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總書記為張首席佩戴改革先鋒獎章并頒發證書。我們注意到,在這次表彰中,不同企業家的獲獎都有不同側重和面向,張首席是因為在管理創新上的不斷求索而獲得嘉獎。
這是實至名歸的。張首席曾言:海爾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業創新史。對于海爾來說,創業和創新永遠是現在進行時而非完成時。
新皮囊不能裝舊酒
《圣經·新約》中說,“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囊里,若是這樣,皮囊就裂開,酒漏出來,連皮囊也壞了。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囊里,兩樣就都保全了。”
這是張首席喜歡引用的一段話。他說,“新酒必須裝到新皮囊里,不能裝舊瓶。你接觸了很多新東西,但不能放在原有的舊思維里,否則是白搭。”
對于企業來說,互聯網時代就是一個全新的“皮囊”,很多傳統時代的管理理論已經失靈。
比如現代企業管理理論體系的三位先驅:美國人弗雷德里克·泰勒基于動作研究的“科學管理”、德國人馬克斯·韋伯的科層制、法國人亨利·法約爾提出的組織內部一般管理理論。在互聯網時代,他們的理論都面臨顛覆之虞。
為什么?張首席是這樣闡述的:首先,互聯網帶來了零距離,這意味著泰勒的科學管理不靈了。零距離要求從以企業為中心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用戶的需求都是個性化的。泰勒的科學管理是大規模制造,現在則要從大規模制造變成大規模定制。
其次,去中心化,沒有領導。誰是員工的領導?不是他的上級,而是用戶,員工和用戶之間要直接對話。這就把馬克斯·韋伯的科層制顛覆了。為什么美國汽車商沒有競爭過豐田?因為美國汽車制造商有14個層級,而豐田則要少得多。
最后,分布式。所有資源不是在內部,而是在全球,這就顛覆了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為什么一定要在內部來做?為什么不可以吸引全球的資源?《維基經濟學》有句話說得好,“全球就是你的研發部”。
物聯網是移動互聯網之后最重大的經濟活動,這個判斷已經逐漸成為共識。那么,在物聯網這個更新的“皮囊”里,又該裝什么樣的“酒”?“
最核心的是實現社群經濟。所謂的社群經濟就是根據每一個人的需求為他提供場景服務。過去的模式不可能實現。人單合一的‘人’就是員工,‘單’就是用戶需求,要把員工和用戶需求結合到一起。
這應該是創建物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一個最基本、最必要的條件。”從這個意義上,人單合一模式是屬于物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是新時代的“新酒”。
海爾只有創業,沒有守業
2017年,在紀念改革開放三十九周年暨海爾創業三十三周年研討會上,張首席回顧了海爾創業創新精神的淵源。海爾正式提出創業精神是在90年代。
1995年,張首席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海爾只有創業沒有守業》,從貞觀之治時唐太宗和大臣的一段對話中得到感悟。唐太宗問他的大臣,今天奪取了天下,草創與守成孰難?大家各抒己見,最后唐太宗說,草創已經過去,今天面對守業,而守業比創業更難。
從這個歷史典故推演至海爾的發展,張首席說,對于海爾來說,只有創業沒有守業。因為守業其實是守不住的,只有永遠創業,永遠在路上才有可能把事業做大。
后來,創業和創新精神被正式刊登在《海爾報》上,演化成海爾的“雙創精神”,迄今已經二十多年了。海爾以如此大體量的身軀,把自己變成一個創新創業的驅動平臺。“到目前為止,大概世界上的大企業還沒有這么做的。既然沒有人做,就是一個機會。”
英國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中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誠如張首席所言,“互聯網時代就是這樣一個時代,如果我們能夠創新,互聯網對我們就是最好的時代;如果我們不能創新,互聯網對我們就是最壞的時代。”(來源:微信公眾號Haier_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