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告到最后的形成銷售,中間有著一個復雜的過程。每一個環節都在影響著廣告的最終效果。但是,如果廣告一開始就失敗了,那也就沒有然后了......所以,別讓你的廣告還沒開始就掛掉了!那這要從消費者的二個特征說起,一個是注意分散,一個是容易遺忘,解決這二個問題,廣告一開始的效果就成功一大半。
一、注意力分散
在這樣一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每個消費者都是很忙的,別指望消費者每天就是等著你的廣告出現。他很忙,可能是正在上廁所,可能正在和別人說話,可能在看小說,可能在看報紙,看能在看視頻,可能在刷微信朋友圈,可能在看微博熱點,也可能在瀏覽其他網頁,還可能在被另一個廣告吸引……
這個時候你要知道,你的廣告面對的是一個注意力非常分散的人,所有的信息都是一樣的,或者比你的廣告更重要。不是你的廣告出來了,他就得看。所以你要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讓他把注意力放到你身上來。具體怎么吸引呢?
主要有2個點:一個是“與我相關”,一個是包裝吸引。
1、與我相關
用戶一般會對什么東西感興趣?首先肯定是與他相關的了。所以第一秒鐘就要讓消費者發現,你的廣告是和他相關的。不相關的事情太多,他可沒有那么多時間一個個去看。
比如你在街上,整條街都是來來往往的人,你大聲喊“香噴噴的燒餅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可能有一些人會被你吸引。但如果你站在大街上,大聲的喊“美女帥哥注意了!”可能效果會更好。
人們永遠都會關心與自己相關的事情,他們是不會在乎你講的其他內容。所以,要想你的廣告馬上吸引到消費者,“與我相關”肯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事實上,我們看到的大多數廣告也正是這么做的:
有一項對人大腦的研究也發現,大腦中有一個叫海馬狀突起的東西,會自動篩選和過濾我們接收的信息,而那些與自己密切相關的,或形成反差的信息往往能通過篩選。所以,我們的廣告,不管是視頻、聲音,還是文字、畫面,你可以首先突出與“他”相關,多使用你的消費者關注圈內的信息或熟知的場景。
其次,你可以打反差性強的廣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反常識,顛覆認知,熟悉的場景陌生化或陌生的場景熟悉化,吸引消費者注意力。不過,雖然寫文章,反差性強一點好。但是做廣告,特別是對于那么不是很大的品牌,我個人還是更認同第一種“與我相關”,因為反差類的更繞,但時間太有限。
2、包裝吸引
要想廣告吸引人的注意力,廣告包裝也很重要。對于大部分廣告,視覺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點了,因為他是最直觀的沖擊,看與不看就在一瞬間。關于“性”的廣告直接流行了這么久,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畫面在視覺上直接刺激大腦做出了反應。
這里還是分二個點,簡短的說。
①、本身的與眾不同
你不需要做到與全世界不同,你只需要與競品不同,這可能是產品包裝的一大真諦了,廣告的包裝也是如此,道理一樣。比如之前大部分耳機繩是黑色的,大家都習以為常了,而iPod當時就用了一個完全相反的顏色,馬上就獲得了大量的注意力,之后才談及它的功能、質量等等。所有人都驚訝“原來耳機繩原來可以做成白色的”要想與眾不同,要想脫穎而出,最好的辦法就是做成不像這個品類的品類,廣告也一樣,做成不像這個行業普遍類型的廣告,可能就是一個突破口。
沒有蘋果手機廣告之前,誰知道手機廣告還可以做成這樣。再比如德國的一家集素食餐館,請設計師設計了一套外賣包裝盒,專門把自己的餐盒打造得與眾不同,既便于客戶攜帶,又能展示品牌形象。強熱的視覺沖擊感,讓用戶一看到眼睛就根本離不開。
②、與周圍廣告的與眾不同
有的時候,我們也不需要把自己完全打造的與眾不同,只是根據周圍的廣告環境讓自己不同就可以了。比如**里的廣告就很常見,那些做直通車推廣的廣告,很多都會觀察排在搜索結果頁最前面的那些廣告,然后再快速的做出自己的廣告。
比如,發現大多數廣告是橙色的,可能他們就做一個綠色的廣告圖;發現大多數廣告放的都是美女,可能他們的廣告圖就是一個大大的數字;發現大部分廣告強調的是價格,可能他們的廣告強調的感覺......
總之,就是根據周圍廣告環境的不同,快速改變自己的廣告展示效果,形成視覺沖突,吸引注意力。再來個升級版的,法國連鎖超市Intermarché的鮮榨柳橙汁品牌,在其柳橙汁包裝瓶上非常心機的做了一個標簽設計,然后輕松為其在三個小時內贏得5000萬次的媒體曝光量。這也是廣告。
具體是這樣的,在歐洲,人們消費柳橙汁的數量幾乎要占到全球的一半。而對于這種果汁飲品,最大的賣點就是新鮮。所以當Intermarché發現他們的顧客不喜歡在超市里買柳橙汁飲品時,直接將競爭對手鎖定在那些分流他們客戶的鮮榨果汁鋪。于是他們推出了一款“即時鮮榨”的柳橙汁產品,為表示新鮮程度,直接在瓶子的標簽上大大地印上這瓶柳橙汁的榨汁時間。每一瓶的榨汁時間都在變化,所以每一瓶的“名字”也都不一樣,新鮮與否,也就一目了然了!
總而言之,用戶注意力是分散的,他永遠都不是在集中精力等著看你的廣告,你首先要做的不是介紹你的產品多好,而是讓他們開始看。在這個時代,你的競爭對手已經不是只有你的競品,而是所有跟你搶奪用戶注意力的產品。
二、容易遺忘
用戶是健忘的,我們好不容易從眾多干擾中成功的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讓他看完了廣告,但是還沒等到他去購買,他就又把你忘記了,這是很常見的。沒辦法,信息爆炸的今天,不要說用戶會一下就忘了你的廣告,他昨天討厭過什么品牌都會很快忘掉,能記住的只有當前的熱點、爆炸信息、
那么,最好用的辦法就是重復了。宣傳就要靠重復,這是很多國家都知道的常識,你看每個國家都會不斷的重復宣傳本國的核心領導思想,也是這個意思。領導國家都需要重復宣傳,廣告就更不用說了。說起廣告的重復,大規模的廣告投放,有一個核心的目標:就是占領用戶心智。寶潔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寶潔旗下品牌海飛絲的“去屑”印象,就是通過20多年的品牌運營才形成今天“一想到去屑,就想到海飛絲”的效果。
這里說的重復主要包含3點:
1、廣告核心內容重復
一段時間的內容,廣告始終圍繞一個核心點或核心目標進行,不要一個廣告里什么都想表達。很多人喜歡把所有東西都放在廣告里面,就怕別人看不到,結果想當然了,消費者這么健忘,東西多了最后也只是什么都記不住。所以關鍵點一多那就等于沒有關鍵點了,你的廣告就是一盤大雜燴,沒什么味道。
2、長時間重復投放
喜歡不斷變廣告,是現在很多企業做廣告的通病,問題是你自己都不知道要表達什么,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誰”,那消費者就更懵逼了,對不起,這樣你在他們的大腦里永遠是模糊的。一個廣告出來,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才能看見效果,沒有重復的進行是成就不了記憶的,想占領用戶心智就得占領用戶時間。千萬不要今天一個策略,明天一個策略,不斷的變,費錢費力。
很多人會說,我們公司沒有那么多錢一直打廣告啊,的確,大多數企業都是承受不了的,這個時候投放廣告就要做到聚焦、高效。固定時間用聚焦的方式,直接達到沸點。
腦白金當時也沒有一年四季的一直砸廣告,而是每年只集中在春節和中秋節兩次。廣告密度最大的時段是從中秋節倒推10天,從春節倒推20天,加起來一共30天,集中火力開炮,這就是史玉柱總結的“沸點法則”。
還有天貓雙11,大家都看在眼里,這段時間所有廣告一觸即發,全天候火力開放,超級高效,把所有預算都放在一個點。
3、廣告中核心關鍵點重復
就像第一條說的,廣告要重點突出1個關鍵點,比如你的品牌名、你的產品核心特色、你的情懷、你的促銷信息等等。而這最重要的一個核心信息也需要在廣告里多次重復,比如“上58同城”、“瓜子二手車”、“餓了別叫媽”這些廣告等等,你會發現它會反復提及重點關鍵信息,你記不住都不可能。比如愛**的廣告,說來說去就是那么幾句,我都倒背如流了,這就是效果。不只是視頻廣告,其實其他廣告也一樣,比如雙11海報,它都會圍繞一個核心點做一系列的,這就是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