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全球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及份額情況。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為3.1億臺,而華為手機出貨量同比飆升50%,達到了至5910萬部,占據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19%份額,創歷史新高,再次超越蘋果,并進一步縮小與三星的差距。
華為全球銷量猛增50%遠超蘋果
手機銷量數據而言,其中三星以7190萬臺出貨量穩居第一,華為以5910萬臺出貨量排名第二,昔日的手機霸主蘋果以3640萬臺位列第三,剩下三名分別是小米、vivo和OPPO。
依照數據,此次華為的5910萬臺銷量,比2018年同一時期暴增50.3%。并且數據顯示,華為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占據份額達到19%,創歷史新高,相當于全球市場的五分之一都是華為手機。
昔日全球的手機霸主蘋果如今卻跌落至第三,排在華為后面。蘋果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中僅占11.7%的市場份額,手機銷量同比去年下降了30.2個百分點,至3640萬部,這是繼去年第二季度后華為再次超越蘋果,華為距離全球稱霸的目標還有多遠呢?
華為距離全球稱霸的目標還有多遠?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今年華為全年手機銷量應該能排到第二的位置僅次于三星。
手機銷量“全球稱霸”只是階段性目標,距離真正的全球稱霸為時尚早
雖然華為能在手機銷量上“坐二望一”,但說到稱霸全球。似乎還是有一段路的。單從手機銷量上來看,華為距離第一的三星還有一段距離。三星在去年銷量下滑的情況下,全年銷量依然領先華為9000萬臺左右。且今年推出的S10系列空前成功,分析師預計S10系列總銷量將達到四千萬至五千萬臺。這種量級的銷量恐怕是P30系列也難以企及的。
再看整個智能手機市場的利潤分布,iPhone 雖然在2018年只占據了不到15%的銷量份額。但卻攫取了整個智能機市場六成以上的利潤。2018年,雖然華為手機在銷量上與iPhone 持平。但我們看下兩家公司的營業收入:華為公司全年營業收入約1071億美元,利潤在88億美元左右。而蘋果2018年第四季度的營業額為834.1億美元,其中利潤就有199.56億元美元。也就是說華為一年的利潤還趕不上蘋果一季的利潤。就算是手機銷量上超過蘋果,也很難說華為公司的實力能超越蘋果了。
蘋果憑借喬布斯創立的App Store生態圈,依舊是目前為止最完善的生態閉環。卻憑借iOS系統的壁壘。在今后幾年中,蘋果很可能還將稱霸智能手機行業。
從趨勢看,現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出現華為一家獨大、占據第一陣營,OPPO、vivo和小米占據第二陣營的局面,此前同為第二陣營的蘋果明顯在步三星后塵,下跌勢頭又猛又快,預計很快將被甩到其他行列,至于其他中小品牌市場份額依然在快速萎縮,未來一兩年內還會有更多品牌徹底退出市場。
蘋果產業鏈正經歷著痛苦轉型
當下,蘋果手機玻璃蓋板廠家藍思科技、蘋果聲學元器件的核心供應商之一歌爾股份等蘋果產業鏈企業正經歷著痛苦的轉型。
藍思科技公告顯示,2018年,藍思科技收入277.17億元,同比增長16.94%,實現凈利潤6.37億元,同比下滑了68.88%。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則虧損4億元,與2017年盈利18.69億元,以及2016年盈利7.58億元,似乎已不可同日而語。
4月26日,藍思科技公布的今年一季度顯示,藍思科技收入48.07億元,同比增長6.95%,凈利潤虧損0.97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接近1億元的虧損,還是建立在獲得1.84億元政府補貼的基礎上。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虧損額則上升至2.56億元。這也是藍思科技上市以來首次曝光的季報虧損。
歌爾股份也曾預計2018年度凈利潤為11.77億元至16.04億元,同比下滑25%至45%,2019年初歌爾股份進行了業績修正,下滑幅度進一步增大。公司2018年財報顯示,期內公司營收237.5億元,同比下滑約7%;歸母凈利潤8.67億元,同比下滑59.44%。
余承東:華為手機今年有望沖擊全球第一
在華為P30系列發布的前后,華為的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曾公開說道,華為手機或將超過三星,成為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智能手機廠商。
余承東在接受采訪時指出,華為的銷量增長得益于華為每年持續的投資,其中消費者口碑是增長的主要來源,“研發創新持續的投入,技術領先帶來消費者的口碑,這是持續增量的核心。”他透露,華為手機一年的研發投入達到60億美元,國內其他手機廠商的研發費用與華為相比都不是一個量級。
早在2013年,余承東就提出了“三年超過蘋果,五年超過三星”的口號。本月初,余承東在微博發文表示,華為消費者業務已經發展到全新的歷史階段,華為+榮耀今年很可能成為全球第一手機廠商,并提出未來華為單品牌要做到全球第一,榮耀做到中國前二,全球前四。
對于華為手機今年的市場目標,余承東表示,2019年華為中國區還會有更大的增長,其要求到2019年年底要實現每賣出2部手機就要有一部是華為手機,這意味著中國區的市場份額要達到50%。
據了解,華為消費者業務在2018年實現營收348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45.1%。未來五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將要沖刺1500億美元的營收目標。
在今年,華為將要完成營收8440億元的目標,比去年要更進一步。在搭上了5G大潮后,華為很有可能超額完成任務。
關注華為產業鏈投資機會
與過去十年蘋果產業鏈成為A股市場影響范圍最大的一個投資主題相比,受制于華為公司自身的業務結構及對供應鏈的定位等因素,從2008年到2018年,雖然華為整體營收實現了從183億美金到1052億美金475%的增長,消費者業務更是從無到有在2018年突破了500億美金大關,但是華為產業鏈公司受益卻相對有限。
國金證券創新技術陸行之團隊:
現在情況正在發生變化,看好華為產業鏈成為A股市場未來5-10年最大的投資機遇。從總量上看,相對樂觀情況下,預計華為公司總體營收將在2025年前達到3000億美元水平,2倍的總量增長將給供應鏈公司提供足夠的成長空間;從結構上看,相對封閉的、華為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傳統運營商業務占比將下滑至20%左右,而更多依賴合作伙伴價值共創的智能終端、云計算、安防、車聯網等業務占比將持續提升。
同時,華為公司對生態和合作伙伴的態度也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打造多方共贏生態圈,通過做大蛋糕實現開放環境下的自身增長正在成為公司的現實選擇。在新一輪智能化浪潮下,華為公司將從過去的跟隨者轉型成為新科技周期的引領者,通過創新驅動與供應鏈公司形成上升螺旋共同演化成長。
中信證券許英博團隊:
華為產業鏈的優秀供應商將受益和分享華為的成長。目前,華為公司全球供應商合作伙伴超1.3萬家,分布于半導體、電子器件、軟件開發、代工、工程服務等領域。
2018年,公司支付給供應商現金總額為6222億元(+30.2%)。2018年底華為對外公布六大類別、92家核心供應商名單,其中:美國33家,中國大陸25家、中國臺灣10家、日本11家。核心供應商名單涉及A股、港股上市公司21家,集中于手機終端、電信設備零部件等領域。全球5G建設浪潮開啟、華為智能手機份額亦有望持續提升,優秀供應鏈企業值得關注。(上游新聞據東方財富網、環球網、野火財經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