粉筆末會沾滿他們的雙手。
當觀察到這些后,知名衛生用品生產商ITC SAVLON聯合OGILVY & MATHER MUMBAI,想出了把粉筆和香皂結合的創意,他們造出了一款“護手粉筆”(Savlon Healthy Hands Chalk Sticks):上課時孩子們用這支粉筆涂畫,下課后可以直接用它洗手。這種新奇有趣的體驗,吸引了孩子們去嘗試。而這只能洗手的“護手粉筆”,幫助印度解決了手部衛生這一社會“頑疾”,同時也為Savlon帶來了極大的社會聲譽以及新的產品。最終,“護手粉筆”項目成功在戛納廣告節斬獲金獅獎;而同場競技的鳳凰網則憑借“承諾膠帶”項目,擒獲兩只銅獅。這再次證明,商業向善是全球范圍內的共識和期待。
鳳凰行動 踐行媒體擔當
商業向善,以創新的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已成為全球潮流。在中國,很多企業都希望做公益,但社會中還廣泛存在“只有捐款才能體現愛心”的認知。由此引發的形式主義作秀、道德綁架逼捐的現象層出不窮。鳳凰網的“承諾膠帶”、“勇敢的娃娃”等項目,為我們展示了除了捐款,還有更好的公益解決方案,既能實現商業共贏,又能帶來社會問題的改變。
一年來,鳳凰網通過不斷的研究和實踐,歸納了踐行商業向善的操作手法:針對特定人群或特定社會問題進行問題發現或再定義;并結合企業提供的服務和產品,通過技術和創意的形式產生解決方案;最終誕生新的溝通的內容、產品、服務甚至幫助企業找到一個新的商業機會和商業模型。
眾所周知,推動社會進步是鳳凰網與生俱來的責任,這也是鳳凰網從事商業向善的初心。從十年前發起“美麗童行”開始,“易碎的朋友”、“與尼有約”等案例,均體現出鳳凰網在商業向善方面孜孜以求的探索。2010年,借助兩會契機,鳳凰網和40余家車企一起提出酒駕入刑的倡議,并最終推動立法;2012年校車事故頻出,鳳凰網再次借助兩會契機,與上汽大通推出了“中國校車發展刻不容緩”的呼吁,并最終促成了新校車安全標準的出爐,推動了社會的進步;2014年,鳳凰網和飛利浦一起,洞察到了當時醫患矛盾愈演愈烈的社會問題,拍攝了5部紀錄片,真正走進醫院,在醫生身邊講述他們的真實故事,希望借此化解醫患之間的矛盾。紀錄片推出后獲得了不僅是患者,更是整個社會的熱議和對醫生群體的理解。
可以說,鳳凰網的媒體價值和媒體精神,能夠更好地去發現問題、敦促問題的解決。在解決問題方面,鳳凰網需要更精細、更加針對特定人群的再次洞察(也就是對問題的再定義)。這時具備精準洞察社會熱點問題的“鳳眼”大數據系統,將助力鳳凰網同客戶一道打造具有可持續商業動力的公益行動。據悉,在“承諾膠帶”、“勇敢的娃娃”項目之后,鳳凰網還將推出“社會設計周”項目,調動更大的社會資源為“商業向善”貢獻智慧,并形成可商業化的營銷創意,通過線上評選、落地校園,后續巡展等方式促進商業向善項目落地。以鳳凰網的媒體影響引領創新公益、以青年觸覺審視社會問題,以技術與創意促進社會和諧共進。
合作共贏 創建新商業文明
在商業向善的路上,鳳凰網期望和更多合作伙伴一道,實現商業利益最大化,并帶動社會價值的改變,讓企業從“變得強大”,到“走得長遠”。
2018年,鳳凰網希望能夠幫助企業有機會去重新審視自己的業務,為企業乃至所處的行業尋找到一個更優化的、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為此,鳳凰網針對不同訴求的合作伙伴,推出了“牽手計劃”、“聚益計劃”和“匠心計劃”。“牽手計劃”面對希望和更加專業的公益機構合作,打造更具創意的商業向善項目的客戶。以剛剛啟動的“勇敢的娃娃”項目為例,鳳凰網制作了極具創意的會說話的海報,送進學校,讓更多孩子在面對傷害時可以進行自我保護。“聚益計劃”針對已經有成熟的商業向善項目的合作伙伴,通過戰略級的資源,讓項目實現更大的影響力和社會價值。在鳳凰網、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與貝因美發起的“超仁媽媽”項目中,鳳凰新聞客戶端為項目改版,將用戶界面的入口為公益開放,促成更多愛心人士的參與,推動了鳳凰網和貝因美更大額度的捐款,最終為品牌帶來了經濟利益與品牌效應的雙驚喜。此外,針對特定行業或者具有特殊特性產品的企業,鳳凰網推出了“匠心計劃”,為其量身定制商業向善項目,以更好地契合其產品或服務,實現更大的商業和社會收益。
鳳凰網提出的“商業向善”倡議,讓我們有理由期待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擁抱公益來提升品牌,乃至將這一理念融入到企業的管理和戰略思維中,這必將成為新商業文明時代的一大特征。
上一篇:大數據營銷未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