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工作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和藝術,要學會工作和協調好周圍員工的關系,在工作中享受工作的樂趣和體會。特別是管理工作,并不是你干的多,管的多就好。要學會管理,包括管理自己和管理別人。
有人的地方就需要管理,否則各想個人的事,大家都陷入泥潭,不知所措。管理就是將所管轄的人和事安排好,將無序變為有序,使團隊步調一致,同心同德,完成任務。
“管理”本身就是兩重意義:“管”是主動的意思,主要包括對下面的人和事的管和控制。而“理”是指順理和梳理。管理上重要的不是“管”,而是“理”,這個“理”代表規則和方法。一個好的管理者用于“管”的時間應該占所有管理任務的30%,而70%的時間是做梳理工作。從管理上來看,有時你越想多管,部下越不聽你的指揮,反而讓部下們對你產生反感,這時我們管理者就要深入的思考自己的管理方法是否正確,是否合理。
老子在道德經里談到管理的四個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边@段話通俗易懂,就是說最好的管理者,部下只知道有他的存在;其次的管理者,部下愿意親近他和稱贊他;再次的管理者,部下害怕他和躲著他;更次的管理者,部下輕視他并說他壞話。你想成為什么樣層次的管理者,應該一目了然了。當然對于中層管理者來說,最重要是將各種事情做正確。更多的發揮大家的積極性。
從管理的角度來說“高層管理者,做正確的事;中層管理者,正確地做事;執行層人員,把事做正確”。對于中層管理人員來說,關鍵就在于:正確地做事。那么,如何把事情做正確呢?我們可以簡單地說:這依賴于中層管理者的定位,同時要鍛煉和提高他們的管理和協調能力;提高他們自身的邏輯思維方式和素質等等。
關于工作方法,我認為主要是學會協調好自己的時間,將主要工作重心放在必須解決的重點問題上。搞管理的人每天都面臨很多問題,首先要學會放棄和放權,將一些不重要的問題放棄,學會發揮大家都積極性,調動一些骨干的作用,學會讓他們自己處理問題,千萬不要任何婆婆媽媽的事都讓你來做決定。你主要工作重點就是處理一些必須處理的緊要問題。
中層管理者要做好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領導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中層管理者在一定范圍內是領導,同時也是被領導。要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對上面領導要善于溝通和領會領導意圖和目的,要做到換位思考,經常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多為自己提出幾個“假如”。
當自己成為上級的時候,面對自己的下屬,就應該多從自己同時也是下屬的角度出發,理解自己的下屬;當自己是下屬的時候,也應該多從自己作為上級的角度出發,理解自己的上級。這不僅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藝術。還要學會調動大家積極性,善于發揮每個人都特長。
中層管理者是公司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中堅力量,是公司的棟梁,既是領導,又是骨干,兼有領導者與下屬的雙重身份。中層管理者除了具有管理職責、崗位職責以外,還起到職工與公司決策者上傳下達的作用,如果中層管理者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則會對公司的管理和決策的貫徹帶來很大的阻礙。
作為企業中層管理者,上有領導下有職工,我們需要正確地對待領導、下屬和自己。我們需要“敬以向上”、“寬以對下”、“嚴以律己”。
“敬以向上”是需要我們尊敬自己的領導,但不是阿諛奉承、溜須拍馬,敢于溝通,勇于承擔責任。
“寬以對下”是需要我們對自己的下屬寬容,學會調動大家積極性,但不是聽之任之、放任自流。
“嚴以律己”是需要我們對自己要求嚴格,但不是只講奉獻不要回報。用真情感動下屬,用實力征服下屬,用行動帶動下屬,用堅持贏得下屬,這樣,在任何環境中我們都會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一位企業家說過:人的心胸有多寬,企業就能做多大。對企業來說,執行永遠都是一個主題,對于一個成功的團隊,最重要的是它的執行力。中層管理者的能力將直接決定這個團隊整體的執行能力。中層執行的核心點是“執行與管理”。
就像一場足球賽,在規定的時間內,球員在場上兢兢業業踢了90分鐘,但是沒有進球輸掉了比賽,就是失敗。我們比賽要的是結果——贏球。一個單位工作效率與質量的好壞主要是由干部職工是否團結一致,思想和行動是否統一等因素決定的?!叭诵凝R,泰山移。”達到這個境界關鍵在于中層管理者。只有這階層的人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才能促使單位員工步調一致,把勁一處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