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會演變成為智能社會,其廣度、深度我們現在還難以想象。如何讓人才在良性約束下自由發揮,創造出最大價值?如何用人才的確定性去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新格局重塑之際,華為既在反思過去,又在尋路未來……應全球頂尖名校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邀請,華為公司董事、高級副總裁陳黎芳女士16日在LSE中國峰會發表主旨演講,與中外嘉賓分享了華為對時代的認識、公司發展經驗及人才觀。
未來是什么樣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先生這樣描述: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會演變成為智能社會,其廣度、深度我們現在還難以想象。那么,如何面對他所描述的一個具有不確定性的未來?我們認為,越是面對前途的不確定性,越需要探索和創造。誰發揮創造力?主要還是依靠人才。
談到人才,這兩年有很多關于企業管理、人才管理的討論,80后、90后和過去一代的人才管理,一樣嗎?人才重要還是資本更重要,還是其他哪種生產要素更重要?分享一下華為的看法和實踐:
【過去資本雇傭人才,未來人才雇傭資本】
過去,資本是比較稀缺的資源,支配力更大。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過去資本雇傭人才,現在和未來,是人才雇傭資本。人才會起到更主導的作用,人才創造價值更大。資本需要附著在人才身上,才能夠保值增值。
基于這種看法和假設,華為也在實踐,究竟用什么機制才讓人才創造出更大價值?我們的經驗是,讓人才在良性約束下自由發揮,創造出最大價值。這包含三個觀點:一是炸開人才金字塔,與世界交換能量。二是鼓勵探索,寬容失敗。三是英雄不問出處,貢獻必有回報。
什么是良性約束?良性約束,就是共同的價值觀。在共同的價值觀下,企業的愿景和使命,個人的追求契合在一起,讓人才的創造有方向。人才有了方向引領,才能夠奔跑得更快。在華為,我們的共同價值觀就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
【炸開人才金字塔,與世界交換能量】
第一個觀點,炸開人才金字塔,與世界交換能量。金字塔是最穩定的建筑結構。在工業時代,人才金字塔結構的優點顯而易見,有秩序、有層級、分工明確,效率高。而數字時代,這種人才金字塔結構也有了缺點。比如它是封閉的,與外界沒有能量交換,層級嚴密,內生,不利于創新。又比如,金字塔塔尖這么小,只能站下少數人,容不下更多人才。所以,我們創始人提出,把人才金字塔頂端炸開,無限擴大外延,使內生領軍人物倍出,外延天才思想云集。這樣更多華為的商業領袖、戰略領袖和技術領軍人物,能夠不斷站上來,使組織永保活力。同時,華為的人才可以跟外部專家、科學家、國際組織、標準組織、產業組織進行交流。這些交流碰撞就產生火花,無論被誰應用,都是有利于貢獻社會的。
接下來,我還想分享實際的例子。隆巴迪先生(Renato Lombardi)是著名微波研究專家,他是意大利人。五年前,華為因為他把華為微波研究中心設在了米蘭。克里納先生(Martin Creaner)是全球知名商業架構師。兩年前,華為為了他在愛爾蘭科克市,一個不知名的小城市,設立了研究所。如今,這個“一個人的研究所”也有了二十多人的專家團隊。馬修先生(Mathieu Lehanneur),曾是卡地亞、三宅一生等品牌的設計師,現在,他是華為法國美學研究所的首席設計師。
【人才在哪兒,資源在哪兒,華為就在哪兒】
人才在哪兒,資源在哪兒,華為就在哪兒。華為盡可能為人才提供合適的場景、條件來激發創新,而不是由華為來規定怎么創新、往哪個方向去創新。現在,華為在全球已經建立了26個能力中心,就是為全球科學家、專家提供一個平臺,目的是要讓科學更好地造福人類、貢獻社會。[NextPage]
再說我們與外部交流的例子。通過華為創新研究計劃(HIRP)。我們與120多個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100多位院士有合作。2015年,HIRP就支持了170多個研究項目。今后,我們會投入更多資源支持同方向科學家的研究。
【這不叫失敗,叫探索!】
第二個觀點是鼓勵探索,寬容失敗。華為每年把收入的10%至15%投入到研究和開發中去。其中,大概70%用于開發。開發是一個確定性工作,強調保證質量、效率提升。還有30%用于研究。研究是不確定性的工作,需要鼓勵探索。對于不確定性工作,華為設定了一個收斂值是0.5,也就是說,允許有50%的失敗。這不叫失敗,應該叫探索!
【英雄不問出處,貢獻必有回報】
第三觀點,英雄不問出處,貢獻必有回報。在華為,評價人才只有一個唯一要素,就是責任結果。有個簡單統計,華為市場體系擔任國家CEO的崗位中,41.4%都是30歲出頭的年輕人,他們管理的業務規模是10億到100億元。在研發領域的專家中,70%也都是80后。28年前,華為剛成立的時候,我們創始人任總就認為,華為沒有別的優勢,沒有技術優勢,沒有品牌優勢,沒有資本優勢,更沒有什么關系優勢、背景優勢,只有一個,就是靠人。所以他設計了一種機制,通過分擔責任、共享成果來激發全體員工奮斗熱情。這種分配機制中,勞動和資本比為3:1。勞動就是工資、獎金和福利,資本收益則通過設立一個合理的底線值來獲得回報。
LSE的國際化、全球化以及開放性,華為有很多相近之處。華為現有17萬名員工,來自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遍布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0億人使用華為的產品和服務。過去十年,華為研發投入380億美金。未來五年,每年研發投入是100億至200億美金。
【用好中國人才,用好全球優秀人才】
2015年,華為業務收入608億美金,我們預測,未來五年每年有30%以上增長,今年的業務收入會超過800億美金。大家看到,左邊照片中的居民樓就是華為的誕生地。這是一棟年代久遠的居民樓,1988年華為在此成立。每想起公司誕生之初的艱難與今天的快速發展,我心中都有萬千感概。支撐這些的力量是什么?就是三點:第一,開放。華為不僅用好了中國的人才,全球優秀人才都在共同的價值觀下發揮創造力。第二,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第三,不拘一格用人才,貢獻必有回報。我自己就是一個例子。加入華為的時候,我還是一個什么都不太會做的小姑娘。今天站在這里,我應該感謝,是華為給了我成長的平臺。
最后,我想用一幅畫作為結束語,這就是拉斐爾的《雅典學院》。畫面里,不同時代、不同學派、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藝術家匯聚一起,創造了黃金時代。對于任何企業來說,如果能以自我變革應對內外變化,就能抓住機遇。如果可以給人才提供一個羅馬廣場,讓全球優秀人才能夠發揮價值,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那么,黃金時代就在眼前。
上一篇:股神的投資性格你知道哪些?
下一篇:跨界營銷的三個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