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咖啡怎么能吸收無限寬廣的宇宙能量呢?
對此,2013年9月5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華為無線業務匯報會議上有一番精辟的解讀:
高級干部要少干點活兒,多喝點咖啡。視野是很重要的,不能老像中國農民一樣,關在家里埋頭苦干。美國是很開放的,這是我們不如美國的地方。最近胡厚崑寫了一篇文章《數字社會的下一波浪潮》,就專門講“過去擁有的知識已經沒有意義了”,知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掌握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和視野。高級干部與專家要多參加國際會議,多喝“咖啡”,與人碰撞,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擦出火花,回來寫個心得,你可能覺得沒有什么,但也許就點燃了熊熊大火讓別人成功了,只要我們這個群體里有人成功了,就是你的貢獻。公司有這么多務虛會就是為了找到正確的戰略定位。這就叫“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粗略一看,可能會覺得這種論調無非就是讓人開拓視野,吸收他人所長為我所用,只能適用于華為這樣財大氣粗的大公司。但事實上,這種競爭方法論也同樣值得普通人學習借鑒。
一、高管視角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高管。區別在于有的人會積極行使高管權力,統籌利用自己的時間、精力等戰略資源,合理規劃人生軌跡。而有些人卻早早放棄了管理自己的權力,甘心按照他人的要求行事,最終成為實現他人規劃的螺絲釘。
小螞蟻認為,高管和螺絲釘的關鍵區別并不是頭銜,也不是學識和薪酬高低,而是能否主動決策。如果只會聽從上峰指令,而沒有自主意識,不敢主動決策,規劃自己和他人的行為,那么即使掛著各種CXO的頭銜,也依然是顆可以隨時被人取代的螺絲釘。反之,即使學識、資歷淺薄,但富有主見,敢于自我規劃,依然是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的高管。
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經常從日常瑣事中抽身,站在更高的層面審視周圍環境,思考人生方向。只有在思維上讓自己處于更高的地位,才能更好促進自我進化和提升。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適用于高管的思維模式,同樣適用于每一個普通人,并且更值得每一個普通人自覺運用。
二、整合資源
無論資本雄厚的大公司,還是力量渺小的個體,都會面臨競爭資源不足的問題。尋求更充分的資源支持,提升競爭力是伴隨我們從搖籃到墳墓的永恒主題。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獲取競爭資源都對應著想應的成本,而對我們的挑戰則是盡可能降低獲取競爭資源的成本。另一方面,質量不同的資源對競爭力的影響天差地別,優勢資源極度稀缺,獲取難度更大。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就是一種低成本獲取競爭資源的方法。它主張拋棄門戶之見,摒棄條條框框的束縛,將一切可見資源視為潛在的可用資源。放棄對所有權的癡迷,放棄對長期擁有或獨占所有的迷信,以開放的心態,以一切可能的方式尋求與優勢資源合作,實現借力借勢發展。
三、應對不確定性
世界并不是線性發展。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前行路上總會遭遇不確定性,一旦應對不當,即得利益很可能灰飛煙滅,辛辛苦苦積累的競爭優勢也可能頃刻間失效。而既然是不確定性,本質上就無法預測,難以以確定性的方式提前做好應對策略。
那么只能坐以待斃嗎?
所謂未來的不確定性只是相當于特定領域的固有認知而言,但新的技術潮流或者環境變化并不是憑空產生,總是會被部分人群率先感知和推動。因此,有必要時而從日常行為軌道中抽離出來,暫時放棄功利目標,廣泛接觸各領域的前沿思想,及時了解相關或不相關的探索性認識。以思維的靈活性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就像雷達一樣,提前探察隱藏四處的微弱信息,才有望率先把握先機,找準未來發展的方向。
四、跨越性發展的機會
雖然任正非的解讀中強調務虛會議的價值,但是不能忽略他隱含的前提,華為首先是一個務實的公司。正因為有根基強大的實際業務,能夠支撐眼前的競爭需要,才能夠有余力考慮未來。在著眼于未來的競爭需要時,務虛思考才有價值。務實為本,務虛為次,這個主次關系絕不能本末倒置。
對渺小的個體而言,首先仍是要加強實務能力,在某一領域積累優勢,這是建立競爭優勢的根基,是長期發展的根據地。但是成熟領域的競爭格局比較穩固,按部就班的結果基本上只能是陪著他人慢慢變老。相對而言,新興領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擴張過程,則為參與其中的個體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更容易實現跨越性發展。
未來的不確定性對大公司是危機,對個體卻意味著更多的機會。主動擁抱不確定性,是大公司應對未來的競爭策略,更是個體實現跨越性發展的良方。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你也來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