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移動金融基于聲紋識別安全應用技術規范》。這是我國金融行業第一個生物識別技術標準。這標志著我國語音識別技術邁向產業化的分水嶺。
語音識別發展歷程久遠
語音識別以語音為研究對象,它是語音信號處理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是模式識別的一個分支,涉及到生理學、心理學、語言學、計算機科學以及信號處理等諸多領域,甚至還涉及到人的體態語言(如人在說話時的表情、手勢等行為動作可幫助對方理解),其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與機器進行自然語言通信。
中國語音識別研究工作一直緊跟國際水平,國家也很重視,并把大詞匯量語音識別的研究列入“863”計劃,由中科院聲學所、自動化所及北京大學等單位研究開發。
自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實踐,聲紋識別技術終于逐漸走向成熟,迎來了歷史上較佳的應用發展期。2018年全球語音識別技術市場規模達6.83億美元。
《移動金融基于聲紋識別安全應用技術規范》
2018年可以說是語音識別邁向產業化的分水嶺,其標志性事件莫過于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移動金融基于聲紋識別安全應用技術規范》。這是我國金融行業第一個生物識別技術標準,其影響之深之廣,遠超預期。它不僅為聲紋識別技術進入金融領域突破了標磚難題,也為多年來一直堅持初心的業界同仁注入了一針強心劑,2018年因此被稱之為“聲紋元年”。
據了解,這一標準由中國建設銀行、清華大學、北京得意音通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發起,歷時3年研證,由央行批準頒布。標準修訂期間,在央行科技司主導下,發起單位聯合工、農、中、交等國內各大銀行,國家級測評機構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等共同對標準報批稿進行了進一步完善。這是央行頒布的我國金融行業第一個生物識別技術標準。
對于技術的要求和管理,央行也給出了嚴格的劃定。據介紹,標準中重點在幾個方面做了強調:功能方面,明確了聲紋注冊、驗證、變更、注銷等環節的基本需求;性能方面,提出了采樣、抗噪音、防攻擊、抗時變等技術要求;安全方面,對聲紋信息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刪除等全生命周期進行了規范。
競爭格局:外企入華分羹,中企占優勢
——賽道選手增加,專業廠商領跑
從時間軸上可以看出,聲紋識別行業市場競爭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2000年前后:第一批公司成立,主要是老牌語音廠商。2005年前后:第二批公司成立,主要是深耕聲紋的專業廠商。2015年前后:第三批公司成立,主要是貼著AI標簽的創業公司。最近兩年,BAT等大公司也相繼在聲紋領域開始布局。
——外企入華分羹,中企占有優勢
2018年5月,花旗銀行宣布正式在中國市場推出“聲紋驗證”服務,其技術供應商曾為蘋果提供Siri技術支持的國際語音行業老牌廠商Nuance。
之后,ValidSoft、 Nice等外企開始進入中國金融業市場,但市場份額有限,總體來看,國內金額市場的深紋供應商里,以得意通為代表的中資企業占有優勢。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生物識別技術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上一篇:企業戰略目標制定必備的四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