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所羅列的品牌營銷理念是西方管理方范疇,與東方的營銷體系是有根本區別的。我稱之為“術”,而東方管理哲學則是論“道”。
從1950年開始,由于二戰后的經濟復蘇,商品經濟的大發展,使得西方的品牌理論發展開始萌芽,也就誕生了新的學科,叫“品牌學”。到目前為止,它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古典品牌理論,現代品牌理論和當代品牌理論。當然這種區分有一定的道理,是按時間發展的節點來分的。
一、古典品牌理論:這是品牌學理論的的最初形成階段。
主要特征:一,從品牌的定義、命名、標識、商標等方面對品牌的內涵及處延進行研究。二,從塑造角度提出戰略性意義的品牌理論。
主要成果:品牌生命周期理論、獨特銷售主張理論、品牌形象理論、品牌定位理念經、品牌個性理論、品牌延伸理論等。
二、現代品牌理論:是品牌學理論的深化發展階段。
主要特征:在品牌權益(資產、價值)理論、品牌權益管理理論和品牌管理運作模型等三個方面。
主要成果:人們對品牌有了資產概念,有了所謂的品牌價值。自此,品牌正式上升為公司戰略和管理決策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實踐界和咨詢界的專家,圍繞品牌權益管理實踐提出“品牌管家”、“全球品牌策略”、“品牌傳播”、“品牌輪”、“整體品牌建設”等運作模型。
三、當代品牌理論:這是品牌學理論的全面發展階段。
主要特征:在古典品牌理論、現代品牌理論的創新、完善和相互滲透之外,還進行了包括品牌關系和品牌力理論、品牌塑造方法、戰略性品牌管理理論、范疇性品牌理論等新興品牌思想。
主要成果:
1、 品牌關系和品牌力理論:營銷認識逐漸由職能論、交易營銷向過程論、關系營銷的轉變。
2、 4Ps理論:當代市場營銷理論的基石,1950年代麥卡錫教授創立。即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四要素理論;從產品導向入手,用于滿足市場需求。1990年代,勞特朋教授提出新的四要素4Cs理論,即消費者、成本、使得與溝通;實質上是突出消費者在營銷中的主導地位。21世紀初,艾登伯格與舒爾茨提出全新的4Rs理論,即關聯、關系、反應與回報;以競爭為導向,構建企業與顧客之間的獨特關系,達到共贏目的。所謂6Ps理論,則增加了政治權利與公共關系兩大要素。7Ps服務營銷理論,即增加服務業的三大要素:參與者、特質展示與過程。
3、 消費者需求理論:包含六個方面:1.消費者需求由消費者的實際需要決定。2.消費者需求量總是受消費者收入水平的限制。商品的價格與需求量呈反比例關系。3.消費者的收入增加,有利于消費支出的增加。只有提高商品的檔次,才能滿足收入增加后的消費者的實際需要。4.只要有替代商品存在,相互替代的商品的價格由商品的差異決定。
4、 品牌共鳴模型理論:建立品牌是一個上升的系列步驟,從下到上依次為:一,保證消費者確認品牌,使消費者在心目中將品牌與某個產品類別或消費者需求相聯系。二,通過戰略性地聯系一些有形和無形的品牌聯想,堅定地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完整的品牌含義。三,就品牌的判斷和感覺引發顧客反應。四,將品牌反應轉化為顧客與品牌之間的強烈而活躍的忠誠關系。
5、 競爭性對抗模型(希特等著《戰略管理概念與案例》):動態和復雜的模型。認為企業所采取的競爭性行為和反應是成功創建并利用企業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從而獲取市場中有優勢的競爭地位。
6、 戰略管理理論(馬利華,2010年):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前提下,競爭更為動態化。包括:邊緣競爭戰略理論、和諧戰略管理理論、戰略生態理論、柔性戰略理論等。
7、 企業核心部分力理論(胡靜雅,2011年):價值性、異質性和延展性三大特征。
8、 11Ps理論(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組合方案,包括了產品、定價(定價定天下)、渠道、促銷、政治權利、公共關系、市場營銷調研、市場細分、目標市場、定位和人力資源等。
9、 其它,如:整合營銷傳播理論(唐·舒爾茨)、營銷創新理念(許碩,2008年)等。
四、品牌學的啟示:
1、提升品牌知名度:品牌首先是開放的管理視角與理念。
2、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3、提升產品營銷能力。
下一篇:品牌確立和用戶培養最關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