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外貿主導權。過去從事外貿的主要是一些跨國企業,但現在我們發現跨境電商的門檻越來越低。杭州從事跨境電商的企業,從原來約7500家外貿企業,現在已經發展到1.35萬家,這僅僅用了兩年時間。
第二,消費者需求。正從原有的訂單需求或者買方導向,變成制造和銷售企業能夠直接觸達真正的消費者,使生產從過去的標準化、規模化逐步轉型為規模化、訂制化。
第三,品牌多元化。品牌不再是大公司的專利權。在全球范圍內,除了家喻戶曉的品牌之外,品牌的發展趨勢是碎片化、多樣化和個性化。很多杭州企業正在擁有自己的品牌,這是一個很好的優勢,因為有了自有品牌未來會有更好的產品定價權。
新時代下企業應培養具備綜合性能力
在新貿易時代,我們認為企業應培養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
第一,大數據應用能力。跨境電商做得好的企業一定是內部技術信息開發水平高、大數據應用能力強的企業。通過跨境電商,企業能夠直接接觸到終端消費者,收集到海量的消費數據,這時候需要大數據應用能力來創新和調整企業的研發和設計。
第二,柔性化生產能力。企業從原來的標準化、規模化生產,轉變為現在的個性化、訂制化生產,這對企業在供應鏈管理、生產力管理上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企業具備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生產的能力。
第三,品牌建設能力。過去中國企業更多是做OEM代工和生產沒有品牌的產品,現在我們開始建設和管理品牌,這是一段痛苦的歷程,但這個歷程也在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商機。擁有自有品牌,讓企業有更大的自主權和定價權,并且通過品牌積累客戶,這是未來的機會所在。
總體而言,我們企業要加快建立綜合性的能力,包括生產、研發、設計、營銷,以及對客戶和消費者的管理和服務等。
杭州在跨境電商領域取得了諸多重要進展
下面,我介紹一下杭州在跨境電商領域的實踐。杭州有很好的市場基礎和外向型經濟,有一批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優秀企業。過去三年來,杭州市政府一直注重發揮市場作用,積極推動中小企業的轉型,取得了一些工作成績:
第一,制度創新引領全國。杭州創新推出了多個全國“首個”方案,推出了首個B2B認定標準、申報流程和便利化方案,制訂了第一個地方性的跨境電商促進條例,推出了第一個跨境電商指數和人才標準,形成了包括B2C進口、B2C出口、保稅出口在內全國最齊全的海關監管模式,成立了首個互聯網法院、仲裁聯盟和人才聯盟,設立了第一家跨境零售商品質量安全風險國家監測中心。
以“六體系兩平臺”為核心的杭州跨境電商經驗在全國得到了普遍推廣,依托杭州經驗全國設立了另外12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同時,杭州積極參與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倡議建設。去年5月,杭州市政府與馬來西亞數字經濟發展局、阿里巴巴集團簽署了三方協議;去年10月,杭州推出了eWTP實驗區建設方案;未來3-5年,杭州將在數字口岸建設、數字應用、數字監管等方面,繼續創新發展。
第二,跨境電商新產業蓬勃發展。杭州一直保持B2B和B2C齊頭并進;外貿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大賣家日益增多,年銷售額達到億級甚至幾十億級的大賣家,如雨后春筍一樣冒出來。產業集群迅速崛起,如服裝、休閑用品、家居照明等。出口進口雙向發力,2017年杭州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達26億美元,集聚了天貓國際、網易考拉等龍頭平臺。此外,杭州內外貿融合速度越來越快。
第三,綜合服務不斷優化。杭州綜試區搭建了全國第一個“線上綜合服務”平臺,一站式進行報關、報稅等,實現所有數據共享。在此基礎上,又推出線上綜合服務二期大數據平臺,收集來自關、檢、匯、稅的信息,并與阿里巴巴聯合為企業提供無抵押、無擔保融資。
第四,生態環境日臻完善。一是線下產業園區加快發展,“一核一圈一帶”13個產業園區遍布各區縣市,產業園區規劃總面積達到159萬平方米,很多園區擴容二期發展。二是打造物流樞紐人才服務,聯合電商平臺、大學院校以及第三方培訓機構,建設人才實訓基地、跨境電商港、電商學院,加快杭州物流樞紐建設。三是金融服務業發展活躍,如建設銀行在杭州專門設立跨境電商金融中心。四是全球各大平臺在杭州集聚,包括阿里巴巴、網易考拉、亞馬遜以及很多垂直平臺等。過去三年,杭州引進了跨境電商產業鏈企業1454家,注冊資金合計達到233億,并且還在以加速度發展。
未來杭州綜試區將致力于四個方面新發展
面向未來,杭州綜試區將努力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新進展:第一,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商基礎設施,朝“便利化、智能化”發展;第二,構建互聯互通的跨境電商貿易網絡,加快跨境電商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第三,培育對外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深入推進eWTP杭州實驗區創新實踐;第四,建設杭州綜試區升級版,著力推動“網上絲綢之路”和“貿易強國”建設。
杭州有跨境電商發展的陽光、雨露與土壤。希望大家多來杭州看看,加入到杭州綜試區事業中來,讓我們攜手共創跨境電商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