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根據麥肯錫的報告,中國中產階級是年收入1.15萬~4.3萬美元的人群,到2018年,中國的新中產已到2.25億人,預計到2020年會增加到2.75億人,這個人口數字會超過歐洲人口的總和。這些數字不僅見證了近30年來國內經濟發展的盛勢,也見證了一個龐大的、新中產消費群的誕生。
對于經歷消費升級的諸多品牌而言,不斷迭代的技術、模式創新、以及用戶的新偏好,正在不斷校準品牌的商業目標,甚至顛覆與重構自身品牌。4月25日,“Morketing Brand Summit 2019品牌高峰會”舉行,以“重塑品牌影響力”為主題,聚集多個行業領先品牌深入探討。其中,小米公司廣告銷售部總經理陳高銘,小米有品副經理、營銷策劃負責人孟祥奇出席演講,分別在幫助品牌做營銷與構建一個消費品牌兩個角度,分享了對于品牌的營與銷。
小米公司廣告銷售部總經理陳高銘
5G、AI、IoT、OTT,消費升級的背后,智能化是催化劑
2018年財報顯示,小米IoT平臺已連接IoT設備數達到1.51億(不包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同比增長193.2%。同時,小愛同學月活用戶超過3888萬人,搭載小愛同學并激活的智能設備數超過1億臺。
小米在AI、IoT領域不斷發力,見證了國內市場的消費升級,同時也展現出用戶對于科技產品的偏好。陳高銘認為,AI、IoT等智能產品爆發的背后,是用戶對于未來智能生活的渴望。
更重要的是,“5G+AI+IoT”將是下一代的超級互聯網,比如智能家居、車聯網、無人駕駛這些領域都有廣闊的前景。5G的出現會讓整個智能生活的鏈路優化與完整。智能生活正在經歷從蓄勢到爆發的過程,而5G的出現將加劇這個過程。
對于未來生活的改變,用戶的接受度遠超想象。當越來越多的用戶進入智能生活,用越來越多,品牌營銷的形態也將隨之重構。
智能化、場景化,家庭消費升級正在重構營銷認知
今天,打造智能家庭已經成為用戶消費升級的重要動機。在小米,擁有超過5個小米物聯網設備的用戶已經超過230萬。另一方面,2018年小米電視出貨量達840萬,同比增長225%。一個以智能家庭為單位的消費群正在產生。
無論是收入還是學歷水平,小米OTT的人群均高于行業水平,可以代表真正的家庭中產群體。電視大屏也逐漸成為家庭場景的中心,對于營銷來說,有更多的營銷基于是基于大屏場景展開。
OTT的廣告呈現更加優質,聲畫視聽體驗完整,用戶對于品牌的印象要優于其他平臺。更重要的是,當AI、IoT同時融合在家庭場景中,將會為之帶來更加創新的交互方式,以及場景化的營銷體驗。
此外,陳高銘認為未來的品牌營銷不再依靠單方面優勢,而需要整合優勢來實現營銷的服務。
從流量到銷量,從廣告到整合服務,小米營銷致力于成為品牌的伙伴,基于龐大的資源體系為品牌提供整合服務。包括:
用戶洞察。借助大數據技術,幫助品牌找到、洞察用戶真實需求;
產品研發。打造C to B to C的用戶鏈路,從用戶出發回到用戶;
消費者觸達。從移動端到OTT端入口,觸達用戶各個場景;
用戶沉淀。利用快應用等創新技術,積累品牌數字資產,為打造用戶陣地。
新零售閉環。借助小米之家、小米有品等新零售,為品牌實現完整閉環
憑借“新奇酷”群體,小米有品為品牌實現完整閉環
作為新崛起的精品電商,小米有品在2018年成績斐然,去年Q4收入同比增長高達427.6%。高速的增長不僅印證了小米對于智能生活的市場預期,也通過不斷創新的品類和產品,勾勒出新消費群體的畫像。
“追求共同陪伴和成長的標簽?!眮碜孕∶子衅返拿舷槠孢@樣描述著新消費群。
小米有品副經理、營銷策劃負責人孟祥奇
孟祥奇將其稱之為“新奇酷”,他認為,“今天的消費者需要的不僅是標準化的產品,更需要品質升級和產品體驗?!毕M者對于產品的要求和品質需求提升了,很多新的產品都是所謂的小眾產品,但隨著技術的創新,從小眾產品可以快速大眾化,變成一個消費群。
在諸多領域的消費升級中,電子產品的需求占比最高
孟祥奇更進一步解讀這群“新奇酷”青年的品牌觀。
顏值正義。用戶對于產品外觀的挑剔,背后是個性化的需求。個性化的趨勢促使產品的創新更加多元化,從群體服務變成個性的服務。
為創新買單。用戶渴求智能化的創新,例如拓牛智能垃圾桶、小吉泡沫洗手機等,小產品月銷量均超10萬。將產品的創新聚焦于智能化,用戶買單的欲望將會大大增加。
拒絕復雜。孟祥奇談到“雙80原則”,即產品要滿足80%用戶的80%需求。用戶想要的是精準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大而全的、高成本的產品。
此外,小米有品作為一個開放共贏的平臺,也在幫助眾多品牌與用戶交朋友。小米有品希望通過“新奇酷”消費群體的洞察和理解,幫助到更多品牌重構與用戶的關系。
小米模式是C to B to C,一切產品與服務的開端是用戶,終點也是用戶,未來也要將這種能力賦能給廣告主,從而實現有效率的消費者觸達。手機、家庭,所有生活場景觸達,小米不是最廣的,但一定做到最深,做得最刻骨銘心,這樣才能真正重構品牌與用戶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