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買便宜的”到“買優質的”、從買“商品”到買“服務”、從“擁有”物品到“共享”物品……隨著消費升級,90后、00后消費群的崛起,市場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的特點。要跑贏市場,關鍵是要抓“精神需求”!
實體零售回暖趨勢持續增強
過去的2017---2018上半年實體零售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銷售規模增速加快。2017年,商務部重點監測的2700家典型零售企業(以下簡稱典型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4.6%,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3個百分點。
二是企業盈利能力增強。2017年,典型企業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8.0%和7.1%,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加快6.5和11個百分點。
三是主要業態經營回暖。典型企業分業態數據顯示,2017年,專賣店、專業店、超市和百貨店銷售額增速分別為8.3%、6.2%、3.8%、2.4%,較上年同期分別加快6.6、3.3、1.9和2.7個百分點。
實體零售創新轉型有如下亮點:
一是發展新業態。零售企業積極打通線上線下和上游下游,促進多業態、跨行業、聚合式、協同化深度融合。如探索無人貨架和無人便利店,提高購買效率,一些超市發展“超市+餐飲”新模式。
二是搭建全渠道。零售企業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拓展實體店、無人店、移動終端、電視購物平臺等銷售渠道,使消費者實現便捷高效的一體化購物。
三是重構供應鏈。零售企業積極推進供應鏈向生產端延伸,壓縮成本,以需定產,實現“千店千面”。
四是推進渠道下沉。零售企業加快向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和農村市場推進渠道延伸。一些企業積極在農村開設直銷店。
那么,來來又會出現哪些新的消費趨勢?
不能錯過的實體商業趨勢
中國消費升級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的特點。要跑贏市場,關鍵是要抓“精神需求”!
情緒經濟
人類首先是情緒的動物,以至于有人說:80%的購買是基于“感性的情緒”而不是“理性的邏輯”。2018年,消費者對于商品的態度,顯然不是越高端越好,越貴越好。能跑贏市場的,是抓住消費者“精神需求”的品牌。
90后、00后需要的是情緒上的理解,品牌形成情感溢價要在一次次的情緒理解基礎上才能完成。品牌在做內容營銷時,要做的是同意、順遂90后所認知的,而情緒則是品牌與年輕人溝通最好用的抓手。
縱觀國內,近年來,以 “葛優癱”為起點,以馬男波杰克,“喪茶”店概念等為代表的“喪文化”風潮快速走紅。
作為“喪文化”的延伸,去年12月空降微博熱搜榜的流行詞“佛系”一夜之間引發了大規模的熱議與共鳴,不僅覆蓋了眾多90后,80后也是受眾群體之一。將“喪文化”的熱度推上了一個新的高點。
2018年其中一個消費趨勢,將會從產品主導過渡到精神層面的交流,構建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深層次聯系,發現新觸點的關鍵。
“顏”即正義
消費世界的審美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更迭。在某種程度上,顏值正在成為品牌的新生產力。
近年來,各種設計美輪美奐的實體店紛紛出現,尤其是國內一些實體書店。
數據顯示,2017年實體書店零售額達344.2億元,同比增長2.33%,走出負增長態勢,共享書店、快閃書店、無人書店、“影院書店”、“銀行書店”、智能書柜、自助購書機、智能店員機器人等相繼涌現。
2017年言幾又把理發店、照相館、插花工作室、木作手藝體驗、進口超市、健身房等業態與書店的融合,賦予了品牌更多的文化屬性。
從最初的“書店+咖啡+文創產品”1.0模式,到包括設計產品、文化沙龍、主題餐廳等功能的2.0模式,不斷升級“生活方式體驗”;未來,言幾又還將啟動3.0模式,增加文創街區、設計師工作空間、文創項目孵化、閱讀主題酒店等,實現“文化綜合體”的自我定位與要求。
人都是感官動物,顏值在線不僅讓人賞心悅目,很多時候會讓人有沖動消費的心理。除了網易嚴選,類似的還有蘋果、小米的智能硬件、居家生活用品等。Ta們都是在功能基礎上,以精簡的設計來打動消費者的購物欲望。
生活方式品牌將走紅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生活方式能夠覆蓋商業的全維度空間,不但可以對傳統品牌、空間、文化賦予新的消費內涵,還可以創造新的消費生命。
在近年來,生活方式成了品牌商喜歡掛在嘴邊的詞。不少消費者的聚焦重點正在轉變為關注自我和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尤其是新中產,他們還對產品和服務有著極高要求。
中國首家24小時創意生活用品復合體驗店,蛻變于中國TOP10文具品牌“樹德文具”, 2015年起從文具轉向設計用品之路,把家居、文創、出行箱包、木工、書店、花藝、咖啡、電影院、膠囊旅館等進行融合,打造 “中國原創設計”全產業鏈。
從展現給外人看的服飾、鞋包、化妝品,延伸到只在家居環境里出現、供個人使用的商品上,都可能是消費者下一個升級的對象。
此外,為小眾標新立異,為獨有個性定制,將充滿個體表達的設計感融入消費當中,未來亦為常態之一。
一個人經濟
隨著中國單身大潮的來臨,圍繞單身人士而產生的“一個人經濟”產業鏈逐漸形成。
據相關機構最新數據統計,目前我國單身成年人已超過 2 億,其中未婚的達到1.4億人。隨著中國單身大潮的來臨,圍繞單身人士而產生的“一個人經濟”產業鏈逐漸形成。另外,還有一部分人,平時疲于社交,游走在各種關系之間難免會產生失衡,有時候就是單純地想自己獨處做點事情。
于是,迷你KTV、迷你健身房、“一人食”等業態應運而生。
一個人用餐、一個人逛街、一個人旅行……一個人的生活,大多數人都不覺得自己孤獨,反而很享受這種一個人的感覺。
一個人的經濟潮可能在今年獲得迸發。這種狀況已經成為整個經濟發展的一部分。因此,品牌商不僅要看到這一明晰的市場動向,還要順勢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