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多廠家,覺得自己的產品很好,但就是不受消費者待見呢?問題很可能出在,顧客在使用你的產品解決一個問題時,同時又出現了另外一些問題。只有關注用戶體驗的企業,才能產生回頭客。那么,企業又該如何發現并滿足用戶需求呢?本文給出了4方法可供借鑒。
前段時間,我去英國的時候,聽到的一件趣事。
眾所周知,英國人對戲劇的喜愛,是刻在了DNA里的,在英國,大大小小的劇院,可能要比電影院都多。
劇院一多,競爭就很激烈,更何況現在電影市場的發展,也影響了劇院的生存。
有一間老牌劇院呢,就相信,享受莎翁戲劇,是每個英國人都有的潛在需求。
只需要讓觀眾進門一次,就一定會被戲劇的魅力所征服,激活他們潛在的觀劇需求。
于是乎,這間劇院的營銷經理們,花了大量的財力物力精力,吸引來了新觀眾。
但結果卻事與愿違,幾乎有90%的人聽完一次之后,就再也沒有回來過,新觀眾完全沒有像預想的那樣,被戲劇所征服。
為什么會這樣呢?難道是戲劇已經過時?還是演員的表演不夠傳神?或者是因為價格太高了?
如果繼續猜下去,永遠沒有結果,這間劇院的營銷經理決定,直接聘請一個專業團隊來做調研,數據總比瞎猜來得真實。
結果調研結果一出來,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讓90%的新觀眾不來第二次的決定性原因里,排第一的,居然是因為停車不方便!
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老觀眾不抱怨停車不方便呢?
原來,老觀眾早就掌握了停車的方法,而對于新觀眾來說,停車不便是造成新觀眾無法成為老觀眾的巨大阻礙。
劇院隨即做出了改善措施,結果發現,新觀眾的流失率,明顯下降了。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案例,新觀眾的需求,不是看“莎翁戲劇”,而是“方便停車時看莎翁戲劇”。
為什么劇院就沒想到“方便停車”這一點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大部分老板很容易陷入一種可怕的思維障礙,那就是——把自己的主觀猜測,當成了客戶的新需求。
要知道,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去猜測客戶的需求,而客戶的需求,往往是要通過做大量的調研才能得到的。
盲目地猜,自然會使得自家的產品,具備了一大堆用戶所不需要的功能,導致了在長期的競爭當中,保持不了自身的優勢。
那么,企業該如何做到滿足客戶需求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客戶想要什么,你就給他什么,而且要比對手更快、更準、更狠。
這就需要講到一個老生常談的概念,叫做客戶體驗。
今天每個公司都在講如何營造更好的客戶體驗。
但是,很多企業并不知道如何去營造客戶體驗。因為它所說的好的客戶體驗,不過是他自己認為好的體驗。
有些企業,尤其是做終端產品的企業,常常會有這樣的抱怨,“我們這么好的產品,市場竟然不買賬”。
這句話的背后,就有一個我們前面說到的原因,用一句通俗的話概括就是:
明明對方想要的只是一個蘋果,你卻給她拉了一車梨,這樣感動的只有自己,感動不到對方。
那么,對于廣大的中小企業來說,該怎樣通過滿足客戶需求,改進客戶體驗,來保持自己在競爭當中的長期優勢呢?
《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就提出:
企業要想獲得長期競爭優勢,不能再去等客戶來找自己,而是要在客戶需求出現之前,就開始著手應對。
也就是說,企業要使用“連接策略”(connected strategy),改善客戶體驗,降低公司的運營成本,并提升效率。
具體怎么做呢?文章作者,沃頓商學院管理和戰略學教授尼可拉·斯格科,介紹了四個策略。
第一,回應需求策略。
現在,大多數消費者都會希望自己在購物過程中花費的精力越少越好。
這個策略就要求,企業盡可能快、連貫地給客戶傳遞他們需要的服務和產品。
比如能夠快速交付、內部摩擦最小化、運營有彈性,以及能夠精準執行。
第二,規劃產品策略。
在客戶發現自己有需要,但還沒決定好如何滿足它的時候,企業可以在這個階段主動為其提供幫助。
比如,一個用戶上網訂購打印機的墨盒,網站基于他的購買記錄,自動推薦產品。他不用再去尋找,只要根據網站推薦下單就好了。
第三,指導行為策略。
這個策略適用于知道自己需要敦促的客戶。
比如有人想要練出好身材,卻不能保持健身習慣,這時候企業可以看護客戶并提供幫助。
使用這個策略,需要企業不斷從客戶那里得到信息,避免錯失給予指導的最佳時機。
比如可穿戴設備的出現,就讓醫療公司能夠全天候觀察客戶,持續監控用戶的行為。
第四,自動執行策略。
上面三種策略都需要客戶參與,而自動執行策略能讓公司在客戶還沒意識到需求時,就滿足這些需求。
有時,消費者會授權企業處理一些事情,從這一刻起,企業就接手了所有事。
使用這個策略的關鍵要素,是客戶對企業有強烈信任感、為公司提供大量信息,企業要利用這些信息準確預測客戶需求。
斯格科認為,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各種自動執行操作都成為了可能。
比如,冰箱可以感應到牛奶快沒了然后下訂單,要求第二天早上之前送到。
只不過,人們對數據分享和服務商使用數據方式的接受程度,存在很大差異,自動執行策略無法適用于所有問題。
說到底,未來不可預測,創造未來比預測未來更重要。
因為“變是唯一不變的”,不斷創造顧客價值,關注客戶體驗的企業,可以走的更遠。
經濟環境惡劣的情形下,當下的企業如果想“活下去”,一定要回到顧客價值,與顧客在一起,一定要關注與誰合作的問題,尋找生長空間。
所以關鍵不是狼性管理、向KPI對齊,而是如何激活組織成員,去為顧客創造價值。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shanrenzix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