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福布斯雜志報道,亞馬遜最近宣稱,它將用新的算法解決方案取代更多的人類員工,這是該公司通過自建技術進行創新的最新例證。
亞馬遜去年申請和獲得的專利數量再次上升,很明顯,該公司的“自建”戰略主要是為了發明新技術,而非出高價購買“下一個大創意”。美國專利調查機構IFI Claims office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亞馬遜在2017年獲得了1963項專利,比業內任何其他零售商都多。
事實上,亞馬遜去年的研發支出高達226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41%),超過了微軟、英特爾、Facebook甚至蘋果。亞馬遜在有效追求專利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這源于互聯網時代的經驗教訓。以1999年為例,當時亞馬遜發布了一鍵式購物專利,為整個零售業樹立了典范。
快進到近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們有了亞馬遜Prime和亞馬遜Marketplace,公司仍然領先三步,通過塑造和預測消費者的需求,創造出可能受到消費者青睞的東西。美國科技媒體CNBC最近報道稱,亞馬遜去年獲得了增強現實(AR)鏡子的專利,它可以通過將不同的服裝投射到用戶身上來試穿衣服。
亞馬遜還申請了許多其他專利,比如配置“智能”傳感器、用于空中遞送包裹的交通工具,使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的視頻模式在用戶隱私方面變得安靜下來,甚至可以用于檢測被黑無人駕駛汽車的技術。
相比之下,沃爾瑪目前只有349項專利,該公司的創新策略主要是圍繞購買最新、最偉大的新創意進行。去年有報道稱,該公司認為收購核心是其創新模式,尤其是在技術、零售和數字化本土品牌方面。Walmart eCommerce U.S首席執行官馬克·洛爾(Marc Lore)在最近的評論中指出,在沃爾瑪看來,“專業定位優于大眾定位”,收購熱潮將繼續下去。
沃爾瑪最近的收購包括ShoeBuy、Moosejaw、Bonobos、Parcel、Hayneedle以及ModCloth。沃爾瑪還推出了自己的孵化器“第8號店”(Store No. 8),目的是“培育初創企業”,讓它們可以像其他初創企業一樣經營,但卻能得到全球最大零售商的支持”。
此外,沃爾瑪的研究部門——沃爾瑪實驗室(Walmart Labs)也在像風投公司那樣投資于企業,并為企業家提供額外的資金。沃爾瑪實驗室的網站以在挑選優化、眾包配送、移動應用和店內機器人等方面的投資為特色,并于近期收購了注重改善店內購物體驗的虛擬/增強現實公司Spatialand。
此外,沃爾瑪實驗室有近400個職位空缺,其中包括數據科學家、云計算工程師和流媒體數據工程師。很明顯,沃爾瑪在這一舉措背后投入了大量精力。
亞馬遜和沃爾瑪相比,誰的策略會贏?這很難說,亞馬遜和沃爾瑪都不愿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沃爾瑪目前在店內無人機技術、智能購物車、可穿戴跟蹤設備和區塊鏈等領域擁有專利。
亞馬遜在2017年宣布了10項收購交易,這是其有史以來最具收購意識的一年。亞馬遜對全食超市(Whole Foods)的收購表明,它愿意進行戰略性收購,并將公司的模式延伸到新的垂直領域。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要想取得成功,這兩家公司都需要把目光投向與消費者相關的可能之外。這是一條很容易走的路線,尤其是當如此多的創新公司和技術失敗的時候。消費者仍在掌控之中,沃爾瑪和亞馬遜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并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