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全球體育產業占全球GDP比重約為1.8%,其中美國的比重約為2.85%,歐洲的比重處于1.8%-3.7%之間。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的體育產值所占比重大約在2%-4%之間。其中,美國、英國、加拿大、韓國等國家的體育產業占GDP比重超過汽車制造業,足見其支柱地位和增長潛力。
當下,體育產業在全球仍是增長較快的行業。根據統計,在新千年頭10年的時間段,體育產業的增長在全世界都跑贏了GDP增長:美國體育產業的增速是GDP的1.9倍,英國為3.8倍,法國和德國都是3.5倍,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巴西和墨西哥分別為1.7倍和3倍,我國的亞洲鄰居印度和日本分別為2.1倍和3倍。中國體育產業所占比重數值明顯偏低,2016年尚不到1%,可以說在有數據的國家中最低,但是已經顯示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在這樣的大環境,大趨勢之下,體育產業進入快速的發展軌道。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為9500億元,增加值為3135.95億元。2013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突破1萬億,到了2016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1.9萬億元,增加值為6474.8億元,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9%。截止到2017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了21094.3億元,增長122%。增長值達到了7857.5億元,同比增長了151%。
體育產業細分行業集中度較高
由于體育產業的內涵范圍較廣,包含眾多細分領域。因此決定了各細分行業在發展現狀和經濟體量上面差異性較大。2016年中國體育產業的細分行業中,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銷售所占體量最大,兩者分別實現總產值11962.1億元與4019.6億元,在增加值方面兩者的占比也高達44.2%與33.0%。說明體育產業細分行業集中度較高。
同時細分行業對于來動經濟增長的效果差距較大,其中體育產地設施建設、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體育中介服務這三類細分行業,在自生行業發展的同時還能大幅的帶動國名經濟中其他行業的快速發展,三者的帶動效果分別為341.6%,317.7%,255.1%。而從行業整體來看,體育產業每增加1元,能帶動國民經濟增長2.93元。
由此可以看出大力發展我國體育產業,除了能有效滿足居民體育休閑消費的需求,提高國民健康水平的同時,還能有效的帶動其他行業同步發展,對于拉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看體育產業發展態勢
中國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既會受到市場力量的引導,又會得到政府政策的推動。兩者并存,很可能是激勵倍增和矛盾疊加,呈現出既快速發展又問題層出的局面。因此,一方面要促進發展,另一方面要有效治理,“兩手都要硬”的中國特色發展模式仍將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恰當選擇。
2018年3月5日,新一年政府工作報告發布,體育產業發展擁有了更為清晰、更為精準的頂層設計。報告從四個方面提及體育產業發展:
1、深入推進體育改革,充分釋放社會領域巨大發展潛力;
2、支持社會力量增加體育服務供給;
3、確立發展智能體育產業這一戰略方向,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
4、全民健身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做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體育健兒勇創佳績;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場所和設施,全民健身廣泛開展。
2018年初全國體育產業大會,對于體育產業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堅持八以方略、主抓六大產業鏈、突破五個發展瓶頸。今日從國務院工作層面解析,還有以下幾項工作需要特別關注的。
1、體育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強調了包含土地政策進一步突破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鄉村擁有廣闊的綠水青山,通過各類鄉村振興戰略,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到鄉村郊游、度假,戶外體育產業將成為鄉村旅游的重要載體,體育產業如何實現總書記的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值得倍加關注。
2、體育產業發展仰賴社會力量。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革出現了97次,這就意味著,2018年的重點將是改革,如何通過改革,以充分釋放社會領域巨大發展潛力,將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迎來改革的春風。單項行業協會的改革、體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將是否能夠有效激發社會潛力至關重要。
3、體育產業智能化發展呈現全球同步趨勢。2017年美國運動醫學協會《全球健身趨勢調查》顯示,可穿戴技術(包括了活動追蹤儀器、智能手表、心率監測儀、GPS跟蹤設備和智能眼鏡等)位居未來20個健身趨勢之榜首。智能體育產業化不僅可以有效的實現用戶五感能力拓展、生活管家、社交娛樂、健身監測等功能;而且可以運用用技術來改變與提升體育產品的品質,包括運用各種智能手段以改善各類運動場館的用戶體驗、科學有效的引導與評估觀眾流量、游客流量、內容傳播、城市管理,通過智能化體育產業的發展鏈接更多的用戶,尤其是年輕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提及體育產業的發展要充分依賴“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實現產業的做大做強,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