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創業者找到人以后,又會面臨一個新問題——如何留住人?對于這個問題,我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四點:
1)打造利益共同體
有競爭力的報酬并不等于重金、高薪,我當時定了一套組合方案,邀請人才加入的時候會給三個選擇條件,他們可以隨便選擇:
第一,你可以選擇和跨國公司一樣的報酬;
第二,你可以選擇2/3的報酬,然后拿一部分期權;
第三,你可以選擇1/3的報酬,然后拿更多的期權。
實際情況是:少部分人選擇了第一種和第三種的工資形式,大部分人選擇了第二種,小米工資「2/3的報酬」也是不低的數字,足夠員工照顧生活,因為他們持有期權,也非常樂意與公司一起奮斗,共同成長,戰斗力也會很足。
另外,小米初期的員工,每個都投了錢,大家是真正破釜沉舟地愿意去參與創業。所以當時我每天都戰戰兢兢,因為每個員工都可以到我辦公室來問公司辦得怎么樣了?但也因為這樣,大家花自己錢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錢打水漂了。
2)將培養真正落到實處
我們努力去營造一個中高端人才的環境,將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創業公司都清楚人才的重要性,所以都很重視內部培訓和提升,但又往往都做不好。
我覺得主要問題是沒有設置專項的培訓費。沒有費用預算,人力資源部不會當成專門的事情來做,也沒有辦法引進好的講師和好的課程。落實培訓工作,必須有專門的預算和專人負責。唯有如此,才能保證企業有出色的執行力、創造力。
3)用人要懂得包容
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你追求的目標比你現在的能力總是要高一些,很多崗位的人都不合適,同時又付不起很高的價錢來請人,只好呈現「小馬拉大車」的狀態。
我本人最開始是做技術的,轉換成管理者的過程之中,自己最大的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學會寬容。在你的眼光看來,這個人一看上去就是不合適的,但你要容忍他現在的能力和他身上一些不完美的東西,然后告訴他應該達到什么樣的高度,再通過學習和培訓幫助他提升能力。
對于一家初創公司而言,暴露出來的問題會特別多,團隊內部也容易不夠自信,這時候管理者應該要拿著放大鏡去尋找優點才行,這樣能讓他們逐步建立起信心。但我不是說要容忍缺點,而是說在初期的時候要放大優點,不能讓公司散發出太多的悲觀情緒。
4)要能取信于團隊
在創業初期,很多創始人會將公司當成自己的財產。比如我個人想去海南玩一趟,是否屬休假?是否應該從公司報銷?這樣的事情,我相信很多創業者都會碰到。
在這點上,我當時給自己定了一個原則,只要分不清楚,就一定算自己的。我曾經舉過一個例子,比如你請朋友吃飯,和這個朋友未來可能有合作,因為往往中國的合作都是從朋友最先開始的,這時候這筆費用算個人的還是算公司的?我當時給自己定的原則,就算個人的。
如果你總是想占公司的便宜,長此以往,這將得不到團隊、合作伙伴和股東的信任,你們也很難會再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