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讀懂了任正非寫于2011底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就大概可以了解華為的歷史和華為究竟如何成功的核心關鍵。
華為原董事長孫亞芳曾表示,任正非這篇文章是華為成長的真實縮影,以及他對輪值 CEO 的期盼。
任正非把一生悟到的“道”樸實地告訴接班團隊,也期盼接班團隊能真正理解這個“道”。
人并不是一天改變的,四十歲之前,任正非堅信的是個人英雄主義,結果走向社會后碰到頭破血流,處處都處在人生逆境,個人很孤立......
「想起蹉跎了的歲月,才覺得,怎么會這么幼稚可笑,一點都不明白開放、妥協、灰度呢?」
灰度,是很難理解的一個詞,或者說,不是真正體驗到,說出來的東西再怎么精妙也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
但是,“灰度”非常重要,特別是對企業而言。
「一個領導人重要的素質是方向、節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適的灰度。」
任正非如是說。
「華為基本法」里也有一句話,“我們尊重人才,但我們絕不遷就有功但落后的員工。”
兩句話都是意味深長,不那么明確界限——究竟是哪個方向、什么樣的節奏,又究竟是怎么尊重人才,怎么判定有功但落后的員工,你不清楚,但華為自己一定是可以意會到的。
所以,我常說那些去學習華為的企業大都是跟風、搞噱頭,根本學不來什么華為的成功之道。
原因很簡單,你不懂得華為的“道”,你去看再多的“術”有什么用!
畫虎不成反類犬。
而要想了解華為的“道”,任正非的灰度哲學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
與灰度比較近義的一個詞是混沌,不是非黑即白,不是非此即彼,混沌是一種初始的狀態,譬如雞卵,生機內斂,生命的種種可能性都還沒有展露出來。
不清晰,成長性,可能性或無常,可以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變化......是我們理解灰度一個維度。
但在具體的應用層面,妥協、寬容與開放就比較好理解了。
比如華為的市場和銷售能力可謂強大無比,華為的狼性文化也是深入人心,但華為也并不是總在進攻,欲致競爭對手與死地。
實際上,華為提倡的是生態的共贏,它們把同行中的對手稱作“友商”。
如果只是四處燃起戰火,制造矛盾,華為一定不會成為一家被世界尊重的跨國公司。
在歐洲,在美洲,在非洲,在亞洲,華為和同行之間,有競爭,也有合作,而要實現這種共贏的狀態,妥協、寬容與開放的灰度哲學,起到了關鍵作用。
任正非說,
「華為這28年來,堅持做一個開放的群體,始終沒有停止過開放。我們以開放為中心,和世界進行能量交換。只有開放,才有今天的華為。我們不強調自主創新,我們強調一定要開放,我們一定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摸時代的腳。我們還是要繼承和發展人類的成果。」
這其實也是一種非常務實的生存和發展的智慧。
你能活下去,我也能活下去,大家一起取得成長,這才是最最重要的,可很多企業都無法理解這種境界,它們被眼前的利益、意氣和情緒主導著,像一頭憤怒的公牛一樣被一塊紅布挑逗著奔向死亡。
對手的死亡并不意味著對自己有利。在市場上,華為是非常兇猛和難纏的對手,但思科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翰·錢伯斯說,「華為是一家值得尊敬的競爭對手,而競爭是一件好事。」
有時候,灰度代表了一種龐大的格局。
灰度也是一種和諧的結果。
「......堅定不移的正確方向來自灰度、妥協與寬容。
一個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產生的,是從灰色中脫穎而出,方向是隨時間與空間而變的,它常常又會變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適的灰度,是使各種影響發展的要素,在一段時間和諧,這種和諧的過程叫妥協,這種和諧的結果叫灰度」
創業,本就是一個無中生有的過程。
世間的萬事萬物,在一開始都是混沌無常的,但終歸是無形的掌控有形的,無為而無所不為。
無形的“道”產生了“術”,是無形的灰度哲學決定了人和企業去做正確的事,有了正確的方向,各種各樣的“術”才能夠去把事情做正確。
沒有“道”的文化支撐,企業制度、管理規定之類的“術”只不過是無源之水罷了。
「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艱苦奮斗,堅持自我批判。」
華為的文化核心很簡單,就是上面這四句話。
「華為文化不是具體的東西,不是數學公式,也不是方程式,它沒有邊界。也不能說華為文化的定義是什么,是模糊的。
“以客戶為中心”的提法,與東方的“童叟無欺”、西方的“解決方案”,不都是一回事嗎?他們不是也以客戶為中心嗎?我們反復強調之后,大家都接受這個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就落實到考核激勵制上,流程運作上……,員工的行為就牽引到正確的方向上了。」
如今很多企業都把“以客戶為中心”掛在嘴邊上,貼在墻上,印在宣傳冊上,但也只不過是一個自欺欺人的口號而已。
「讓聽得見炮火的士兵做決定」
這是任正非廣為人知的一句話,其實這句話就是對“以客戶為中心”的一個具體應用。
為什么說很多老板去學華為是東施效顰、畫虎不成反類犬,就是因為他的思維關鍵和他企業的組織架構、機制做不到。
在華為,聽得見炮火的士兵可以做決定。而在許多企業,一線的士兵、銷售代表有什么權利做決定?
大多數企業的決策機制都是中心化的,你們看過牛群馮鞏的相聲《小偷公司》吧,那就是對傳統管理模式的極大諷刺。
可惜可嘆的是,這都多少年過去了,我們的好多企業和老板依然還是那種個人中心化的頭腦觀念。
現在的美軍作戰方式,就是采用的特種部隊的小組式執行任務,通過總部平臺的高度信息化,真正實現了能指揮的炮火是一線的士兵,也就是說總部化身成一個大的信息、資源和后勤支持平臺,為各種作戰小組提供服務,以完成作戰任務。
當然,要想實現此種作戰方式,對一線的士兵綜合素質必然是要求極高。
回到企業來說,通常它們為客戶服務的部門,如銷售、客服等,在企業里的地位很低,根本沒有調動資源服務客戶的權利,它們必須走企業內部的流程,反饋給中心,然后接受指令,這樣當然也就無法真正解決客戶的問題。
類似的還有“以奮斗者為本”,“長期艱苦奮斗”,“堅持自我批判”,捫心自問,在我們的企業當中,掛在嘴上的是“以人為本”“以奮斗者為本”,可實際上呢,還不是以老板為本,以管理者為本?
都是老板和高管批判員工,何曾有他們的自我批判和下屬對上級的批判?
再舉個例子,我們知道華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員工持股公司,大約有73000多員工持有華為的股份,創始人任正非自己只保留了百分之一多的股份。
那些去學習華為的企業老板從心里就過不了這一關,要知道,“以奮斗者為本”可不是一句空話。
“道”和“術”不能合一,再怎么學華為也沒什么用。
你看任正非、馬云,他們要的不是對企業的管理權,他們有的是企業的思想、文化權,他們是精神領袖。
「十幾萬人、幾十年只對著一個目標前進,就走到世界前列了。」
沒有一個文化共識,又豈能做到這點。
總之,灰度是代表了一種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灰度是妥協的過程,灰度也是一種和諧的生態系統,它是形而上的,是模糊的、沒有邊界的,它是中庸,是智慧。文章來源:百度百家號 老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