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企業搞股權激勵,都有未來上市的目標。但是,上市標準非常嚴格,如果股權激勵方案不規范,勢必會影響企業上市。那么,企業建立股權激勵制度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一、股權定價要合理
通常情況下,企業員工股權轉讓都是以凈資產來作價的,但對于科技型公司,人才和智力密集,固定資產雖少但盈利能力強,凈資產回報率超過40%。因此,對這類以高科技為主的公司應以盈利能力來衡量股票的價格。比如以每股凈資產為基礎,參考同類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以此來確定公司的股價。
二、股權激勵模式的選擇
股權激勵可選擇的模式有很多,最常見的如股票期權、虛擬股票、業績單位、股票增值權、限制性股票等等,中小企業應該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企業的激勵模式。
對于科技型公司,人才就是公司最寶貴的財富和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因此,公司老板最大的愿望就是留住核心人才。在這種情況下,老板應該選擇讓核心人才成為股東,讓核心員工有歸屬感,把公司當作自己的,和公司一起長期發展,從治理層面上改善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決策方式。這時選擇限制性股票(指企業按照預先確定的條件授予激勵對象一定數量的本公司股票)是比較恰當的。
三、建立動態股權激勵
如果企業實施的是動態股權激勵,企業根據員工當年的業績貢獻為其安排相應數量的激勵性資本回報。業績好的就多獲得激勵性資本回報,而業績差的就少獲得或者不獲得激勵性資本回報。這樣員工每年除工資、獎金等勞動回報外,還能獲得屬于員工人力資本的資本性回報。
股權激勵是對員工經常長期激勵的一種方法,是企業為了激勵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種長期的激勵機制。股東為了使公司能持續發展,會把員工利益和公司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體,以此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企業的長期目標。
股權激勵不是分福利、也不是“分餅”,因此,企業在實施股權激勵過程中要嚴格遵循其客觀規律。我們都知道股權激勵是把“雙刃劍”,運用得不好,不但不能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反而會磨滅員工的工作熱情。那為什么還有很多企業會把股權激勵作為企業管理的一部分呢?
1.實行股權激勵可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實現自身價值。
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人才流失。由于待遇差距,很多中小企業往往很難吸引和留住高素質人才。而實施股權激勵,不但可以使員工的長期價值得以體現,還可以大幅度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此同時,由于股權激勵的約束作用,基層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也會有所增強。
2.實行股權激勵可以降低職業經理人的“道德風險”,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
非上市公司往往存在一股獨大的現象,公司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統一,從而導致公司的 “三會”制度等在很多情況下形同虛設。然而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公司的經營權會逐漸向職業經理人轉移。但是由于股東和經理人的追求目標不一致,他們之間很容易存在“道德風險“,這就需要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來引導和限制經理人的行為。
3.股權激勵可以緩解公司面臨的薪酬壓力。
大部分非上市公司都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而通過股權激勵這樣的方式,公司不但可以降低經營成本,減少現金流出,還可以提高經營業績,留住能力強的核心人才。
股權激勵是為了激勵員工,平衡企業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因此,企業在創業和發展的過程中,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合理制定企業的股權激勵制度。
下一篇:跨境企業如何運營社交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