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家居電商平臺「至家- Hommey 」獲得近千萬元美元 A 輪融資,本輪由真格基金領投,清流資本跟投。本輪融資將用于品牌推廣、城市拓展,以及進一步完善服務/供應鏈體系。
成立于 2016 年的至家(前身“至家優選”)是一個軟裝產品的聚合平臺,將供應鏈上游優質、長尾且小眾的家具以及家居產品推薦給 85 后的年輕消費者。2016 年 10 月份,至家開放了“體驗家”模式——將平臺上消費者的家開放出來,給有同樣風格偏好的潛在用戶上門體驗。
至家并非“把家變為家居賣場”模式的首創者,推出同類型“生活家”的家具電商「我在家」曾在今年5月獲過億元 A2 輪融資。限于渠道昂貴、高價低頻、標準化程度低和缺少體驗渠道等因素,互聯網家居平臺暫未出現行業巨頭,目前看來,場景化營銷似乎有機會成為這一困局的突破口。
為什么要做體驗家?
據全國工商聯發布的《中國家居行業上市公司現狀分析》數據, 2016 年我國家居裝飾及家具行業的銷售額近 4 萬億元,2006 ~ 2016 年行業的復合增速為 12.44 %,市場體量過萬億級且增速穩定。
在行業大發展的背景下,過去 10 年,中國家居和家具領域的新品牌層出不窮,包括知音、半木、梵幾、造作和木譯等等,渠道品牌也出現了網易嚴選、極有家等。
但仍然有大量軟裝產品在價值鏈上游無法得到有效的下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注重個性化、定位年輕消費群體的軟裝渠道品牌不適合鋪進相對傳統且成本高昂的集合式賣場,而高客單價、重決策的軟裝品類無法忽略線下體驗的環節。
與此同時,主力消費人群的偏好和購買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與傳統軟裝消費者相比,年輕軟裝消費者更習慣于在網上尋找自己喜歡的家居以及家具(軟裝)產品,鎖定產品之后,還要去線下體驗,最終完成交易。至家創始人侯天驕稱這個變化為“軟裝消費決策鏈”的變化——線上逛、線下體驗、完成購買。
“體驗家”模式剛好迎合了年輕軟裝消費者的消費決策鏈的變化,同時解決了新興品牌的渠道難題,品牌商則可以通過“體驗家”趨向零成本線下開店。對于開放“體驗家”的業主來說,除了能夠拿到品牌商給予的產品最低折扣之外,還可以享受后續產生的銷售提成,為自己創收。
對體驗家的幾點疑問
在國內,家居消費對個人而言仍屬于低頻消費,至家也必須解決不斷獲客的問題。團隊的解決方案是以城市為單位,通過小區開發商、設計師工作室、品牌商,以及裝修論壇從線下導流。
侯天驕稱,即使以目前的消費頻率依然有足夠的市場前景,同時,隨著消費者對家居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消費頻次的將會有由低向高發展。
可新鮮事物的發展需要經歷市場培育,至家如何推進體驗家的拓展?侯天驕稱,確實會有人不愿意把自己家開放出來,但就像很多心態開放的年輕人會把房子共享至 Airbnb 和小豬一樣,愿意開放家的人數存量其實很大,足夠至家去拓展。
對于“體驗家”另一個疑慮或許在于,分散的體驗場景無非提供一站式體驗,交易成本是否大于直接去偏遠的宜家?侯天驕回復到,目前平臺的消費者絕大部分是已經先在線上選了好產品,線下有一個單獨的體驗場景就夠了,再配合上軟裝設計師,其實可以解決消費者絕大部分的問題。
據至家數據,2017 年,至家全年銷量近 3000 萬元,為“體驗家”業主創收達 70 萬元。
初步驗證商業模式之后,至家擴大了體驗家的招募。目前,平臺 GMV 達到 1400 萬,體驗家數量已超過 100 家,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天津,平臺月銷售額已超過 1500 萬元,SKU數量超過 4000 ,平均客單價 2 萬元左右,體驗家帶看轉化率超過 80 %。
未來還有哪些玩法?
未來,至家也會重點關注 C 端流量和付費用戶的獲取,至家的小程序已經上線,同時至家在新一版 app 強化了社區模塊。侯天驕稱,軟裝是決策門檻很高的品類,需要優質 UGC 和 PGC 的內容來為年輕消費者提供搭配建議、輔助消費決策。
獲得流量之后,又該如何服務好這些流量,如何提升用戶體驗?目前至家采用的是品牌商獨立發貨,對顧客來說,陸續收到同一訂單的快遞絕對不是一種好體驗,這就對平臺的服務和供應鏈有更高的要求。
在后端供應鏈方面,如OEM/ODM、倉儲、物流、安裝等環節,至家選擇與專業的服務商合作,并將在下半年加重介入,據悉,至家正在河北搭建一個免費儲存倉。
下半年,至家會增加更多種類的“體驗家”,豐富體驗形態,如民宿、酒店式公寓等,計劃將“體驗家”的數量增至 400 - 500 家,至家位于北京的第一家品牌店也即將面世。
侯天驕認為,線上做優質軟裝產品的中心化高效聚合,線下做去中心化的場景展示,至家的定位除了是一個渠道品牌,更應該是是一個優質家居產品的發行商,本質上來講是靠服務來貫穿整條價值鏈,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凸顯平臺價值。
而線上要增強流量獲取能力,線下要豐富體驗店的種類和玩法,勢必會對團隊提出更高的要求。據悉,侯天驕曾任職于美國微軟、樂視和百度等企業,目前團隊共 40 多人,計劃在今年底招募至 70 人左右。
至家曾于 2016 年 12 月獲得了天使輪融資,資方為引力創投,去年 10 月又獲得紐信創投和豐厚資本的 Pre-A 輪融資,這兩輪共計融資 1250 萬人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