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太OUT,是這個世界變化太快就像龍卷風。
當需求趨向飽和,市場競爭越發白熱化,以致于在化妝品行業、食品行業、汽車行業中早已運作嫻熟的“多品牌”策略,也被很多高科技龍頭看做求變的錦囊。方向雖然沒錯,但是,怎樣將“1+1”的效果做到大于2甚至更大,吃下市場上最大的那塊蛋糕,仍然是個不斷探索的過程。
身為科技巨頭的華為也不例外。
“華為智能計算,不僅僅是AI服務器。”近日,華為智能計算以一組科技感十足的品牌廣告成功“侵占”了各大機場:一張小小的芯片,打破了邊界,激發出前所未有的算力,開創計算[芯]紀元。
海報上大篇幅的科技藍給人們視覺感官帶來強大的沖擊,非常吸睛。同時,在這種強烈的視覺感背后,科技藍被賦予了更廣闊的意義,它不再是一種色彩,更多體現的是一種夢想:芯開始,讓智能計算無所不及。
“電信、數通領域的佼佼者”,這是華為在大眾心目中的既定形象。但隨著華為在AI領域逐步勾畫出的藍圖,如何擺脫以往固有的形象,讓華為智能計算的新形象走進大眾視野,讓智能真正在落地,這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同時也是一項營銷的新命題,甚至是企業文化、品牌建設的問題。
天時:市場機遇加持科技,品牌領導力由“芯”而生
2019年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一年。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一些與人工智能(AI)密切相關的立法項目列入本屆五年的立法規劃,同時把人工智能方面立法列入抓緊研究項目。
國家層面高度重視、大數據積聚、理論算法革新、計算能力提升等因素將共同驅動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而計算能力提升的源動力正是來自于芯片。人工智能應用市場爆發,使AI芯片產業得到了政府和資本等多方關注,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國產AI芯片或能實現彎道超車。
每一次人類生產力的革新,背后都隱藏著無數技術條件的成熟。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專利申請量高達5405件,位居全球第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于科技公司來說,對科研的投入,就是對未來的投入。
這些專利的背后,是華為人的技術鉆研精神。而這種技術鉆研的精神,也被華為海思發揮得淋漓盡致。
自2004年成立以來,華為海思便一直堅定地走在漫長的芯片研發道路上。在華為的強有力支持下,海思迅速成為了全球第七大芯片設計公司,到目前為止,要說國內最成熟、實力最強的芯片公司非華為海思莫屬。
其中,麒麟芯片更是支撐著華為手機走向全球,并向外界展現出了華為在芯片設計方面的卓越實力。2018年8月31日,華為發布了海思麒麟980芯片,全球首次商用最領先的7納米制造工藝,在不到1平方厘米面積內集成69億晶體管。相比業界普遍采用的10納米制造工藝,性能可提升20%,能效提升40%,晶體管密度提升1.6倍。這使得華為成功占領了市場,一躍成為國內性能價格的領先者,并且創造了六項世界第一。
然而,這僅僅只是華為海思芯片的冰山一角,更多在智能芯片方向上的研發為華為智能計算發展帶來了巨大勢能。迄今為止,華為在“算、管、AI、存、傳”五大領域都已經擁有了自研芯片,還有與英特爾、ARM、Broadcom、英偉達、賽靈思等伙伴的深入合作。
芯片是開始,搭載華為智能芯片的一系列的服務器產品組成了華為智能計算產品線,華為已發布智能計算系統包括:智能服務器(FusionServer)與人工智能計算架構(Atlas、TaiShan、MDC)。其中,Atlas人工智能計算平臺包括Atlas200AI加速模塊、Atlas300AI加速卡、Atlas500智能小站、Atlas800AI一體機等型號,具備高算力、低功耗和易部署的優勢,而MDC600移動數據中心則已經在部分自動駕駛項目中得到應用。
2019 年 1 月 7 日,華為又推出了ARM處理器芯片鯤鵬 920及基于此芯片的TaiShan 服務器。自此,涵蓋云服務器到智能設備,甚至自動駕駛汽車等場景的 AI 芯片開始全面出爐。華為表示,相較于業界同類規格云服務器性能,這些服務器處于領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在德國久負盛名的紅點獎設計大賽中,經權威專家多項嚴格評審,華為“Atlas 300 AI加速卡”及“Atlas 500智能小站”憑借革新的設計理念,引領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工業設計新風潮,榮獲紅點設計大獎。
市場機遇加持科技創新,對于華為來說,就是打開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基石之一,延續其戰果,抓住開辟新賽道、做大市場空間的機遇。
地利:整合營銷制造爆點,打造普惠AI藍圖
要說科技史上最典型的品牌營銷玩法,則當屬于英特爾。這是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品牌營銷和整合傳播案例。
從1991年開始,英持爾要求眾多的電腦生產商在所生產銷售的電腦中,其說明書、包裝和廣告上,都增加“內有英特爾”(Intel Inside)的商標。作為報答,英特爾將從它們的銷售額中,劃出相應的返利給電腦生產商和聯合廣告補助。
這種雙管齊下的整合策略,遠遠超出了一般廣告運動的影響,它不僅極大地提高了英特爾的知名度,而且使英特爾的形象從單純芯片制造商轉變為一種質量領袖。當每一個下游電腦生產商在它的產品或者包裝上,注明“內有英特爾”(Intel Inside)標識時,實際上都在向消費者傳輸著這樣一個信念:購買內有英特爾處理器的電腦,無論從技術含量和穩定性上都是一個深思熟慮的選擇。
這樣,英特爾通過這項整合營銷,不但穩定了它和下游生產商、經銷商的關系,而且也與消費者達成了一種默契,這些都直接反映到了它的品牌價值之上。那么,電信、數通領域佼佼者華為,在人工智能領域,是如何完成智能計算的品牌升級的?
鑒于雙方都是高科技公司典范,重視研發和卓越品質,可被其他產業鏈集成,所以華為可以借鑒其成功經驗,使其品牌能夠成為企業有價化無形資產,推動市場成功與生態構建。而與英特爾不同的是,作為ICT科技企業,華為業務領域比英特爾更加廣泛,生態體系更加復雜。華為不但在芯片研發方面展現出拓展智能硬件的實力,還有業已成熟的電信基礎設施,以及新貴業務華為云也正異軍突起,呈現出“聯接+智能+云”的立體化布局。特別是在邊緣計算領域,未來會有很多想象空間。
難能可貴的是,這樣一個布局是基于大量的自研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放眼望去,很難找到其他公司在眾多科技領域有如此全面的積淀。基于此,華為智能計算將圍繞算力、工程、架構和一體化解決方案四個方面,面向行業構建“全棧全場景”的智能計算解決方案,希望以此加速各個行業智能化的進程。這是構建面向未來人工智能IT基礎設施的底座,其背后則是“普惠 AI”戰略的龐大布局。
何為普惠AI?
從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2018年全連接大會上的講話中,或可得以窺見一二:“有能力提供大家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AI,實現普惠AI。”在技術之上,把人工智能推向新高度,把智能計算推向新高度,為產品賦能,讓所有人得以享用。
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也曾做過類似的闡釋:“AI跟人類歷史上的鐵路、汽車一樣,都是一門通用的技術。AI只有進入各行各業,被中小企業和普通人所應用,才能真正發揮其價值。AI應該是普惠的,高而不貴。”
一直以來,大眾對于AI領域的認知都存在一定的誤區,一是過分娛樂化AI,仿佛AI就等于人臉識別,或者AlphaGo;二是許多中小企業無法充分認識AI,認為AI距離還很遙遠,不知能否用得起AI。
因此,華為智能計算的營銷十分著重于對“普惠AI”這一超級標簽的打造和傳播。
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高新技術產業集中的城市,華為持續發力營銷造勢。同時針對IT開發者、程序員、商務人群等普惠AI的第一批受眾進行覆蓋影響,線上線下整合營銷,從超級標簽的打造中,逐步建立市場存在感。
伴隨 “普惠AI” 這一營銷策略風暴,也讓普惠AI的藍圖加速成形,離華為人所描述的愿景也更進一步——我們的愿景是實現普惠人工智能,讓人工智能高而不貴,讓各行各業用得起,用得好,更重要的是用得放心。
人和:多方構建產業生態,共享AI藍海市場
短短一年時間,AI市場的諸多新進者就攪起驚濤駭浪。這個世界的變化,時刻挑戰人們的想象力。
雖然華為智能計算有非常強大的科技能力,但一家企業的力量畢竟有限,要最終把技術落地,需要大量的合作伙伴。隨著To C和To B的邊界在逐漸消失,在市場策略上,華為智能計算尚有不少的“可挖掘”之處,或以智能為核心,應用類2C打法,以塑造智能計算品牌影響力。
除了夯實科技硬實力,面臨公眾對AI智能認知不足、對華為智能計算缺乏品牌聯想等問題,華為智能計算有非常多觸達用戶的場景和能力,如若積極構建產業生態,做大市場創造機遇,以行業品牌領導者的角色,圍繞自身平臺打造一個健康強大的生態圈。
目前,華為已有所表示,未來華為將秉承開放、合作、共贏的生態理念,致力于構建“客戶+伙伴+華為”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共同體,打造一個技術加生態的雙輪驅動的商業模式,來迎接未來智能計算千億美金的產業規模。
在產業合作層面,為了進一步做大ARM市場,華為智能計算將和ARM生態伙伴共同探索廣泛應用;與此同時,華為智能計算也將與英特爾、Broadcom、英偉達、賽靈思等伙伴進行深入合作,共同為客戶提供更強、更具性價比的單比特算力。
在商業合作層面,華為智能計算則通過更多的技術合作與行業合作,深入到更多細分領域;并進一步優化智能計算的渠道政策,增加對伙伴的支持力度,真正做到多勞多得,從智能計算業務中獲得更多的商業回報。
在人才培養層面,華為智能計算將在全國高校建設200個教學實驗室,并計劃投入10億元培養100萬開發者,開放超過1000個免費云服務開發環境,發展100+合作伙伴,共同做大市場、共享發展機遇。
此外,華為還于2019年3月在福州舉行了華為中國生態伙伴大會,邀請產業領袖、業界技術專家、各行業客戶及合作伙伴約800余人,共同啟動華為智能計算生態聯盟。
聯盟成立后續將重點聚焦三個戰略方向:一是基于x86平臺,華為將繼續加強與英特爾、微軟、SAP等戰略合作伙伴的合作關系,打造極致聯合解決方案,給客戶帶來更大價值;二是基于ARM平臺,華為將和合作伙伴一起不斷的完善ARM的軟件生態,從而使ARM綠色計算能夠更好的應用與行業;三是基于人工智能計算平臺,華為將開創一個全棧全場景的AI行業生態體系,讓行業客戶無論是在端側、邊緣側還是在云端,都能很好的應用到華為Atlas等智能計算全系產品。
在面對AI的市場藍海,華為智能計算以展開懷抱的姿態,打造共贏生態,表示愿與整個產業鏈的合作伙伴共享AI時代紅利,助力廣大用戶快速進入智能化時代,領跑數字經濟。
上一篇:創業公司為什么要引入增長設計師?
下一篇:朋友圈營銷三個最佳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