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每個廠家都在強調產品品質,各種產品賣點,講品牌故事,甚至強調背后的投資方背景,其實,從市場運營的角度來說:
1.渠道第一。
2.品牌第二。
3.產品第三。
有渠道,才能把產品推送到消費者面前,這才是最重要的。沒有這個前提,后面的品牌和產品價值都沒法體現出來。
渠道是什么?渠道是產品從廠家到消費者手中的流通路線,嚴格的來說,渠道是四種人組成的:
1.廠家業務人員。
2.經銷商老板。
3.經銷商業務人員。
4,終端店老板。
做渠道,就是抓這四種人,缺一不可。
市場營銷已經講了幾十年了,從廠家老板到基層業務人員,在理論層面上都明白,各大廠家的整體運營結構也基本健全,該有的都有,營銷策略也沒有什么明顯的偏差失誤。
不過,站在客觀角度看來,有三個方面的問題要注意:
1.同質化嚴重。
各廠家的運營模式沒有根本上的區別,更沒有特色。即便加強投入,也只是短暫性的加油而已,沒有特色的背后是沒有創新。整體營銷模式雖然沒有大錯,但老化嚴重。
2.業務團隊的執行力。
廠家的業務團隊是第一渠道成員,是代表廠家與經銷商在做生意,廠家業務團隊的精神面貌、專業度、執行力等因素,直接決定了與經銷商之間的合作質量。
廠家業務團隊的執行弱,這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3.業務人員的思維邏輯。
當前業務人員的普遍思維邏輯是正推式:我廠家有什么產品,廠家打算怎么做市場,希望經銷商如何來配合。抱著這個先入為主的思維與經銷商合作,難度必然很大。
真正能獲得經銷商配合的思維模式,則是:當前的經銷商整體現狀如何?發展方向和當前問題是什么?經銷商亟待解決的問題或是要提升的環節是什么?業務人員代表廠家,基于產品經銷層面的合作,來幫助解決問題或是提升某個環節點,把廠家的產品銷售與經銷商公司的問題解決整合在一起,實現為經銷商公司整體發展的添磚加瓦,為經銷商創造新的價值,再來推動和提升廠商之間的配合度。
站在客觀角度,我們再來算算廠商之間這盤生意還能怎么做:
1.做市場是要花錢的,這個投入是沒有底的,關鍵是,這個錢誰出?
若是這個錢都是廠家來出,那廠家也就沒有派遣業務人員的必要了。廠家之所以要設置業務人員的崗位,就是要通過業務人員自身的人為因素,來避免廠家在產品、品牌、投入等方面的不足。
廠家業務人員自身的人為因素是什么?不是管理市場管理經銷商,而是基于對經銷商的了解,在自身行為方面,能給經銷商的業務團隊帶來正面的示范效應;在專業技術層面,能幫助經銷商解決具體問題,提升公司運營效率,節約成本,培養員工,改善管理等等,也就是幫助經銷商創造新的價值。基于廠家業務人員對經銷商的價值創造,來換取經銷商的認可和配合,然后再來換取經銷商的投入。
2.商業合作的核心。
廠家和經銷商,嚴格來說是平等的合作關系,而不是上對下的隸屬關系。但大多數廠家業務人員思維里,總有一種上對下的管理思維,認為經銷商就應該聽話,就應該配合廠家,遇到經銷商不配合就很煩躁,認為這是不正常的。
客觀來說,商人之間的合作,就是一種利益交換的關系,交換是對等的,你拿出來的東西多,換回去的東西才多。有些廠家業務人員思維里,覺得利益是建立在廠家的產品經銷上,認為經銷商賣我們廠家的產品,自然是有利潤的,新產品高端產品利潤更高,廠家還有額外的投入和銷售返利,經銷商只要多賣貨,就有對應的利潤回報,這不就行了嗎?其實,站在經銷商的角度,這個理論根本就不成立,經銷商經銷廠家的產品,所賺取的利潤是經銷商自身應得的,與廠家無關。廠家若想經銷商有更好的配合度,就得要拿出額外的利益出來,也就是產品之外的利益。
3.聚焦單點。
經銷商當前面臨的問題很多,解決問題的背后就是帶來利益。當然了,廠家不可能幫助經銷商解決所有的問題,若能聚焦幾個單點,持續下去出結果,也算是不錯了。
4.邏輯次序。
若不先解決渠道層面的問題,即便開發出更好的產品,設計出更好看的包裝,投入更多的市場費用,也難以創造出整合效果。
建議解決方向:
1.首先解決廠家自身業務團隊的問題。
當前的業務團隊,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一個政策下來,各自的理解和執行都不一樣。在人事管理中,最忌諱的就是高低不一。都是精英,或都是笨蛋,這都好辦,就怕精英和笨蛋混在一起。
建議將業務人員做兩種定位:執行型和技術型。
執行型,即是突出自身執行力。不需要高學歷,不需要高級專業能力,不需要思維有多靈活,只要肯干肯流汗就行,哪怕是個傻小子也可以。
技術型,自身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對經銷商了解較為深入。除了自身的產品銷售工作外,還能主動介入到經銷商的運營工作中去,能幫助經銷商在技術層面上解決問題,為經銷商創造出新的價值和收益。
2.技術型業務人員的提煉。
在當前的業務團隊中,注意提取部分技術型的業務人員,即是非常了解經銷商的整體運營,且能對經銷商在外部運營和內部管理上,具備一定的技術輔導能力。哪怕這樣的業務人員只有三五個,亦可作為種子,作為未來業務人員發展的標桿。
3.聚焦作用點。
當前經銷商自身面臨的問題很多,壓力也大。經銷商老板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分散,所以,廠家的經營事務和一般性增值服務,很容易被淹沒。即便經銷商老板在前期很感興趣,后期也沒有足夠的精力來一直跟下去。
所以,對經銷商所做的工作,一定要聚焦,千萬不能分散,基于經銷商當前的普遍現狀,建議把對經銷商的增值服務工作,聚焦在有限的幾個點上:
(1) 聚焦點之一:經銷商的總經理助理培養。
之所以選擇總經理助理的培養這個點,是考慮到大多數中型以上經銷商都有這個實際需求。這個總經理助理,人選可以是普通業務人員,也可以是新招員工,既可以作為部門經理或銷售經理甚至是副總的早期培養,也可以是當前某個整改項目的具體負責人,同時還不影響當前的組織架構,也不會打破當前業務團隊的平衡。
(2) 聚焦點之二:經銷商的辦公室整改。
針對中小型經銷商,執行簡單,投入小,效果明顯,受經銷商全體員工的歡迎。
(3) 聚焦點之三:經銷商的倉庫整改。
現場環境整改,進出流程優化,安防措施提升,提升出貨及盤點準確率,加快新員工進庫的上手速度。
(4) 聚焦點之四:應收賬款的清理。
經銷商的應收賬款,主要原因出在內部管理松散,缺乏監督和透明機制,以及對客戶缺乏基本的安全管理。通過初步的流程完善和內耗點清除,至少可壓縮2成以上的應收賬款。
上一篇:如何掌控KA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