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當今社會的高速發展,信息交互已經呈現爆炸式的增長,我們每天要處理的信息量巨大同時讓我們對于世界上發生的事情能夠在第一時間唾手可得,這是社會發展的進步,但是另一方面,每當你坐車的時候看到所有人都在低頭玩手機,家庭聚餐的時候在經歷了感官刺激過后,才發現原來一天又這么過了......
當初定的計劃、夢想無一實現,最終只能自我安慰的告訴自己生活就是這樣,因為周圍的人都這樣,你的生活也好像應該是這樣才顯得正確,在世俗的淹沒和自我的放縱當中逐漸失去對生活的掌控力,這就是當下很多人的現狀:想掌管自己的生活,卻不知道從何做起,也不知道原來時間是有價值的。
一、何為時間管理?
這就是我們對時間失去了感知力的結果,無形中陷入時間的漩渦,感覺被時間推著走,卻無力掙脫,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其實問題的核心在于:你根本就沒意識到“你正在無意識的被時間拖著走”,甚至沒有意識到“時間是可以規劃”的。
二、“時間管理”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說到“時間管理”,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一大堆時間管理的書籍、理論,什么“番茄時間管理法”、“如何用好你的365天”等,殊不知其實時間管理的核心不在于這些所謂的“技巧”,而是由兩個核心維度來支撐的:
嚴格的自我管理;
長遠、全方面的目標;
這聽上去很矛盾,時間管理不是應該跟時間有關系嗎?跟目標和自我管理有什么關系? 其實你要知道,時間是不受人意志轉移的,不會因為你的喜好而變快或者變慢,無論你在意或者不在意,它都會一點一滴安靜的流逝,所以要管理時間無從談起,只有管理好自己,讓自己跟上時間的腳步,在規定時間完成規定事項,與時間合拍,才能真正意義上駕馭時間。所以嚴格的自我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這就是第一個核心維度。
三、為什么有些人看似忙碌的在管理自己的時間,最后卻一無所獲?
有些人你看他們平時忙得不可開交,成天電話不離手,下班各種飯局,周末要參加這樣培訓那樣交流會,朋友圈曬著各種旅游照片,美食照片,感覺他們的生活特別充實、精彩,你很羨慕,我曾經問過身邊很多這樣的人,可這些人給我的答復都是:一段時間過后覺得生活特無聊,每天也覺得很累,感覺每周都是一樣的模式,不知道這個月和上個月有什么區別……
我覺得很詫異,同時對照自己,我發現自己其實很長段時間也是這樣,每天列舉事項清單,要做什么密密麻麻的,喜歡每天把自己安排得很充實,這樣的感覺很好,可一段時間下來覺得自己并沒有進步,生活也沒有變得更好,但更多的時候感到的是機械式的“安排”:即為了給自己的今天找點“看似像樣”的事情而安排任務,然后獲得一種心理的滿足感,其實這是我們陷入時間管理的誤區,以為每天安排的很好就是正確的,但如果從效用這個角度來說,沒有或者叫有很少產出,為什么?因為你是在原地,只是為了安排時間而安排,沒有從一個更
大、更遠的方向來引領你當下作出具有更有意義的行動。
這就引申出了我們的第二個核心維度:“長遠、全方面的目標”。
要知道,時間管理這樣的技能,如果沒有一個長遠的、全方位的目標作指引,在背后激勵你努力,其實是沒有用的。我們用一個圖例來表示更為清晰:
兩個核心維度,支起你的時間管理
很簡單:首先你要有一個有針對性、長遠的目標(比如花一年時間考完基金從業資格證),然后根據目標來決定行動方向(這一年我是參加培訓班還是自己買書學習?),有了針對性的計劃后就是具體的安排、規劃(一周學習幾次?每次學習幾個小時?每周要做幾套題等),最后根據一系列要求來約束自己,合理分配任務和時間。只有這樣你的時間管理才有意義和價值。所以在這里需要你牢記一個公示:時間管理≠時間安排。
四、真正做到“管理時間”的正確方法
針對時間管理,我認為從3個方面入手是非常有效的:
1.培養時間的感知能力---養成做記錄的習慣
每天做記錄,看看自己的時間花在什么地方了,有沒有浪費,在哪些地方可以增加,哪些地方可以減少,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你的“時間開銷”會大幅度改善。
2.樹立期限意識---“任務—時間”規劃
養成“任務—時間”習慣,即:哪個時間段做什么事,每件事需要花多長時間,并且嚴格遵守,培養對時間的“敬畏感”。
3.專注---集中精力,排除干擾
時間管理最重要的是在規定時間完成既定任務,所以“專注”是核心,如果總是被周圍的瑣事干擾分散精力,那么你將無法按計劃完成任務,你的時間也會被分割得零零碎碎。
看到了吧,其實時間管理就是自我管理的另一面,我一直都認為“認真嚴肅的生活”很有必要,也應該是我們對待自己和時間的態度,如果你覺得時間很廉價可以隨意拋棄,那你也終將被時間所拋棄。
作者:蔣浚宇,80后金融管理者,思考,健身,寫作,每一個靈魂都要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