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你能看到的“成功”,都只是一種結果和表象。 每一種成功的背后,必定都有一種“匠心”在支持,而且這句話將越來越適用。 但是這種“匠心”總是被現代人忽略,甚至很多人不愿意去面對,因為每個人都想取巧。承認“匠心”的存在,真的會讓很多人灰心喪氣。 企博士說
在小米成立之前,雷軍就開始做了三年的MIMU系統。這一段埋頭苦干的經歷很少被模仿者道起,這就是雷軍的“匠心”,外界為何不去關注他這段經歷呢?
其實那個時候的雷軍已經是很成功了,作為一個投資人,他之前已經在金山拿到了股份,金山上市,他的個人資產已經非常高了,坐擁數億身價,要知道雷軍可是中國互聯網最早的開疆拓土者,但他還能夠出現在城市中,跟發燒友坐在一起,去討論、去聊這些東西,這就是“創業精神”!
后來,在雷軍做第一款手機的時候,其實已經跟這些用戶交互了三年,他們本身一直渴望出一款屬于符合自己需求的手機,而雷軍早就抓住了這批人的消費需求點。于是雷軍的第一款手機10萬臺瞬間都被搶光了。100萬有需求的用戶,然后賣了10萬臺,這個轉化率只是10%,真的不算高,所有小米真的不是運氣太好,而是積累太厚了!
因此,從本質上來講,小米手機做的不是“饑餓營銷”,10萬臺手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并不是做瞬間爆發的!小米的所謂“極致體驗”,其實是他前期聚集了100萬的粉絲和會員,才有了后續的一切。
小米走的是“輕資產”和“網絡渠道”。所謂的輕資產模式就是像蘋果一樣,我只做淺產品、研發、前端,占有用戶,所有的后端東西我全都甩給第三方做,因為中國做代加工的工廠很多,完全沒有必要自己去生產。然后通過獨立官網去銷售,這樣就可以把用戶群圈起來,形成粉絲經濟,最重要的是:小米手機用戶可以通過小米手機完成社交和生活,最后做成一個生態系統,所以小米手機表面是做手機,其實是在做平臺。
后來出來很多產品模仿小米,但是他們并沒有領會到小米起家的本質,總在故弄玄虛,原因就是雷軍的那三年做MIMU系統的埋頭苦干經歷,他們是不知道的。
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個案例: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的創始人是章燎原,他在做三只松鼠之前,在堅果行業內干了有十幾年,非常精準的抓住了堅果行業的規律。
有些農作物一種下去就是三年,三年不可能給砍掉,所以說當今年種植面積是多少,這就是固定的,未來三年的種植面積都是這樣,不會有大的變動,所以如果說豐收,未來三年都豐收;如果減產,那么未來三年都減產,這里存在一個“小三年”或“大九年”的周期,這是在整個行業的周期變化規律。章燎原對上述的規律,可以說是了如指掌,這也為三只松鼠后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在2011年底開始,整個堅果市場開始供需不平衡。價格一路往下跌。章燎原選擇了一款看似非主流的產品——必根果,他囤積了很多必根果,準備等價格回升的時候,用這個產品撬開整個堅果的電商市場。
然后到了2012年6月,此時堅果價格開始大幅回升,這時“三只松鼠”的店面也開始上線,上線了之后先做了一款“必根果”小包裝,定價19.9元,全國包郵。因為必根果價格呈上漲態勢,此時別的商家既是賣29.9元,哪怕不包郵也是虧的,所以跟“三只松鼠”無法競爭,這就是章燎原的“匠心”。
別人沒有貨,三只松鼠有貨,而且他貨的成本極低,這一款產品就讓他占據了食品、零食、堅果、必根果四個大詞的流量資源,只要搜這四個大詞,他就是排名第一。
第二年,三只松鼠通過上面那一款產品,把其他的產品都帶起來了。此時整個電商平臺,不管是大的搜索、大的流量入口還是從細分品類的流量入口全部都是三只松鼠第一,沒有人能跟他競爭。
總之,章燎原對行業規律深入了解,才是商業的本質。無論是做電商還是做其他的傳統產業,一定要回歸商業本質,回歸基本面,找到自己的優勢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三只松鼠后面也獲得了融資,這使他大錢去做推廣,從而使消費者把堅果類跟三只松鼠幾乎劃了等號,這就是品牌的效益。作為阿里平臺堅果類產品第一名和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對三只松鼠的報道可以說充斥坊間。其中大多將其成功歸納為娛樂營銷、爆款思維、抑或跨界營銷等,這些都是表面!創始人章燎原在行業修煉十年,深諳行業規律,成功進行反周期操作,才是他成功的根本!
所以,很多的“創業者”一直在模仿“成功者”。但是這些后來者卻一直沒有居上,很多品牌還是曇花一現就死了。
因此,凡是我們能看到的成功案例,背后一定都有某種“匠心”!所謂“匠心”無非就是忍受孤獨,長期做一件看起來很平常的工作。然后長期的量變一定會引起質變,厚積而薄發。企博士認為我們一定要去學習和關注“成功者”背后的“匠心”,而不是直接去模仿他成功之后的行為。
再者,我們不能只關注別人,而忽略了自己。你有什么獨到的資源?你在哪方面比別人懂的多?你在哪方面非常擅長?你的錢多?團隊扎實?等等……這些問題必須先弄清楚!成功沒有現成的“方法論”,所有的成功都是順應外界需求,然后結合了自己長處,找到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