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谷,對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已經成為了熱點。但這個領域面臨的問題也是其它投資領域不曾遇到的。
美西時間6月4日,在舊金山納斯達克創業中心,Structure資本管理公司的執行合伙人Jillian Manus,WELL公司的CEO Guillaume de Zwirek,和斯坦福大學數據科學、基因科技教授 Dr. Carlos Bustamante,就數字健康領域的創新和正在面臨的挑戰展開激烈的討論。
他們都認可這個領域正處在發展的好時機。去年,數據健康的投資史無前例的高達70億美金;也是在去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準通過了數字藥物,一些醫院開始使用VR來管理疼痛,保險公司也正式將健身追蹤設備納入健康管理的保險項目。
但問題也很多,例如
數字醫療是否真的可以改善整個醫療系統的信任關系?如何看待醫療領域中對用戶數據的搜集?Google Amazon 這些大公司投資醫療健康,是為了讓自己盆滿缽滿還是福澤大眾?創業者無法獲得像大公司大公司那樣多的數據,要怎么去競爭?
以下是訪談中重點觀點的摘錄(以Q&A方式):
Bustamante: 我們現在總是說研發新的藥物是要依據實驗數據的,每次我們研發某一種新的藥物,總要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科學實驗。數據醫療想要達到的就是通過一個人的健康數據直接得到診斷,是利用療法A還是療法B。隨著這樣的例子越來越多,我們就能知道療法A能治什么病,療法B又會造成怎樣的副作用。數據可以直接推動醫藥行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所以在今后的健康醫療領域,數據就是核心。
但重點是,民眾是否愿意分享自己的數據。我們現在是利用數據治病,不過從長遠來看,我們更需要的是讓我們和我們的子女保持健康,這是從根本上為我們省錢。
Manus:你提到的點很有意思。我聽TED里有一期講到,我們現在的醫療系統,好像不是在真正治療那些患有疾病的人,而是花時間讓健康的人更健康。
不過我想說的是,首先我們現在是否已經有足夠的數據了,其次我們要如何讓這些數據的使用對我們有益而非有害?
Bustamante:有很多人預言,最終醫生會成為知道最多的角色,政府會為我們每個人的醫療健康買單,但我不覺得這會發生。相反,我們對健康醫療的投資會是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F在的現實是:每個人都參與在醫療健康的產業中,平均來說,每一個美國公民每年在健康醫療方面花費超過1萬美金,但是其中一半的人在健康醫療領域真正利用到的甚至少于1000刀。換句話說,就像20%的人吃著80%的派。
Zwirek:我們現在有很多科技可以收集我們的數據,23andMe (一項基因檢測的項目) 告訴我們很多數據,Apple Watch也記錄著我們走多少步,但現在沒有這樣一個我可以信賴的角色,來根據我的數據告訴我,為了健康我該怎么做,怎么吃,怎么運動。所以從目前來看,數據和健康之間其實是存在斷層的。
還有一點是,醫療健康的消費服務太差了,例如我們會浪費很多時間與前臺人員交涉,有時只是等候卻毫無結果。
Manus: 在我做 23andMe 的時候,它不斷地告訴我說:你的數據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收集了你的數據可以對了解全人類的很多信息有所幫助。我相信很多人也是為了這個人道主義來為23andMe貢獻數據的。
Zwirek:那我們要如何運用這個巨大數據網絡的核心意義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其實我們現在全球的數據都是分散的,各個大陸之間沒有非常緊密的交流。但 23andMe 的出現,正是將全球各個地區的數據綜合起來。那在我看來,23andMe 信息的可信度,比起醫生對我說的話要高得多。
Bustamante:就以心血管疾病為例,很多人是到四五十歲才被診斷出來。但其實通過提早干預,80%-90%左右的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預防的。但為什么這么多患者還是沒有提早預防?這跟醫藥管理是有關系的。很多時候,醫生會提醒你到了這個年紀要注意什么,日常做一些什么可以預防一些疾病,但往往你對這些信息都不上心。
如果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合適的驅動點,讓患者相信這些信息或建議,那數據就是最好的助推器。我們一直說,用事實說話。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和患者搭建恰當合適的關系,激勵患者聽一些建議。所以分享數據,分享數據所得到的信息對改善整個健康醫療的關系是至關重要的。
關于基因的信息,其實最重要的是咨詢師,這個咨詢師將分析你有關基因的信息,從而引領你如何去做,該吃什么藥。
Manus: Google Amazon 這些大公司投資醫療健康,是為了讓自己盆滿缽滿還是福澤大眾?
Bustamante:在我眼里,Google, Amazon這些大公司投資健康醫療一是想為自己建造一個個性健全的健康保險體制。同時為公司里的數以萬計的員工提供健康醫療保障,這也是一種責任所在。此外,這些科技巨頭公司也可以利用先進的技術來為很多問題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現在醫療健康市場占據美國經濟市場的20%,這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新興市場,有很多的新產品新科技可以探索。
Manus: 在未來,各大公司都說我們投資醫療是為了萬千民眾的健康,而關于醫療健康的討論話題會越來越密集,你們覺得這是一種可能性么?還是肯定會發生?
Bustamante:我覺得是肯定會發生。越來越多的公司已經意識到這點,也開始收集數據。Walgreen開始有小型的診所,Apple watch是現在記錄最多有關心臟數據的產品。現在像護士會跑到你家里來給你做體檢,也是為了可以收集到更多的數據。我也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花錢來購買有關他們自身基因的信息。
我們可以參考英國,英國政府在卡梅倫時期,花了超過3億英榜啟動癌癥和罕見疾病基因組測序項目?,F在的問題是,我們需要我們可以信賴的人,根據基因分析的信息,來告訴我們接下去該怎么做。這是現在健康醫療的大問題。
Manus:我非常同意。除此之外,我相信將來做有關健康數據的公司是會廣泛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現在就已經有這個趨勢了。同樣,我們有關數據的信息更是需要在全球傳播交流,因為我們需要創造全球的數據群。你不可能只拿美國人的數據來得出結論,你需要完整而且有深度的數據。同時,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機會,誰不想擁有這樣巨大的數據網絡?
Bustamante:是的,就像 Google 搶占了先機,從你的眼睛里看出你心臟方面的疾病。那便可以創造出一個機器,根據數據快速診斷出身體的疾病。
Zwirek:我認為對于在健康醫療領域的創業者來說,他們無法接觸和掌握數據群是一個問題。不像Google, Facebook,Amazon這些公司擁有很廣泛的數據群。對創業者來說,沒有數據就很難真正的發展和創新。
Bustamante:我認為這個情況肯定會改變的。現在,公司關注于醫院所掌握的與健康有關的數據。將來,利用數據來管理健康是個方向,但是,95%有關的數據還沒有被收集。在患者經歷所有檢查的時候,他是擁有相關數據的。只要有一個合理的驅動原因,他們就會愿意來分享或是有償提供自己的數據,那這些公司就可以設計出更好的讓用戶保持健康的產品來作為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