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今后幾年我國急需專業人才信息,有關教育科學研究院最近做了權威預測。預測結果表明,今后幾年對人才需求將有較大變化,急需的人才主要有以下9大種類。
??NO.1高新技術人才
??以電子技術、生物工程、航天技術、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興起,是一批高科技人才研究、開發的結果。因此,多數國家均在制定跨世紀人才培育工程規劃、興建科技園、創辦高科技產業、招攬高科技人才,使高科技人才的競爭達到白熱化的程度。高科技人才競爭的焦點是年輕科學家。因為根據韋伯爾分布,重大科學發現的最佳年齡峰值為37歲,最佳年齡區為25歲-45歲,這是科學中的一個明顯規律。據有關資料顯示,到本世紀末,我國一些主要的科研單位有80%的高級科技人員要退出科研一線。因此,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培育和扶植中青年科學家是當務之急。
??NO.2信息技術人才
??在信息社會,知識和信息能更快、更有效地轉變為物質財富。哪個國家在信息技術上占有優勢,哪個國家就會高速、高效地發展。目前,我國的信息產業尚處在起步階段,從事信息服務業的人員較少,信息產業還比較落后。信息產業的振興,需要信息技術人才。
??NO.3機電一體化人才
??機電一體化是當今世界及未來機械工業技術發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國現有的機械專業人員的知識結構與當今機械工業的發展極不相稱。學機械專業的,對電子、自動控制技術懂得較少;學電子專業的,對機械專業知識掌握得也不多,不能將機械與電子進行有機的結合。此外,由于近20年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多數機械專業人員知識老化,對新知識、新技術了解甚少,難以從事機電一體化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因此,除現有機械專業人員需知識更新,解決機電一體化人才短缺的部分問題外,急需大批量培養這類人才。
??NO.4農業科技人才
??人口增加,耕地減少,中國人將來吃什么已是國內外普遍關心的一個重大問題。據統計,1978年后,我國耕地以平均每年460.5萬畝的速度遞減。進入上世紀90年代,開始向每年減少1000萬畝挺進,據國家統計局測算,我國人口2030年將突破16億。我國土地對人口的合理承載量為8億,最大理論承載量為15億至16億,合理的安全界線早在1969年就被打破,形成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4倍的人口密度。也就是用世界上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靠科學技術,靠科技人才,向科技技術要糧,這是唯一出路。我國現有的農業高等院校每年僅畢業2至3萬名專業人才的狀況應當盡快改變。
??NO.5環保技術人才
??20世紀以來,生產技術的迅速發展既創造了有史以來最輝煌燦爛的經濟和文明奇跡,也帶來了空前嚴峻的環境和生態問題,削弱了地球養育人類的能力。人類為了生存,必須致力于環境的保護。目前,我國環保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環保技術人才的嚴重不足,現有的環保技術人才難以滿足國民經濟的發展。如果按照德國90年代初期環保產業就業人員比例計算,我國需要環保產業人員1000萬人。如果環保技術人員按環保從業人員的5%計算,將需要50萬人。而我國現有的環保技術人員離實際需求相差甚遠,培養環保技術人才的任務十分艱巨。
??NO.6生物工程研發人才
??眾所周知,生物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活躍、最令人鼓舞的科學前沿,在工業、農業、醫學、環保領域都具有很大的經濟前景。生物技術的發展不僅可以為人類提供新的產業,而且將為解決人類所面臨的食物、能源和環境三大危機發揮重要作用。因此,近幾十年來工業發達國家都在大力發展生物技術,培育、招攬生物技術人才。隨著生物技術人才身價的提高,生物產業也在迅速發展。21世紀,生物技術將是最熱門的產業之一。我國的生物技術研究雖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尚未形成產業化格局。在生物技術及產品的開發和產業隊伍方面,均與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無論是生物技術的研究人員,還是生物技術產品開發的人才,都有嚴重不足的問題,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對生物技術人才有極大需求。
??NO.7國際經貿人才
??企業競爭國際化,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隨著該趨勢的發展,以及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我國的國際經貿人才在數量上嚴重不足,在業務上、素質上符合國際經貿人才條件的人數也不多,使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受到一定的制約。在21世紀,大批量地培育國際經貿人才已成為我國人才培育工作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NO.8律師人才
??我國當前律師人才十分缺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取得律師資格的專職律師還不到兩萬人,聘請律師的企業也只占全部企業的千分之幾,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由此可見,我國律師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國的律師人才與發達國家相比,就顯得更少。如何大批量培養法律人才,是我們當前亟待解決的又一個重要問題。
??NO.9保險業精算師
??精算師稱得上保險業的“精英”,而在13億中國人中目前卻只有幾十名精算師。精算師是集數學家、統計學家、經濟學家和投資學家于一身的保險業高級人才,不僅要具備保險業的專門知識,而且還要具有預測未來發展方向的能力。我國的保險法規定,經營保險公司必須聘用一名金融監管部門認可的精算師。但至1997年底,全國只有300多人參加考試,僅有40余人取得了相關證書。據中國保險學會介紹,目前我國13億人中只有1人稱得上是嚴格意義上的保險業精算師,其他40余人只能稱為“準精算師”或“具有一定資格”,這種狀況顯然無法適應我國保險業迅猛發展的需要。據預測,在未來幾年內,我國精算師的市場需求量將在4000名左右。
上一篇:企業如何進行數字化營銷
下一篇:準確營銷用軟文打開一片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