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
電商
發表時間:2018/5/14 17:56:09??作者:kjds??
電商
發表時間:2018/5/14 17:56:09??作者:kjds??
利用互聯網媒體來做營銷是適合電商的一個選擇。目前亞馬遜品牌最主要的手段有兩個。
第一是官網,比如Anker的官網anker.com。用戶可以通過官網看到背后的品牌。如果官網的設計感很強,很專業,用戶的信任感也會油然而生。另外,官網上本身也應該有黏住用戶的一些東西。
“舉個例子:用戶買了你的東西,他就會看這個公司有哪些東西,會去看說明書,會看售后的條款,會看常見的會遇到的產品問題,這些如果維護的很好,用戶就會不斷地看你的網站,一旦他進去看了,你就可以在網站上做一些營銷活動,比如說折扣券或競賽活動,一旦跟用戶互動起來了,他參與進來了,其實你就贏了,Marketing就是研究怎么跟用戶互動起來。這是第一手段—官網。” 何定說道。
第二手段就是社媒,社媒是現在非常重要的一個手段。對海外用戶來說,最大的就是facebook,然后是twitter,所以在facebook有一個自己的官網賬號是很有必要的。
剩下的就是互聯網媒體的一些曝光,比如說做電子產品,每次新產品出來之前,邀請相關的一些媒體為自己的產品做評測、競品比較分析是很有用的,會非常吸引流量,可以成功把流量匯集到官網或者亞馬遜產品頁面上來。
論建立一支威猛的設計軍團的重要性
說到公司發展的瓶頸和難題,何定說道,“像我們這種跨境電商很多都是賣貨成長狀態,經營品牌方面其實是經驗不多的,我們現在也是在不斷學習。那些經營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國外大品牌有著非常成熟的團隊,跟他們去競爭的話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過程,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靠人才,現在我們在互聯網營銷方面會去一些比較知名的企業挖這樣的人來做,這個是要去學習的過程。“
此外,在從賣貨到形成品牌的過程中,在產品線的設計本身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最早的時候只會去分析什么產品好賣,大多數賣家更多的是選品思維,比如說我要去賣一個杯子,我要去找比如五家這種杯子的供應商,他們會介紹說今年18年的新品有哪些,然后我就看中哪幾款是我想要的,這就是選品思維。選品思維實際上跟你背后要支撐的品牌不是很吻合的,所以真正開始做品牌的話其實是要建立自己的產品研發團隊和設計團隊的。不能只依賴一個選品思維,這對于電商來說是一個轉變。“他說道。
何定舉例表示,如今的Anker已經不把自己叫做電商了,而是把自己叫”產品公司“。自己做品牌,自己做產品,盡管最主要的銷售手段還是依賴于電商。
在何定看來,電商這個行業最終是要消失的。特別是2000年后隨著電商這種交易方式的出現,大家開始學會如何運用這種模式了。當所有人都學會這種模式的時候,這個行業其實就不叫行業了。比如打字機剛發明的時候,會有專門給別人教打字的行業。但后來大家都會打字了,這個行業就不屬于一個行業了。
“電商也是一樣,當大家都會用電商的時候,電商企業就必須往產品企業轉型。因為電商這個行業會慢慢萎縮的。”何定說道。
”當然,在將來,不會被取代的也許是電商,因為懂得怎么玩兒流量是最重要的事情。“電商核心就兩個指標,一個流量,一個轉化率。其實傳統也一樣,只是電商有針對流量和轉化率的玩兒法。精通這兩種玩兒法的人才可能各行各業還是會需要的。”
此起彼伏的戰斗 不足以傷筋動骨
當然,除了要修煉好內功外,如何應對外界的大環境影響,比如日前中美貿易戰以及各種各樣貿易間的摩擦。
何定告訴億邦動力,“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就像男女朋友關系,一會兒好一會兒壞,都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但不一樣的是男女朋友可以分手,中美兩國永遠分不了手,只是在博弈。因此,中美貿易的摩擦對于電商來說的沖擊肯定是有的,但是還是比較微小的。“
此外,何定還提到,由于跨境電商主要是中國賣家,就算是美國賣家,他們的貨也是從中國進的。亞馬遜上的貨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中國進的,所以對大家造成的沖擊其實都是一樣的,最后買單的還是美國的消費者。比如,如果把LED照明產品的關稅從5%提高到了50%,那肯定美國全國的LED產品都漲價了,還是羊毛落在羊身上。所以只要去做一些合理的應對,我覺得對跨境電商企業不會造成太大的沖擊。
但換一句話說,面對外界環境對市場的沖擊,跨境電商還是需要找到一個應對機制或者防范機制的。
面對怎樣搭建一個團隊、能更好預防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問題,何定分析道:“有的企業很久之前就知道這個事情,就在快爆發的時候搭建自己完好的團隊,但有的企業他們可能不知道。比如歐洲VAT這個事件來說,可能很早之前他們就交VAT,其他商戶都沒叫,那可能早早吃虧了。但有有的團隊可能政策出來后,連VAT都不會做,最后產品就被下架。”
對于如何防范未知沖擊的問題,何定歸納了兩點:
第一點要有專業的人。
不能只是道聽途說,別人怎么說,就怎么做,傳說的事情有時候不一定都是對的,得有真正懂得背后東西的人。
比如說各個國家VAT的政策到底是什么樣的,商戶可以去咨詢懂的專家,甚至跑一趟歐洲,把那些東西全部了解清楚,也不用多少費用,專業知識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商業判斷。
何定說道,“有的商戶可能五年前就開始全國交VAT了,非常手法,沒有任何的瑕疵,可能就比較吃虧。一百個賣家,98個都不交,就這2個在交,這2個肯定是很吃虧的,在競爭中就沒有優勢。那我們說這兩個人做錯什么了嗎,也沒有做錯什么,他就是商業判斷上怎么來權衡了。“
“就是有些風險敢不敢冒。什么時候該冒,什么時候不該冒,這是需要判斷的。當然交了VAT的這兩個人,我覺得也沒有做錯什么,無非就是少賺點錢嘛。其實企業的核心還是在建造上面,他很早就在交了,非常有經驗該怎么交,比那些沒有交的人在貨被沒收的情況下,還是好一點。“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