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AlphaGo大勝李世石以來,人工智能似乎瞬間從云端變為現實,許多科幻電影中才有的場景離日常生活越來越近。其實,人工智能的基礎是硬件+軟件+數據+算法,需要分階段完成,而在這四個領域,小米都有很好的布局。4月28日,也正是小米6新品首發的日子,小米MIUI廣告銷售副總裁金玲受邀參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行業大會之一、“2017 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并發表《人工智能時代的營銷變革》主題演講,洞察行業趨勢,分享小米在人工智能時代下的營銷洞察。
現場實錄如下:
「 小米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 」
1997年、20年前,深藍機器人已經震驚了我們,20年之后,不是說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是我們已經生活在互聯網上。人工智能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機器的計算能力已經呈幾何倍數的增長。
今年“兩會”的時候,雷總提出:未來三到五年用戶會感受到人工智能的樂趣和便利。為什么雷總說得這么確定,這是有原因的。
早在2013年的時候雷總就預見到未來智能家庭,物聯網,人工智能的大趨勢,布局了小米生態鏈,生產智能硬件。小米用了三年時間投資了77家企業,生產了280件硬件產品。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年輕人經常用的手環、上班族在用的平衡車、給老人買的血壓儀等等。談到人工智能,我們的想像是美國大片一樣的科幻場景。不過實現人工智能,需要分成上下半場,上半場是把這些智能設備互聯互通,也就是物聯網;之后這些設備會慢慢學習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需求,進入下半場,人工智能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
對于像我這樣的家庭主婦來說,一款家庭管家機器人,可以幫著打掃衛生,給孩子講故事是件美好的事情。2016年2月份,小米生態鏈旗下的segway公司在CES展上發布了一個初代的管家機器人,大家看下視頻。
是的,這個機器人屏幕背后是有眼睛的,可以識別人臉、語音,可以跟你做簡單的互動。我們期待這款還在研發的機器人,很快走進我們的生活。
行業共識,人工智能需要幾個基礎,第一個是硬件的布局,第二個是軟件的能力,第三個是數據能力,第四是算法。這四個領域小米都有很好的布局,尤其是硬件方面,我們布局是最全的。
2017年美國最權威的商業雜志Fastcompany評選全球最有創新力50家公司,小米排名第13名,第11家是阿里巴巴,第12家是騰訊。實至名歸,小米一直是一家有創新精神甚至顛覆精神的企業,過程中艱苦卓絕。不僅僅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我們也在顛覆傳統制造業,現在是在打造新零售……很多人未必看得懂。但是我相信若干年后人們會說:小米推動了智能手機的普及,推動了中國制造業的進步,成功的開創了新零售,這是一家偉大的企業。
「 人工智能時代營銷三大趨勢 」
人工智能背景下,營銷也發生了變革,可以看到三大趨勢:
第一是個性化,用戶需求是個性化的,人工智能時代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都可以被滿足,所以營銷必然是個性化的。
第二是場景化,包含兩個方面,首先廣告的出現要貼合場景,不同場景下人的心理狀態是不一樣的,能夠接受信息的敏感度也不同。另外就是媒介越來越豐富多樣。暢想一下,未來很多智能硬件可以語音互動,同時也可以有屏幕,比如冰箱,像一個管家一樣管理著冰箱的食物。打開冰箱,這是個對食品飲料感興趣的場景,屏幕開始播放食品飲料廣告;你拿出冰箱的最后一瓶牛奶的時候,屏幕會提示你要不要采購牛奶?選擇蒙牛還是伊利?[NextPage]
第三是實效化,也就是及時性,要及時滿足。我想喝咖啡的時候,可以及時告訴我周圍哪個咖啡店可以選,或者哪個店有優惠券。這一步是最難的,但如果實現也是最有價值、最顛覆性的改變。
「 數據聯動:更精準的洞察用戶需求 」
小米結合實際、結合優勢和當下客戶的需求推出了智能營銷1.0解決方案,第一是數據聯動,第二是媒體聯動。
數據聯動對于廣告主的價值和意義在于,能夠更深刻的洞察用戶的需求,更準確的把對的廣告傳遞給對的人。
大數據被討論了這么多年,直到去年才覺得不再是一個概念,可以真正發揮價值了。大數據這個詞分兩個部分,“大”,指的是大計算,“數據”指的是云數據。關于計算能力和數據能力哪個更重要,行業討論觀點不一,我想都重要,如果一定要在競爭的角度分一個勝負的話,我認為計算能力未來大公司是差不多的;而數據資產,各家的實力會不同。比如數據的覆蓋面、顆粒度、能不能及時更新,這些都會有差別。
從營銷角度看數據的重要性,有三個方面。
第一,數據的厚度,要描述用戶的行為,數據的厚度決定了能夠把用戶的行為定義的多么準確和清晰。小米有一些獨特的優勢,像小米的人臉識別技術,去年8月份的FDDB(這是一個全球最權威的人臉識別技術的評測平臺),我們全球排名第一。我們工程師只用了三個月時間,為什么能排名第一,因為我們數據的厚度,我們的云相冊,上面存了用戶500億張照片。
第二,數據維度也非常重要,如果是單一維度,很難清晰洞察用戶。不同場景,用戶的變化很大。小米有全場景的數據,有手機上不同APP場景數據,電視、VR以及智能硬件的場景數據都傳遞到了云平臺上。大家都認為BAT數據最牛,的確是牛!和BAT相比,你會發現小米數據更全面,我們有瀏覽器,可以有百度一樣的搜索數據,有商城,可以有像阿里的購物數據,我們還有小米賬號體系和內容APP,這點和騰訊是類似的。
第三就是數據精度,用戶的每個網絡行為,都被細致的記錄下來,同時對于用戶數據,我們有算法推算行為之間的關聯,可以把用戶數字化、標簽化。提煉出跟營銷相關的關健詞,真正幫助到廣告主。
舉個例子,科沃茲上市的時候,我們挑選了13萬可能對這部車感興趣的種子用戶,投放第一批廣告,之后點過廣告的用戶,做looklike,拓展用戶,再不斷探索;沒點過的,換個素材,再分析,繼續探索……不停的去深挖,通過lookalike迭代進化人群包。最后投放期結束,我們傳遞到了1027萬個用戶關于科沃茲上市的消息。廣告效果比通投提高了87%。同時從瀏覽器的搜索數據可以看到,搜索科沃茲的搜索量提高了185%。
「 媒體聯動:更高效組合傳播 」
媒體聯動體現在全場景和媒體打通兩方面,能提高廣告效果和效率。
移動互聯網營銷開始的時候廣告主是比較蒙圈的,移動互聯網太碎片啦,幾十萬個APP選擇誰呢?廣告主很聰明,代理公司也給他建議,選HERO APP呀,其他小APP用聯盟去覆蓋吧,這個策略是對的。如今再創新一點去看,可以看到手機廠商變相的幫你解決了用戶碎片化的問題,選擇一個廠商就可以覆蓋幾個億的用戶。而且再牛的APP,也很難做到讓每個用戶每天都看一個小時以上,但是手機是24小時的,手機的用戶就在你對面,真實可觸達,你可以有策略的和用戶循序漸進的溝通,把營銷做深、做透。
在廣告形式上我們主張原生廣告,貼合場景。前兩天我們在“天氣”APP里上了一個PUMA短袖T恤廣告,代言人劉昊然穿上T恤出現在背景里,提醒用戶氣溫已經26度,可以換短袖T恤啦。這個廣告收獲到了用戶的好評,這就是原生的價值和意義。
我們的全場景除了手機21個原生APP,14個場景之外,還有電視屏這個家庭場景,電視和手機的用戶交叉率40%,可以跨屏做頻控,追投。
去年OTT家庭滲透率已高達36%,很多廣告主都在投放OTT廣告。小米的OTT是真正的互聯網電視,可以個性化的選擇想看的內容。我們的電視和盒子,整體用戶量是1600萬,激活率是85%,遠高一般電視盒子56%的水平。另外,小米電視從外觀設計到整個系統本身都在顛覆創新,今年CES展上發布的小米電視4,是史上最薄的一款電視。小米人工智能電視系統——Patchwall拼圖墻系統也是行業首創,語音操作,智能推薦,千人千面。
我們的媒介打通之后,可以實現跨屏、跨APP頻控,可以針對一個用戶進行高效追蹤。
“小劇場”是我們最新推出的解決方案,充分體現了媒體打通的優勢。系統會追蹤用戶,實現素材高效展示。無論用戶以什么樣的順序打開APP,都能保證客戶的廣告素材按照要求的順序展示給用戶,這樣不同素材連續在一起廣告主可以很從容的給用戶講一個品牌故事。
最后,在人工智能時代,廣告會成為用戶需要的商業信息,廣告不再被人反感,這是我們每一個廣告人要努力的方向。我們非常希望跟同行、跟所有的廣告主一起探索營銷的樂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