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創業公司都會有一種觀點:產品做好了自然就成了品牌。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圍繞品牌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對內,需要與公司的業務或產品相結合;對外,則包括定位、營銷傳播等方方面面。
“一定要有品牌策略。” “現在大部分的創業公司主打的都是偏年輕的人群,他們是‘互聯網一代’,一開始就沒有賦予一個清晰的品牌調性或定位模糊,就很難跟這些年輕消費者互動溝通。”
創業公司在對外推出產品或服務之前,就應該把品牌定位想清楚。如果把一個產品或者服務強硬地推給消費者,就很難找到你與其它同類產品的差異點,因為消費者對某個產品的選擇一定是基于對品牌傳遞的價值觀,表達的理念的認可。
作為創業公司,如何在面對“生存”的發展中加強品牌意識并同步塑造好自己的品牌?這已經是一個必須認真思考的迫切問題。
為何推出品牌升級?“一口吃個胖子”也不太現實。“很多東西都是需要一步步的調整,不能太急,品牌建設也是一樣。” “但創業公司在早期很有必要帶著品牌意識去做產品,然后在品牌建設上逐步發力。”
所有的品牌建設都必須與公司的具體業務發展和產品目標相配合。首先,是決定品牌建設策略的關鍵——公司業務發展。
“有了新的產品服務和業務發展后,品牌建設肯定也得跟上步伐,需要一個更完整的品牌策略去支撐業務發展,并讓消費者對你有個更好的認知。”
資本市場上的出色表現對應的也需要更大的品牌聲量。當然品牌建設也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如果光喊口號講概念卻沒有后續對外傳播那么品牌建設就會陷入一個自嗨的困局。公開資料顯示,通用汽車每年花在品牌的資金高達15億美元,寶潔更是超過20億美元。資金的支撐為品牌理念植入消費者的心智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當然,一家創業公司的品牌投放年度預算不可能像老牌公司一樣達到上億,更多的是需要深入分析品牌現狀,有的放矢,一樣需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做有性價比的品牌建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