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領導者的你,是否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溝通和談話上
尤其是面對自己的下屬,你是否很希望有一次“走心談話”?
試想:談話結束,下屬有所觸動,并樂意積極行動,迅速做出改變,高效能達成組織和個人的雙重目標。
對于領導者來說,若能熟練掌握“走心談話”的技巧,管理勢必事半功倍。以下,Enjoy:
學習“走心談話”之前,我們先看看什么樣的談話,會令你的下屬無動于衷呢?
答案之一是:“面具”,主管和下屬都有可能戴著面具交流。
先分享一個栗子!我有一位Coachee。
一次,他跟我談起自己面試關鍵崗位高管的一個方法,是在第一次見面,面試并彼此交流之后,再一起吃一頓飯、喝一次酒。
我問他何故。
他說,一個人在酒后會更加真實。
因為當酒精讓大腦處于半清醒狀態下,很難偽裝,表現出來的樣子更貼近他的內心。
酒傷身,不言而喻。是否一定要“喝酒見真人”?
有沒有比這個更有效的方法,去“卸下面具見真人”呢?
幫我們“見真人”和領悟“走心談話”
首先,我想給大家分享一個非常有用的“見真人”工具:Johari喬哈里之窗。
在我們平時的管理溝通中,領導和下屬的大部分時間都游走在公開區。
比方說設定目標、匯報工作、商討方案、明確分工、執行和跟進。
在這個區域,是領導和下屬的舒適區。
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解釋和溝通,知己知彼;能力水平、做事風格,大家都心知肚明;
領導安排任務的時候,也可以順風順水地合理授權。
但僅僅在公開區工作是遠遠不夠的。
比方說下屬接令后沒有行動,或者做事效率不高,出了問題推卸責任,各種錯誤屢教不改等等,都有可能成為你頭疼的導火索。
很多時候,領導需要給下屬及時的反饋;而反饋,是在盲區工作的。
領導幫下屬看清之前看不清的地方。
比方說下屬遇到困難容易推卸責任,主管此時明確地給予反饋,指出下屬的這個行為以及其帶來的不利影響。
一個人的盲區,通過獲得他人反饋而被逐一看清,并主動進行改善,將極大地提高自我認知和效能,給工作和生活帶來真正的改變。
看清盲區,最為有效的方法是“主動尋求反饋”。比如:
“老板,我想問問你,對于我最近的工作表現有沒有什么反饋?”
“孩子,你覺得爸爸媽媽最近在跟你交流時,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當然,即使看清盲區,有時依然無法破解那些束縛員工進一步改善的羈絆。
這時,運用“走心談話”,可以幫助領導進一步了解下屬真正的顧慮和擔心。
而在實際管理中,很多領導不愿意走進下屬的內心。
尤其是那些不善于表達情緒和感受的領導,會更加缺乏這個意愿和能力。
但是,在自己的舒適區,只用最擅長的管理手段,這并不是真正的領導力;
敢于挑戰自己的不舒適區,學習運用多種管理技能,提高管理水平和領導藝術,才是領導者最為重要的修煉功課。
02 三個“走心交流”的好機會
你一定要用好!
何時“走心”最為妥當?顯然不是下屬第一次捅婁子和掉鏈子時,也不是領導情緒失控,強勢掌控時。
這里推薦三個最好的“走心”交流機會:第一次見面、第一次小勝、第一次小挫敗。
如果一個主管在與下屬工作了一年半載,才恍然大悟想要去走近并了解下屬,可想而知,下屬愿意敞開心扉交流的動力是不足的。
● 第一次見面,是彼此建立第一感覺和初步良好印象的最佳時機。
大多數人都有憑借第一印象,判斷對方的個性、風格、相處距離感、真誠度以及是否值得信賴的直覺本能。
領導與下屬建立的最初信任程度,猶如輕輕推開一扇門,是完全敞開,是半虛半掩,還是窄窄一條縫,都取決于彼此“走心”的誠意、透明度和開放程度。
● 第一次小勝,是領導和下屬的雙贏,是雙方處于自我效能和價值感最高峰時的相遇。
此時的深入交流,彼此分享過往的小勝經驗和心得,惺惺相惜、擊掌慶功、互相勉勵,是走向攻守同盟最好的機遇。
● 第一次小挫敗,是背水一戰前的考驗,也是測試雙方是否愿意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展示給對方的時刻。
居高臨下的指責,推卸責任的傲慢,都是破壞真誠信任的毒藥;
相反,主管主動關心參與、接納鼓勵,是幫助下屬重建信心最有力的支撐。
03 F-GROW“走心輔導法”
有了前面你與下屬建立的充分信任和“走心”交流,彼此能即時尋求并提供積極性和建設性的反饋,你們就可以互相攜手,步入共同探索“未知潛能”區的階段。
這幾個步驟,有點像一對青年男女,從初識、約會,到戀愛、結婚的過程。
少了前面幾個步驟的堅實基礎,一見面就奔著結婚去的感情,是不穩固而危險的。
如何探索“未知潛能”,開啟未知區,激發一個人的覺察和潛能呢?
我再推薦一個F-GROW“走心輔導法”。
輔導是通過對話,特別是發問、回應、澄清和反饋,幫助一個人通過反思來洞悉自己、提升覺察、開拓視野、點燃動力并積極進行改變的過程。
輔導談話運用于帶教下屬中,有一個比較常用的談話結構,叫做F-GROW,它代表著
Focus:聚焦談話主題
Goal:被輔導者希望達成的目標
Reality:盤點現狀,客觀審視已知和未知
Options:探索各種可能的解決路徑
Willingness:意愿,承諾和行動計劃
除此之外,輔導者還需要運用各種輔導技能,包括全面傾聽(語言及非語言的表達),富有啟發性的開放式提問,表達自己理解對方的簡約回應。
不斷澄清對方的需求并始終聚焦在目標話題,給予積極和建設性的反饋,建立真誠的情感連結,欣賞并鼓勵對方跨出自己的舒適圈,挑戰對方的思維局限,最終推動對方在獲得新的覺察后做出積極的選擇,并付諸行動。
下面,我分享一個具體的談話案例,來呈現一下F-GROW走心輔導談話的獨特魅力。
主管A在工作中表現出眾,善于思考和解決問題,團隊業績出色,公司把他升遷并調至新的崗位。
初來乍到,他快速熟悉環境,與團隊共同開展今年的業務拓展。
三個月后,他遇到了一個煩惱,他的上司B在每月一次的領導力發展談話中與他進行了一番交談。
B:小A,我注意到最近你們團隊的進度不錯,相比本季度的目標,超額完 成了10%,看來你們都付出了不少努力啊!
A:謝謝領導鼓勵!我們的業績要感謝我來之前大家共同打下的基礎。
前段時間我還在學習和適應期,現在基本熟悉了工作內容和團隊成員,正在一點一點引領大家通過創新突破現狀,爭取下個季度更上一層樓。
B:好啊,繼續努力,再創佳績!那么,今天咱們的輔導你想談些什么話題呢?
A:我遇到一個有點棘手的問題。試了一些方法去解決,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所以我想跟你聊聊,看看有什么好辦法。
B:哦,是什么問題,說來聽聽好嗎?
A:我有一個下屬C,在公司工作三年了,作為老員工,她的經驗和業務能力都很不錯。
可是她有時候過于自信,不愿意聽取他人的意見,與大家的關系也不夠融洽,別人對她“敬而遠之”。
我初來乍到,試著與她交流想法,給她反饋,她總是蜻蜓點水,敷衍而過,我感覺自己很難與她做“走心談話”。
B:你試著去走近她,但是有些困難,這的確不容易,你們之間有沒有哪怕一次感覺有些“走心”的對話?
A:讓我想想……嗯,有一次,就是上個月,她的孩子突然生病了,她來找我請假。
當時她看起來很著急,我安慰了她幾句,大家都是為人父母的,很能理解那種心情,我看出來她有點想哭,但是忍住了。
我覺得那時的她很真實,也很真誠,是一位特別有責任心但是又有點不知所措的母親。
B:你覺得平時的她和那時的她,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A:平時的她有點端著,感覺自己經驗老道,不需要學習和突破,有一種優越感。
在我這個主管面前不好意思擺出這股子驕傲,又不愿聽取我的想法,就敷衍了事。
那時的她,把自己無能為力的那股無力感表現出來,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沒有那種端著的外殼和面具,是真實的自己。
顯然后面的那個她更容易與他人平等交流,也更受人歡迎。
B:聽起來你分析得很到位啊!那么這個問題,或者說像是一個困擾,對你來說重要嗎?
A:很重要啊,我覺得她這個樣子帶來了三個不利的影響。
第一,她的狀態影響我們的業務進度,由于她不夠積極與大家協作,她的要求有時候變成大家的路障,要花好多時間去溝通,很難與她達成共識;
第二,她設置的一些阻礙,讓我的管理效能受到影響,我的精力被消耗了不少,效率受到影響,心情也不愉快;
第三,她與同事的關系緊張,新來的同事都不太敢跟她交流,她的經驗也很難與他人分享,我們的團隊氣氛常常不太輕松。
哦,還有一點,我覺得這樣的狀態對于她來說也是不舒服的。
現在我也慢慢明白,為什么她的能力和經驗不錯,但是卻遲遲得不到晉升。
B:從你剛才針對她的行為所帶來的影響的這段分析來看,聽起來似乎你有些期待局面有所改變?
A:是啊,我實在是覺得不舒服,感覺我們整個團隊都被她影響和拖慢了。我真希望她可以有所改變。
B:嗯,我也感同身受你現在的感覺。作為新主管,遇到這樣的問題,的確是棘手的。
那么,你希望通過咱們今天的談話,拿到什么成果?
A:我想尋求一種改善我和她的關系的方法,從而可以幫助她積極地接受建設性反饋,并推動她發生改變。
B:好的,我聽到了三個關鍵詞:你們的關系,接受建設性反饋,以及她的改變。你最關注哪一個?
A:我希望看到“她的改變”。我覺得她現在沒有改變的意識和動力,這點讓我非常困擾。
B:那么我們也許可以從“如何推動她發生改變”入手,進一步分析一下情況。
既然你很想看到她的改變,能不能描述一下,你心目中她改變后的理想狀態是怎樣的一個畫面?
A:我想看到她每天來上班時都心情愉快,熱情地跟大家交流,耐心地分享自己的經驗,帶動新同事;
遇到困難時可以虛心聽取他人意見,面對自己舉棋不定的狀況可以主動尋求他人的建議和反饋,勇于承認錯誤,不再指責他人,而是積極協作,跟我交流時可以敞開心扉,不再端著……
B:聽起來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啊!你覺得她也同樣希望看到這個理想畫面,并走入畫面,成為主人公嗎?
A:嗯嗯,這個是我渴望發生的。
對于她,我不太把握,畢竟她這樣處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她一直沒有改變,一定有背后的理由。
也許她也想做點什么改變?畢竟現在這樣我覺得她也不會太舒服。
B:你如何知道她也不太舒服?
A:我看到她很少舒心地笑,情緒也不太穩定,為了一點小事也會大動干戈,我猜她的生活壓力也不小,沒有足夠的精力耐心溝通,管理自己的情緒。
B:我能想象那個畫面,容易一點就炸的人,的確會給周圍人帶來不少壓力啊!
你剛才說,你猜她的生活壓力不小,你對她的生活狀態了解多少?
A:她不愿意談這個話題,同事們也不太知道她的家庭狀況。
只是這兩個月以來她的孩子生病后好像她的父親也住過一次院,她跑前跑后,工作都有點不放在心上了,也不容易呢!
B:哦,一個人,工作責任重,孩子和爹娘都需要照顧,一定也有不少煩惱和壓力。
面對她這樣的處境,你覺得自己剛才描繪的理想畫面,她可能會怎么看?
A:我一直覺得她的為人處事不太好,以為是她的性格所致,現在分析下來,很有可能是因為面對生活和工作的雙重責任
04 這些應用場景都可以用“走心輔導法”搞定
走心輔導一對一談話,在管理中究竟有多大的“用武之地”呢?我歸納了以下幾種常見的應用:
1. 領導與下屬每月一次的領導力發展談話
這種輔導談話,是教練式領導者最為有效的帶教方式。
領導者每個月輔導每位直接下屬一次,輔導談話每個月一次,每次半小時。
談話目標是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和任務、跟進進度、提供反饋、解決問題、激勵信心、獲得承諾。
這類談話關注的是“人,”而非“事”;解決的是人的覺察力的提升,面對困難的信心以及付諸行動的承諾。
2. 領導與下屬即時的基于SBI反饋后輔導
SBI反饋法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溝通方式,指有效的反饋需要包含Situation(情景界定)、Behavior(行為描述)、Impact(行為影響)——
即有效的反饋需要描述時間、地點、對方的所說所做,以及所作所為產生的影響。
這類談話的關鍵是及時性。
看到下屬的不妥行為而沒有及時反饋,任其繼續產生不良影響,是主管不負責任和沒有擔當的表現,其最終影響都可以量化為對公司整體P&L(收益)的影響。
基于SBI反饋輔導的最佳談話時機,是在觀察到不良行為后的0~24小時之間。
零時意味著馬上反饋及輔導,24小時意味著預約在次日進行輔導談話。
超過24小時的反饋和輔導談話的效能將急劇下降。
3. 領導與下屬在年度、季度或月度進行的目標管理談話
目標管理的核心是彼此達成共識,下屬充分承諾,并全力以赴和全情投入地去實施。
往往,組織對個人期望的目標會高于個人對自己的期望;
不然的話,個人很難獲得成就感,組織也很難創造平臺激勵個人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才干。
目標像懸在樹枝上的蘋果,需要使勁跳起來才可以夠到!
那么,如何點燃和激發下屬的動力和信心,助其起跳,并順利把組織目標轉化為“個人目標”呢?
輔導談話就可以幫助主管實現這個愿望。
其實,不管是何種類型的輔導,其目標都是助人學習和成長。
在組織中,助人成長是領導者非常重要的使命和責任。
領導者掌握的輔導技能通過以身作則和示范帶教一層一層向下傳遞,培養中層和基層主管也成為教練式領導者,最終形成瀑布式潛能激發的力量。
來源:泰普洛領導力(微信公眾號ID: Taplowleader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