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創業是一種特殊的群體,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共同的創業理念、價值觀和創業愿景,相互信任,為了共同的創業目標,團結合作,共同承擔創建新企業責任而組建的工作團隊。
??調查發現:70%創業成功的企業,都有多名創始人。其中企業創始人在2~3人占44%,4人占17%,5人以上占9%。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團隊創業比個體創業多得更多。事實證明:選擇合理的創業模式,組建卓有成效的創業團隊是創業成功的重要基礎。創業團隊工作績效大于所有成員獨立工作績效之和。沒有團隊的創業也許并不一定會失敗,但要創建一個沒有團隊而具有高成長性的企業卻極其困難。
??對大學生創建的企業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大學生組建創業團隊時,成員組成結構通常有三種。第一種,大學生+大學生模式,該類創業團隊依托于校園資源,積極向校外擴展。成功率與發展趨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團隊內部的人員分工。Facebook就是這種模式的代表;第二種,大學生+就業人士模式,該類創業團隊既能得到一定的政策優惠,又具有相當的社會經驗,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例如:李開復從谷歌離職后創辦的創新工場;第三種,就業人士+就業人士模式,該類團隊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與創業資源,創業成功率較高,新東方教育集團的創業團隊即為此種構成。
??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創業企業以大學生+就業人士合作模式居多,占45%,就業人士+就業人士搭配也占30%,其中大學生+大學生的模式占的比例最小,僅為25%。訪談中創業者認為:60%以上的創業活動都是以團隊形式開展,團隊創業的績效要比個體創業更好。事實上,只要創業團隊與創業項目、擁有的資源及其所處的行業匹配,選擇哪種創業團隊的組建方式都是可行的。
??但是,調查中也發現,創業團隊很難保持不變,82%創業團隊的核心成員離開企業,其主要原因有:個人規劃和企業發展沖突占40%,因利益分配不均而產生變動的團隊占30%,因內部人員分歧和管理結構調整的分別占18%和12%。
??大多數大學生創業團隊不能很好處理團隊成員之間的分工和利益分配,導致核心成員的離開。離開企業的核心成員對企業的損失巨大,他們不僅帶走企業核心技術,甚至帶走優秀的員工,成為企業的競爭對手。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最重要的原因首先在于缺乏核心領軍人物。
??大學生創業團隊組建時經常忽視團隊領軍人物的個人創業素質與能力,多數情況下,以出資多少、年長、關系遠近或者最早識別到商機的發起人確定為創業團隊領軍人物,過于簡單、過于依賴情感關系,這樣導致企業在成長過程中一旦遇到重大問題時,沒有核心人物迅速作出決策,凝聚團隊成員共識,并帶領團隊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