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屌絲經濟學-互聯網正在無可逆轉地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每個網民作為這個無疆界國土的國民,既是參與者,也是無意識被改造的對象,像水分子一樣隨波逐流又競相奔走,這種摩肩擦踵的競相奔走又將互聯網推向了新的、難以預知的、更遙遠的未來,暗黑無界。
??2010年的開放大潮、2011年的全行業移動化、2012年的電商大爆炸、2013年的互聯網金融……每年都有新的、影響力巨大的故事。一花一世界,在每個故事背后,都意味著互聯網這個快速成長的虛擬巨人(7.76,-0.04,-0.51%)的滄桑變幻,行業里的刀光劍影、沸反盈天,只不過是它骨骼快速長大的咯咯作響。
??在這種場景下,仿佛回到了20世紀交界的黃金時代和鍍金時代,先后掀起的電氣、石油和電子技術革命,結合社會組織變革推動歐美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球經濟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快速發展,全球和各國國內經濟利益分配也變化巨大。這種巨大的利益沖撞也讓各種矛盾成倍放大,先后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和隨后的冷戰。此間,也是經濟學、管理學、行政學、系統論、控制論等新學科爆發的契機。
??今天,我們看到互聯網大潮洶涌澎湃、波及全球、深入各個行業時,總是意圖廓清這種變化對經濟、政治和生活層面的影響。“互聯網經濟學——Internomics”或許是一門應該誕生的細分學科,一個觀察互聯網和新經濟的窗口。
??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因為我們尚且身處其中,未必能俯瞰全局,只能在多變的大潮中、在灰蒙蒙的天際間試圖抓住一塊砂石,捕捉一些微光,囊螢映雪,非為讀書,只是想做那么一點理論上的探索,為了在不確定的世界里尋求那么一點確定性的線索。
??當然,互聯網時代,嚴肅的經濟學正在被“媒體經濟學”和“走穴經濟學”所消解,作為顯學它正在逐步失去“學”的價值,而是日漸趨于術的本質——市場之術和立場之術。這時候,我們也沒有太大的能力和精力去構建過于繁復自洽的架構,不過姑且論之,是為芻議。
??它的確定性在于,一些基本的經濟學規律仍然存乎于互聯網市場,我們需要甄別哪些是更加可以靠得住的、可以繼承和發展的基本原則;它的不確定性在于,這個行業作為一個近20年才真正商業化的領域,本身具有極快的進化速度,具有一些不同于傳統行業的特質,且仍然在快速變化過程中——未來的、不可預知的技術變革,可能一下子顛覆掉今天所歸納、抽象出的所謂理論。
??但是,這仍然是有意義的。因為,潮流永遠跑在大多數人的前面,卻不能阻止人們尋找描摹潮流的內在動機。不確定性本身,就是世界的真相,追求確定性和規律,則是追求真相的過程——這一點,并不因為互聯網演進速度更快,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二次元里的Internomics
??20年前,你提到互聯網的時候,它的場景就是實驗室,意味著在科學家和GEEK的電腦上去發一封電子郵件,或者上一個電子公告版;而在10年前,互聯網則意味著門戶網站、網絡游戲、聊天工具等載體,你去上面是為了某種虛擬產品的消費;今天的互聯網,它已經演變為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或者手機上的信息門戶……
??或者,我們可以說,互聯網就是在一個虛擬空間當中在復制今天的實體世界。先復制的是純粹的、輕介質的虛擬產品,然后復制的是那些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兼備的標準化產品,再后來,到了今天,它在越來越深的介入到實體經濟當中。
??直到某一天,互聯網的世界和實體的世界已經合二為一,二次元和一次元空間趨于融合。但是這個過程并不是直接的遷移,而是有著技術和商業上的升級,伴隨著人類行為模式的變遷——自然而然,也就會產生“經濟”上的巨大影響。
??互聯網經濟學是二次元空間的產物,銜接著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我們只能用互聯網的語言去解釋經濟學,用經濟學的語言去解決互聯網。等著互聯網滲透到經濟的方方面面時,二者的區隔也不再存在,經濟學當然也無需再安上這樣一個“噱頭”似的帽子。
??除此之外,我們看到,在整合互聯網世界當中,屌絲占據數量上的絕對主體,也是決定互聯網發展的主要力量,是觀察互聯網走向不可或缺的“主流”,而不是“非主流”。
??因此,我們仍然會采取傳統經濟學里的話語,結合互聯網的特質來解釋目前的互聯網經濟。主要會學習薩繆爾森的《經濟學》18版體例結構,以新古典經濟學的通俗語詞和互聯網上屌絲詞匯為主,來粗淺演繹——所以,我們又將其稱為“互聯網屌絲經濟學”。
??希望通過以上的連載,我們能夠為互聯網屌絲市場經濟勾勒出一個基本的輪廓,能夠展示一部分通用的規律,至于是不是“經濟學”,則并非最重要的部分了。內容將會包括互聯網的經濟學映射、互聯網的元規則、互聯網市場上的基本供求規律、互聯網上的要素市場、產品為王的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上的競爭規律,互聯網的產業周期、以及互聯網背后的政治經濟等章節。
下一篇:馬云:創造新的商業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