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 發表時間:2018/8/23 6:33:36??作者:qinxin??
創業 發表時間:2018/8/23 6:33:36??作者:qinxin??
世間的奧秘是用生物學寫就的,沒有什么能比萬物至簡之道更讓人震撼。所以,讀了這份生物學思維極簡清單,相信你一定會對創業乃至人生有著更加豁然開朗的通透認知。
老子在《道德經》里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即大自然的規律,一切事物存在其實都有規律,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之道是什么?
我沒法詳細告訴你,但我可以告訴你植物的道是什么,動物的道是什么,微生物的道是什么。
所以,我們今天不講生物學的很多細節,那個東西太煩,我們一時半會兒也學不會,但是我們可以把一些核心的理念、思想學下來。
生物學的思維方式其實是一種“活”的世界觀。我們可以從生命求存、發展、演替的過程中,去體悟期間的一些奧妙,從而找到企業發展的最佳方式。
那么,如何理解生物學的思維呢?可以從三個維度去看:個體,物種,生態圈。
1一維的生命思維:生存之道
在個體層面,生物學思維的關鍵詞是:生存,涉及的是個體的砥礪求存,要么生,要么死。
求存
簡單說,生命是這樣一個總體結構:它有一個基本的結構秩序,有新陳代謝的能力,還有應激反應能力,以及復制和繁殖的能力。正是這樣的基本能力,讓生命能夠與天地共生存。
生命繁殖下去是在干嘛?它是在求生存,而且它是以形態,以及生理的變化,來讓自己的個體獲得最大生存機會。
舉個例子,如果說一個植物,它要在一個干旱的環境里生活得更好,那它必須要有適合干旱環境的基本形態。比如絕大部分的仙人掌都有刺,其實那是葉子,因為要把蒸騰作用降到最小,來保證水分不散發掉。
所以,生存是第一位的。做企業,我們第一個要考慮的是怎么生存下來,怎么繁殖下去。你不要考慮它穩不穩定,也不要去考慮會不會進化,這不是在這個層次你要考慮的東西。
中心法則
生存為了誰?基因的傳遞。
所以,生命的中心法則也稱基因法則,即基因怎么復制,并形成它的形狀的法則。
基因的物質基礎是DNA,DNA通過RNA指導了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決定了個體的結構和秩序,控制了個體的新陳代謝與應激反應。
這一過程要遵循兩個規律:
1)信息的單向表達: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給蛋白質(不可逆轉);
2)信息的自我復制:從DNA傳遞給DNA,復制并分離成兩份(永遠不變)。
這告訴我們什么呢?
1)一切都是以基因為核心,信息的單向表達永遠是從DNA到蛋白質,而從來不是蛋白質來影響它。也就是說,企業創新實際上是創新基因,你沒有辦法去創造你的產品,因為產品是基因的產物。
2)蛋白質是DNA所決定的,DNA代代相傳,永遠不變。不變是說它基本的法則不變,它的形式可以產生變化。
物種在繁殖過程中,有一種基因叫 Housekeeping (守護基因),是一個物種的核心基因,它在個體的每一個細胞中都充分表達,而且在每一代中都極少被修改。
如果我們把一個行業或企業看做一個生命體,那它有沒有永久不變的精神內核呢?基業長青真的存在嗎?我們可以好好思考下。
死亡
死亡并不是一個bug,它就是一個使命。
死亡就是一個生命周期完成以后,它的任務就完成了。所以,個體的死亡并不代表一個基因的終結,因為它有繁殖。而且,死亡實際上增加了延續的概率。
舉個例子,像很多動物只要懷了小孩,它的保護能力就會特別強。平時非常溫順的動物,如果你要動她的baby,它就會跟你拼命。
還有一個比較極致的狀況,有一種母蜘蛛,它一生的職責就是生baby。baby產生以后,甚至會吃掉“媽媽”,然后繁衍下去。
這些都是生存的策略,繁殖其實是一個終極的生存手段。
不完美法則
生存是為了基因的延續,而且個體在復制的過程中,它都是不完美的,子代、母代、親代是不一樣的。
貌似這種變化是一個殘缺或者不完美,但是恰恰是這樣一些殘缺和不完美,為下一步的發展和進化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沒有這種在個體水平上的變化,就沒有群體上的進化。
2二維的物種思維:進化之道
在物種層面,生物學思維的關鍵詞是:進化。
只有進化,生命才能夠發展,否則它就不會從簡單變成更復雜,從非常單一變到非常繽紛五彩的世界。
團體
任何生命體都是不能獨自存活的,只有形成一個真正的團體,才能維持種群的延續。
比如,在大海里面存在一種體積很小的魚,當它們遇到很大的魚的時候怎么辦呢?這些小魚群會組成一個方陣,然后發生瞬時的變化,來讓對方感覺到它是一個強大的東西,從而不敢吃它。
總之,個體是沒法進化的,只能變異,求存,被淘汰或被選擇,然后在群體層面產生進化。
最優繁殖對策
資源是有限的,但繁殖又希望是無限的,這就造成了這樣一個后果:如果它生得太多,那可能它會消亡;如果它生得不夠,它就可能會被其他的物種占領,所以這中間存在一個最優的繁衍對策。
生物界有兩種:
1)R對策,低發育高繁殖類型,廣種薄收。
先繁衍很多后代,但不能保護好每一個后代,物競天擇后,總有一些生存下來的后代,這是一種比較損耗能量的繁殖方式,比如魚類。
2)K策略,高發育、低繁殖類型,精耕細作。
此類型不會生殖很多后代,但它保護后代的能力特別強,大部分會存活下來。這種類型會節約一定的能量,比如哺乳動物。
一般來說,一些低端的物種在進化過程中,當它處于一個比較低級別狀態時,它通常會采用R的對策。而到了高階的過程,他有很好保護后代的能力時,他會采取K的策略方式。
當然,無論哪一種方式,實際都是為了更好的的生存下去,以便傳遞他們的基因。
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但進化是沒有方向性的,而且也沒有更高級和更低級的說法,只有更適應和更不適合的說法。
舉個例子,從水生到陸生,好像陸地上生存比水里更高級,但其實并不是這樣。鯨魚為什么會選擇回到水里生存呢?
因為鯨魚到陸地上后,由于體型太大,要在空氣中奔跑,根本做不到,而只有海洋強大的浮力,才能支撐它的體重,所以就又回到了水里,而它的很多同伴,卻沒有回到水里,同樣大體型的,就滅絕了。
其實,真正大體型的陸地動物是不太多的,但在海洋里,卻生活著很多大型的生物。
同樣,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也不應該看是否更高級,而是這個企業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它是不是更適合生存、繁衍、發展,這才是我們要考慮的。
生物進化就是在不斷地試錯、不斷地失敗,并最終找到一條最適合的路。
3三維的生態思維:穩定之道
在生態圈層面,生物學思維的關鍵詞是:穩定。
獨木不成林,風必摧之。生態系統就是指,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尺度下,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集合。
物種間的博弈與合作實現了動態平衡,各取所需,相互依存,從而構建了穩固的系統。
生態平衡是永遠追求的主題,但這種平衡只是相對暫時的平衡,它會隨著環境的變化,以及物種關系的變化,產生演替。
穩定是相對的,在變化和穩定中達到最佳的發展方式,這才是生命的奧義。
共生
同樣生態位的生物,維持怎樣的關系是最有利的?
惡性競爭肯定不行,合作是有利的,但還有一種更極致的狀態: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地衣,看起來是一種生物,但實際它是真菌和藍藻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生物共生在一起,由于長期進化,大家相互依賴。真菌為地衣提供了一個附著在某一個東西上的功能,比如它可以附著在樹上,也可以附著在巖石上等,就是附著的功能,而且它還為藍藻提供一些水分。于是,藍藻就會產生光合作用,為整個機體提供能量。
總之,共生這種極致的伙伴關系,對于穩定整個系統以及個體的發展非常有利,值得我們學習。
上一篇:財務管理三大工具的進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