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瑞敏,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
我個人從事企業管理30多年,把這30多年的管理經驗提煉為九個字,就是“企業即人,管理即借力”。企業就是人,是說所有的資產要增值都要靠人,人是企業的關鍵。如果把人拋到一邊,資產負債表就沒有多大用途。就像青島有一句老話:“死店活人開”。同樣一個店,兩個不同的人開效果就不一樣。“管理即借力”,就是看企業有沒有開闊的思路整合更多的資源。特別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如果是封閉的就會一事無成。企業文化的目的是什么,我把它提煉為一句話:“要使企業的每一個人成為自己的主人”,即自主管理。
海爾在自主管理方面已經探索很多年了,我們十幾年以前就提出人單合一雙贏的管理模式。十年前,美國沃頓商學院教授來海爾,聽我說了這個想法后,他說:“如果這些能實現,海爾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企業之一。但我認為你根本不可能實現。”正因為這樣,這位教授跟蹤研究了海爾十幾年,到現在還在跟蹤研究,而且正在寫案例。人單合一雙贏模式,“人”即員工;“單”不是狹義的訂單,而是用戶資源。“雙贏”,就是把每一個員工和用戶結合到一起,讓員工在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
這么做最大的難題就是必須把整個組織顛覆。200多年前古典管理理論的三位先驅之一馬克思·韋伯提出科層制,也叫做官僚制,直到現在所有的組織都是這樣做的,是一個金字塔形的結構,普通員工在最下面,領導在最上面。現在我們把它顛覆了,顛覆成一個網狀組織,沒有一級級的領導。
現在我們正在做但還沒有完全做好的,也是我們正在追求的目的就是三個“無”。第一個“無”即企業無邊界。傳統企業有邊界,典型的就是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規模經濟就是企業做得很大,就有了門檻,別人想進都進不來。比如沃爾瑪很大,別人想進卻進不去。但是在互聯網時代,無數的網店加起來,淘寶就可以超過沃爾瑪。這就是互聯網時代企業沒有邊界的意思,無論企業想做什么,只要整合資源就可以做到。
第二“無”即管理無領導。原來的企業,員工進來后一定要看自己的領導是誰;現在沒有領導了,員工的領導就是用戶。德魯克說,企業要問自己三個問題:我的客戶是誰?我為客戶創造的價值是什么?我為客戶創造價值之后我得到的成果是什么?很多企業回答不上來,現在我們要每個員工來回答,這個難度可想而知。但是我認為方向還是對的。
諾貝爾獎獲得者哈維茨提出過好機制的觀點。一個好的機制,第一有參與約束,就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自動的,愿意以這個機制驅動自已;第二有激勵相容,每個人都想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問題在于怎樣把個人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和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有機結合在一起。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認為做這種機制做得最成功的就是聯產承包責任制。我們現在做的人單合一雙贏也符合這個要求,因此方向是對的。
第三“無”即供應鏈無尺度。
當然,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做了十幾年,仍在不斷試錯。
上一篇:適合創業的幾種產業
下一篇:創新的整合營銷傳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