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天,有兩件事在創業圈炸開了鍋。然而,這兩件事之所以會持續發酵引起大量關注,并不是因為事件本身,而是因為后來被證實——這都是炒作營銷。這才是激發大眾情緒的最后一根弦。
我記得那時候優衣庫的事剛出,有個老板就問我:這事是優衣庫策劃的嗎?我說:一個成熟的大公司不會愚蠢到拿品牌美譽去營銷炒作。那位老板笑著回我一句:這么大關注量,其實炒一次也值啦。
當然,那位仁兄也就是開玩笑,但是他卻無意間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興許一炒就真的“火”了。確實,互聯網營銷成本低、傳播快,我們要想在營銷上出其不意,聚攏流量,這種無底線的炒作方式,看似最廉價了。
但事實上,這種低劣的營銷手段無非是:拿用戶的信任去換取短期的關注和利益,最終將得不償失,因為長久消耗的是品牌美譽。從長遠看,這就是一筆“收支相當不平衡”的爛賬。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制造無底線的爆點和噱頭不難,難的是把營銷做到“深得民心”。
那么如何攻破這個難點,我覺得先得明白兩點。
第一點,得先讓你的營銷站得住腳。說白了,你的企業要有價值觀,要知道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
你要相信,你的用戶是一個既敏感又聰明的群體,他們或許會被你那花哨的營銷所吸引,但最終買單一定是因為你的產品價值和服務價值,而一旦發現你的營銷動機不純便會棄你而去。
更殘酷的是,這個時代,信息越透明,企業的任何營銷動機越會被無限放大。所以,我們談營銷之前,要明確企業的價值觀,這是取得用戶信任的前提。同時,正確的價值觀能引導你做出不同的決策。
就拿最近這幾年屢受詬病的百度來說,李彥宏曾這樣向全體員工說過:“我們與用戶漸行漸遠,我們與創業初期堅守的使命和價值觀漸行漸遠。如果失去了用戶的支持,失去了對價值觀的堅守,百度離破產就真的只有30天”。
或許李彥宏所說的30天夸張了些,但現實中真的有不少企業價值觀被擠壓變形后,對業績增長的欲望凌駕于用戶體驗的初心,最終一落千丈、教訓沉重。
做企業的,始終要記住,社會或許會寬容我們在經營管理方面犯的錯誤,但絕不會姑息價值觀層面的錯誤!
第二點,真正的營銷從看懂趨勢、看懂人性開始。
所以想要做好營銷,就得從產品思維轉變為用戶思維,基于用戶的角度去研究透人性。移動時代的五個核心,分別是引起圍觀、升級關注、刺激消費、讓消費者主動傳播、最后進行深度合作。
其實這其中的本質就是研究人性。比如,你要研究買你產品的用戶分散在哪些渠道;比如,你要分析他們的消費“阻力因素”;比如,你要學會利用用戶的“物超所值”心理......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炒作營銷這件事,我想,作為一個成熟的企業不會愚蠢到拿品牌美譽去賭短暫的關注。真正的營銷,是要有底線的,是能讓用戶心甘情愿把錢從口袋里掏出來的,這才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