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雙十一全球狂歡節預熱啟動,10月31日晚8點迎來現貨售賣。從第一波搶先購已經出爐的品牌成績和增長數據來看,用好“阿里媽媽”產品,是決定商家大促效果的重中之重。
雙11開啟前,阿里媽媽宣布推出多波段爆發、品效聯動、付免聯動等三大紅利,并以此為基礎推出“全站品效推”產品資源、全站推廣「雙11爆品招募計劃」貨品扶持等諸多營銷資源。在第一波搶先購階段,商家積極選擇重磅營銷資源,回報也頗為亮眼。
在搶先購首日,“全站品效推”助力近百位商家首日商品加購近300萬次、千位商家淘內首頁關鍵點位曝光超2億、300多個商家使用專屬權益周期ROI破雙位數;「全站推廣」幫助超27萬商家、超140萬商品實現生意增長,活躍商品成交日環比增長超500%;「萬相臺無界版」幫助近15萬商家生意增長同比去年翻倍。
商家側,海爾波輪洗衣機借助「全站推廣」全面提升流量分配效率,選擇后GMV提升了42%;專注家清產品的老管家則通過選擇「全站推廣」,實現主推品“除濕桶”在搶先購售賣當天成交額環比前7天日均增長突破10倍,iReader在全站品效推資源助力下GMV從預售至今持續在電紙書類目排行第一。
可以看出,平臺和商家都在探索新的增長實踐,迭代和應用新的營銷產品?,F在我們可以看到:大促規劃、品效一體、付免聯動、種拔一體等思路得到了市場驗證。品牌和商家執行新策略,應用「全站品效推」、「全站推廣」、「萬相臺無界版」,增長能力也被放大。
到了雙十一全球狂歡節,所有「被驗證的思路」和「被放大的結果」會表現得更加明顯。在方向明確的基礎上,考慮到淘系電商用戶和商家的回歸、高價值消費者的增長以及“互聯互通”大趨勢,商家更需要在新的策略中全情投入,用最有確定性的方式拿結果。
具體到雙十一全球狂歡節售賣階段,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最后階段的特點和行業的投入方向,找到“贏到最后”的關鍵思路。
01 贏雙十一全球狂歡節售賣,必須抓住這4條「關鍵思路」
眾所周知,如今的雙11是多階段大促活動。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投入重點。雙十一全球狂歡節(10月31日-11月11日)沖刺階段的投入重點是:強化消費者(尤其是猶豫人群/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打爆貨品、加熱內容推進轉化,所有的營銷動作都要為最后的沖刺服務。
明確的營銷目標,必須搭配清晰的營銷產品組合。從阿里媽媽發布的《沖刺雙十一全球狂歡節售賣投資熱榜》來看,商家側對于該投入哪些資源,都有著清晰的指引。
《沖刺雙十一全球狂歡節售賣投資熱榜》顯示,「全站品效推」、「全站推廣」、「萬相臺無界版」、「營銷托管」等產品得到了最多關注。能否理解并執行這些產品所對應的“關鍵思路”,將決定著商家能否在本屆雙11贏到最后。
關鍵思路一:借勢增長,不錯過每一分增長勢能
雙11時段有多重屬性,它既是大促,也是換季節點。目前,國內北方城市已有大范圍飄雪,南方地區也進入快速降溫節奏。對于服飾、消電等行業商家來說,一年中沒有比此時更明確的銷售節點。而用好平臺提供的資源,可以讓“冷空氣”高效變成“熱生意”。
雙11周期內,阿里媽媽持續針對「降溫專屬計劃」推出返點計劃。商家在「降溫專屬計劃」中投入越多,返點越高。這樣的激勵吸引了大量商家投入。在搶先購首日,超15萬商家報名「雙11返點狂歡計劃」,42%降溫品類商家搶贏降溫大流量。
除了返點激勵,銷量確定性增長也在驗證「降溫專屬計劃」的價值。數據顯示,在搶先購首日開賣首小時,3754個服飾品牌成交同比去年開賣首小時翻倍,尤其羽絨服成交同比雙位數增長,Moncler、高梵首小時成交超去年全天。
據了解,在雙11沖刺階段,阿里媽媽會繼續推進返點計劃。乘著銷售高峰參與「降溫專屬計劃」,是服飾、消電等行業商家鎖定大促勝局的必要舉措。
關鍵思路二:品牌+效果,雙輪驅動放大雙十一全球狂歡節沖刺拿結果
電商和營銷行業過去總在爭論,品牌營銷和效果營銷哪個更重要。后來,行業漸漸形成了共識,增長必須“兩手抓”,向品效合一要效率。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好的品牌曝光能促成更好的效果轉化,讓效果更有持續性。而好的效果則會反哺品牌曝光,讓品牌能更加扎實地深入人心。
阿里媽媽的「全站品效推」是這一思路的落地成果。自推出以來,「全站品效推」有效帶動了商家在搜索點擊量、進店PV、關鍵點位曝光、商品加購等維度的增長。
從實際結果來看,「全站品效推」適用于快消、食品、服飾、消費、電子、汽車等多個品類——利用「品牌專區」,超1000個商家在搶先購開賣首日的搜索點擊量環比提升超40%;「UD品牌」幫助超100個商家實現整體進店PV同比提升60%;「手淘開屏Topshow」幫助蘭蔻、海爾、喜臨門等商家搶占開售首日黃金點位,實現商品加購超300萬次。包括美的、TCL、babycare、佳能在內的千位商家,利用「品牌特秀」在淘內首頁關鍵點位實現了億級曝光。
以上結果和成交直接相關。案例說明的是,在大促沖刺階段加力投入「全站品效推」,是商家放大結果的必經之路。
具體而言,在產品層面,「全站品效推」下的「UD品牌-超級爆款」能幫助商家沖刺高峰,商家只要有商品ID+商品白底圖即可投放;「手淘開屏Topshow」可以精準觸達品牌互動和高價值人群,引導用戶加購和瀏覽;「品牌特秀+ShowMAX」提供了一鍵加購、一鍵關注等多功能模版;「品牌專區」則能配合商家的店鋪運營動作,提升搜索結果頁展現形式豐富性,提升進店率。
關鍵思路三:聚集能量,把好貨推爆
電商的核心是“賣貨”。在周期越來越長的雙11大促,商家前期做了大量的蓄水和種草,目的都是為了最后的“賣貨”。因此,在大促沖刺階段,商家必須把營銷能量聚集在具體的貨品上,用效率最高的手段促成交易。而「全站推廣」,提供了打爆貨品的最佳抓手。
阿里媽媽的「全站推廣」產品以具體貨品為核心,它的存在價值對應的就是“打爆貨品”。今年8月,阿里媽媽還對「全站推廣」產品在交付、拿量、調優方面進行升級。升級背后的選品大模型、自動賠付保障和雙重數據功能,都能讓打爆貨品變得更有確定性。
從已有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聚焦”和“確定性”對商家貨品銷量的帶動。更重要的是,不同的經營策略,都能和「全站推廣」產品結合。
例如,南極人在今年雙11利用「全站推廣」產品,以付免聯動持續優化雙11前期人群資產積累,解決了渠道規劃難題,成功鏈接圈層撬動成交,在拉高主推品銷量的同時,也帶動了全店成交增長。這樣“以點帶面”的效果,顯然也適用于大促沖刺階段。
本次雙11,「全站推廣」幫助茵倩實現純自然成交到付費流量帶來成交升級,在預售期快速啟動商品搶占首波流量紅利。
選擇「全站推廣」后,店鋪主推品養發賦活霜在搶先購首日撬動環比超3倍 ,成交額環比前7天日均增長超110%,GMV對比投前增長約1.5倍。
關鍵思路四:加熱推手,速通“最后一公里”
當大促進行到最后階段,我們要把握那些尚在搖擺的消費者,要借大促高潮再次嘗試拓展潛在消費者。只有在風力最強勁的時候出航,才有可能抵擋原本抵擋不了的地方。因此,圍繞短視頻、直播以及高效運營的發力仍然重要。
在策略上,商家應該有效率、有層次地強化推力,合理利用產品加熱營銷(如直播加熱、種草追投、拓線索場景等),進一步拉高種收效率。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可以投入「萬相臺無界版」多場景產品、「營銷托管」等產品,輕盈高效地實現目標。
「萬相臺無界版」多場景產品旨在幫助商家在人、貨、詞、直播全場景實現爆發。數據顯示,眾多商家通過「萬相臺無界版」引導成交破億。搶先購首日,「萬相臺無界版」助力近15萬商家生意增長同比去年翻倍,近18萬商家生意增長50%。
具體到廣大內容型商家關心的營銷和成交話題上,我們可以應用阿里媽媽的內容營銷產品,如用「超級直播」引爆直播間生意爆發,用「商品打爆」聚焦新品/趨勢品/潛力爆款,讓優質流量渠道助成交爆發;或采購「超級短視頻」:讓淘內回搜用戶高效引流。阿里媽媽雙11福利重磅加碼,至高流量補貼70萬,助商家全力沖刺大促?!付讨甭搫印箘t可以大幅提升直播間新客觀看占比,全新上線多周期自定義分配預算,全面提效,是商家直播短視頻投流必備。
搶先購首日,源氏木語、美的、李佳琦等多品牌及直播間,通過阿里媽媽引導成交即破億!使用「超級直播」實現成交飛躍的商家超過2000家,付費引導的店鋪GMV同比增長近2.5倍,總成交金額相比去年提升達200%!
02 擁抱平臺權益,搶贏雙十一全球狂歡節
總的來講,以上的「關鍵思路」,契合的是電商行業的增長新邏輯。也只有在最后階段把「關鍵思路」執行到位,增長新邏輯的價值才能得到完全釋放。
根據我們的觀察,平臺側也希望幫助更多商家拿到結果,引導商家擁抱新邏輯。為此,阿里媽媽推出了眾多權益和全周期精細化對客服務:
「全站品效推」貨品運營專屬權益:在資源包中采買的商家,可開通「品類擊穿-品效推貨品保障權益包」,實時追投品牌推廣曝光人群,在投前就預估成交筆數,讓選擇更有確定性保障。
「全站推廣」的「智能補貼券」加碼活動:在10月25日至11月2日期間,使用「全站推廣」全店消耗達成目標值的商家,可以獲得消耗增量的10%的智能補貼券獎勵。
此外,「全站推廣」的「爆品招募計劃」覆蓋了服飾、快消、家具等超20個行業,包含千萬級資源助力和最高40%的流量補貼。相應的扶持和返利正處于限時沖刺狀態。
經過平臺和商家的共同探索,新的思路和新的實踐都已成型。本次雙11將進一步見證新思路的深化和新實踐的落地,增長屬于那些及時把握機遇、并全情投入的商家。長遠來看,作為“關鍵經營陣地”,淘系電商的定位沒有改變。投資阿里媽媽產品和的資源,換來的不只是雙11的結果,也有利于后續商家在淘系的長期經營。(作者|肖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