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發表時間:2018/5/30 10:37:01??作者:shishang??
品牌 發表時間:2018/5/30 10:37:01??作者:shishang??
做品牌,
首先要知道的一個概念,
就是定位。
然而,根據“二元法則”,在每個品類中,最終只會剩下兩個品牌主導整個品類。比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美團和點評(雖然實際合并了,但還是兩個獨立品牌)、摩拜和OFO,等等。其他品牌,只會慢慢被大眾遺忘。
定位是個好東西,能夠通過影響用戶心目中已經存在的認知,或者去重組已存在的關聯認知,幫助品牌快速鋪開市場。
本質上看,所有定位方法的核心都是:“找空位”。
想象一下,人的心智中有很多小格子,人們只能記住格子里的品牌。比如,格力占據空調的格子,蘋果占據手機的格子。或者蘋果占據手機格子的第一層,華為占據手機格子的第二層,蘋果適合時尚白領,華為主攻成熟商務。
但是一般情況下,一個人最多只能記住同一個格子中的第七層,或者說一個品類中的7種產品,這就是品牌的“七定律”。
所以,如果要讓大家記住自己,你可能需要為自己在用戶的心智中找到一個空位。
具體來看,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進行定位。
1、“創造品類”定位法
在王老吉的廣告出現在電視屏幕之前,你知道還有“涼茶”這個詞兒嗎?
確實沒有。
王老吉的成功,正是因為它開創了涼茶這一新品類。隨即憑借鋪天蓋地的廣告,迅速占據市場并成為該品類的第一名。想象一下,如果沒有開創這一品類,在“飲料”或者“茶飲料”這一品類的市場上與行業第一去較量,勝算能有多少?
當然,創造品類并不容易。隨著當今社會的產品越來越豐富,市場已經越來越細分。但一旦成功,自己的品牌就順理成章成了這一品類的代表。比如,人們買創口貼,自然而然說成買“邦迪”。這就為品牌帶了持續的傳播力和生命力。
創造品類也有風險。比如,客戶對這一品類不了解,沒有使用習慣等等。
這時候,第一種解決方法是在命名上下足功夫。
首先,命名要基于目前人們已知的品類,這樣可以減少人們的認知成本,同時分化對原有品類的需求。比如,“酸奶”和“豆奶”,都是借助牛奶這個品類的聯想,讓喜歡牛奶的一部分用戶,分流到自己的品類。
其次,命名要讓大家感到舒服。比如“人造黃油”,實際是植物油做的,但這樣的命名只會讓購買者產生不好的聯想,不如改為“植物黃油”。
第二種解決方法,是讓消費者了解產品的使用場景和功能。“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廣告語以及廣告中家人團聚吃火鍋的場景,正是起到了這一作用。如果這一步做好了,之后便水到渠成。
2、“跟進式”定位法
跟進式定位,是在第一品牌的基礎上,進行遞進式的差異化。比如說,第一品牌定位于“拍照手機”,那么第二品牌可以定位為“美顏自拍手機”。
跟進式定位的本質,是品類的進一步細化,并通過細化進行分流。
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遞進式定位時,所突出的新的定位一定是用戶所關注并且能夠接受的。比如“美顏自拍”,就在“拍照手機”的基礎上,聚焦了第一品牌用戶中很大一部分愛美愛自拍的用戶群體。這樣,第二品牌便可以通過更具針對性的功能設計,將這部分用戶從第一品牌“分流”到第二品牌,搶占更多市場份額。
另外,定位的目標市場一定要具有足夠的潛力。也就是說,“蛋糕”要大,否則即使在細分市場排名第一,也只能分小小一杯羹。
3、“關聯”定位法
用現在的話說,可以通俗地將這種定位方法叫做“蹭流量”。
什么意思呢?如果行業內已經有了一家公司具有突出的競爭優勢,而你無法撼動這樣的優勢。那么,就跟在他身后,盡早占據第二的位置吧。
蒙牛成立初期,曾在廣告牌上印出“向伊利學習,為民族工業爭氣,爭創內蒙古乳液第二品牌”的標語。這一舉動,讓很多人記住了這個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短短三年,蒙牛在全國乳制品行業中從排名1116位上升到第4位。當然,在它真正成為了第二品牌時,這種品牌定位方式就很少使用了。
金蝶軟件也曾用過”北用友,南金蝶“的宣傳方法,蹭了用友的流量,讓已經了解用友的人迅速對金蝶軟件有了一定認識,迅速獲得發展。
關聯定位法需要注意的是,在“蹭流量”的同時,要說出第二品牌的優勢,給用戶提供一個購買理由。比如,“我們在南方區域的售后服務和線下支持,比第一品牌更好”,或者“雖然我們沒有第一品牌那么知名,但是我們節約了廣告費,所以價格更低”,等等。
另外,關聯定位法一般用在與第一品牌差距較大的基礎上。當第二品牌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就會以更平等的姿態,與第一品牌開展競爭。
關聯定位法,名為“關聯”,實則在關聯的同時也說出了差別,即優勢。因此,本質上也是“找空位”。
“關聯”定位法并不是只能和本品類的第一名關聯,也可以和其他類別關聯。比如日本貴婦級Sante Beauteye 玫瑰眼藥水,就宣稱自己是“眼藥水界的愛馬仕”,與時尚品牌愛馬仕相關聯,輕松槍戰了高端市場份額。
4、“非可樂”定位法
這一方法,有點類似創造類別。簡單粗暴地告訴消費者:“我們和他不一樣!”
最著名的案例當屬七喜汽水了。在當時美國每買3份軟飲料就有2份是可樂的情況下,七喜定位于可以替代可樂的軟飲料。
這樣一來,當人們想喝軟飲料但是又不想喝可樂時,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七喜。
“不含咖啡因的非可樂”的口號,使七喜一躍成為僅次于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美國飲料界第三品牌。
“非可樂”定位法可以在同一個大類別中使用,也可以在完全不同的類別中使用,只要一個品牌在某些情況下或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另一品牌。
箭牌口香糖將香煙作為自己的競爭對手,也可以看做是“非可樂”定位法。在不能吸煙的情況下,引導消費者使用口香糖作為替代,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吸煙的一整套動作模式習慣需要。
在使用“非可樂定位法”時,需注意的是,如果自己的品牌不能代表所在的品類,可能會有給他人做嫁衣的風險。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市場上還有品牌知名度更高的其他品牌口香糖,看過箭牌口香糖消費者,可能會將一部分對香煙的需求,轉移到其他品牌口香糖上,而不是箭牌。
另外,在初期告訴消費者“我們不是什么”、迅速打開市場的基礎上,品牌應注意在后期營銷中強調“我們是什么”,這樣才能讓用戶更好地記住品牌。
5、為競爭對手重新定位
這種方法的本質是,在空位太少的情況下,通過重新定位已經占據人們心智的競爭對手的方式,來爭奪空位。
具體說來,對于年輕的品牌,可以把傳統品牌說成是老一代用戶喜愛的產品。比如百事可樂就在營銷活動中,將可口可樂塑造成“傳統的、落伍的”形象,而自己是“新潮的、活力的”的代表。
比如恒大冰泉,針對農夫山泉“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的廣告語,說“我們不做地表水的搬運工,我們只抽取長白山地下1000米的水。”將農夫山泉一向標榜的好水質,說成是“地表水”,而非品質更好的地下水。
又比如摩拜,說自己用的才是“真正的智能鎖”,整車造價高達2000元。在塑造了自己高端品牌形象的同時,將競爭對手重塑為低端形象。
京東和天貓也是如此,起初,京東做3C,淘寶賣服飾;京東玩自營,淘寶做平臺。兩者似乎還沒有什么交集。
后來,京東開放了第三方賣家入駐,開始了全品類擴張,也打敗了當時的競爭對手如當當、亞馬遜。但雙方還是有不同的定位——天貓以服飾起家,客戶以女性為主。京東以3C起家,客戶以男士為主。這就以性別和產品品類,劃分并鎖定了不同的消費群體,實現了差異化客戶定位。
為競爭對手重新定位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對比性廣告”代替了“重新定位競爭對手”。蒼白的“我們比它強”的說法,并不能夠重新定位競爭對手,而是將它作為了一個標桿。另外,如果一不小心將重新定位演變為批評甚至詆毀,可能還會引起用戶反感。
品牌定位的概念,是整個品牌領域的基石。想想你身邊品牌的例子,看看他們是怎么定位的、效果如何呢?
文章來源 公眾號「brandcareer」
*參考資料:艾·里斯、杰克·特勞特《定位》
下一篇:盤點那些“不務正業”的品牌快閃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