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初次創業需要勇氣,再次創業則更需要智慧。對于即將創業或者正走在創業路上的人來講,過來人的失敗經驗可以讓自己少走彎路。
??但,猶如學歷并不等于能力一樣,創業經歷并不等于創業經驗。只有在對失敗有了清醒的認識后,曾經的經歷才會變成經驗。
??那些經歷過二次創業,甚至多次創業的人們,有哪些心得值得分享?
互動話題:你會成為連環創業者嗎?
??連環創業客更擅長找準客戶需求
??有一部分人,始終在創業、退出、再創業、再退出、再創業的循環中忙得不亦樂乎。美國學者稱之為“連環創業客”。
??周鴻祎先后創建3721、奇虎和360 ;王興創辦了校內網、飯否網和美團網;季琦先后創辦攜程、如家,直到如今的漢庭……他們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企業家,也是連環創業者。博主“張 小平”在他的《連環創業癮》一文中,總結出這些連環創業客不僅擁有共同的“喬布斯基因”—都將蘋果創始人喬布斯視為精神偶像。而且,在創業的客觀規律面前,他們有一套不容變更的方程式。
??“張 小平”認為,決定創業成敗的最關鍵因素,并非資金、人脈、行業,而在于是否找準客戶需求。“回顧連環創業客的心路歷程,不難發現,他們每開始一段新的創業征途,總會在找準需求、顛覆商業模式、輕資產運營上格外注重,如此便能少走彎路,增加成功幾率。”
??幾番摔打,連環創業客收獲了什么?“張 小平”總結到:
??1、與創業新手相比,連環創業客更受風投青睞。無論曾經成功或失敗,后者總能吸引風投資本家更多的關注,他們的經驗教訓恰是令風投垂涎三尺的最大誘惑。
??2、幾番摔打,連環創業客更善于洞悉商機,堅定創業步伐。如季琦在非典第二年成立如家,當時人人自危,談“非”色變,沒人再敢去租新樓。季琦卻認為,此時正是最好的進入時機。
??3、連環創業者個性更成熟、圓潤。曾經的失敗教訓,讓他們不去挑戰不該挑戰的東西、不冒進式擴張、更加注重現金流等等。
??一位經理人二次創業的三個教訓
??“我的前半生應該可以說有二次創業的經歷,但都以失敗而告終,痛定思痛,所以,我一直在思考總結這兩次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博主“管理1 度角”講述了他兩次創業的歷程。
??第一次創業,嚴格說只算是一個創業體驗,當時,博主在上海一家合資公司當一名職業經理人,由于老板的信任,得以參加公司的大型項目,全程主導項目的運作。而正是在操作一個地產項目時,發現了自己二次創業的機會。
??原所在的內地企業決定出售城市中心老廠區的300 畝土地,以解決新廠房的建設和工廠搬遷、添設新設備導致的缺錢問題。得到這個消息后,博主心中燃起了創業的想法。于是,回上海和南方某房地產開發集團敲定了合作方式。
??按當時的分析, 這次二次創業占據天時、地利與人和。博主分析到:一,房地產市場正紅火,誰能夠拿到那塊地,誰就能夠賺錢; 二,所操作的地是原來所在企業的地,所以自己對那塊地的熟悉以及運作了如指掌,擁有地利優勢;三、自己擁有政府關系,加之南方某集團做后盾,具備了人和的條件。就這樣,博主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地辭了職,回到了老家開始運作那塊300 畝的地。
??可是,“就在一切順利,準備協助企業掛牌的時候,國家開始調控第一次房地產,三天以內深圳、廈門、上海的房價連挫300 元/ 平方米,這讓準備打款交保證金的南方某房地產公司突然變卦了,說是投入太大弄得不好會陷在這個二級城市里不能翻身。”在當時的環境下,由于找不到另一個下家接手,二次創業就此流產。
??通過這次創業,博主總結了三點教訓:
??首先是有利的條件隨時會有突如其來的變化的,所以,千萬要想仔細了,如果條件變化了怎么辦?要制定相應的措施,比如事先和某集團簽訂一份合同,約定中途退場的賠償等等,不僅可以降低風險,也可以減少自己的損失。
下一篇:營銷新手報價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