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你點開這篇文章一樣,如果標題都令人乏味,再好的內容,有人看嗎?
關于品牌名稱,或者說產品名字吧,最重要的兩點是吸引消費者注意、便于消費者傳播,這是對于初創型品牌而言。如果是高起步的品牌,可以“自我”一些,直接拿自己的資源或者遠景命名。
最近看了很多關于命名的文章,大多數內容在“想方設法”地強調:“名稱要形象有畫面感”、“要通俗易懂”、“要朗朗上口”“要好念”“追求名字背后的意義沒有意義?”
這些原則很多不能否認,但實屬雜亂,我們在命名的時候,到底怎樣的取舍?那些原則應排在首要位置?
學術上,認為品牌名稱有四個重大作用,但是對于我們創業企業而言,只有倆是必不可少的!只要明白了這倆,你會對品牌命名有更清晰的認識。
“如果現在讓你對某個產品取個名兒,你會優先想到哪幾個重點?原則?”
01
吸引消費者注意
你都不能讓消費者注意到你,還談什么下一步呢?在品牌命名的時候,有哪些方法可以吸引消費者眼球?
OK,我來上5個方法。
1. 諧音法
這個方法有點老了,幾千年前的人就在使用。假設,我在當地的寵物圈兒有些小名氣,那我可能會,為我的寵物店鋪取名“豬狗”。用諧音法取的名字,能讓人有天然的熟悉感,同時表達了產品,類似的還有“清嘴含片”、“瀉停封”等。
2. 夸張法
用夸張法命名不僅能吸引消費者眼球,還能契合到下面要講的便于消費者傳播,夸張的命名能暗合到產品特征。比如,勁霸男裝,是不是很有感覺?在未進店之前,就足足地體驗了一番“真男人”。
還有一些飲料,也會用到夸張法。比如你聽到雪碧、可樂你會想起什么場景?什么情緒狀態?對,聚會的場景、激動的情緒,因此,有款飲料直接來陡的!叫“尖叫”。還有類似的名字,粒粒香、坦克面包、光速網咖。
3. 創意法
這里說的創意法,指的是創造出真實的意思、概念在產品身上,使產品本身的特征被更強烈地體現。還有個功效,也是下文要說到的“暗合產品特征”。
比如,農夫果園、五糧液、椰樹椰汁、黑水、真果粒等。
創意法的最大優勢,是降低用戶的識別成本。
4. 亂搭法
這類名字只適合藝術品牌、針對新年輕人的產品。——兩個完全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只求吸睛、便于記憶!
并且像這一類名字,瓜子二手車,小米/蘋果/錘子手機、芒果網、神馬專車、亞馬遜書城、天貓商城、神州專車、神馬專車、藍月亮、紅孩兒。
5. 口水話法
這樣命名的產品,傳播性極強。比如51jb、7k7k、5460同學錄、狗不理包子、8848手機。
然后還有天貓,目前它是這樣闡述的品牌:“貓是性感而有品位的,天貓網購,代表的就是時尚、性感、潮流和品質;貓天生挑剔,挑剔品質,挑剔品牌,挑剔環境,這恰好符合天貓網購要全力打造的品質之城的定義。”
雖然這樣闡述變得有些內涵了,但以前呢?
“天貓”是“Tmall”的諧音,順口。馬云還為此編過兩個故事。
亂搭法和口水話法,都有個大弊端,就是和消費者太熟絡了,距離太近了,這樣的品牌名稱是折損溢價的。
比如:同樣用的亂搭法,蘋果就不如小米、錘子管用;神馬專車就不如神州專車管用。因為蘋果和神馬都走的高端路線,而小米/錘子/神州并不是。還好蘋果有故事和一些技術領先優勢在。
同樣用的口水話法,天貓商城的名字就比8848手機管用。8848走的高端商務機路線呢,或者說8848針對的用戶是低認知水平但有錢的用戶。而天貓是資源型平臺。
02
便于消費者傳播
便于消費者傳播的重點在于針對目標傳播者,而絕不一定是針對所有人群。
1. 品牌名稱的“好記、好念、好寫、好記”,是針對目標傳播者而言。
通常在低檔品中,傳播者人群大致等于消費者人群。購買者在低檔品中做選擇的時候,往往不會花大把時間去分析,而直接選擇“最熟悉”。
比如,火柴中的“梅花牌”;普通純牛奶中的“伊利/蒙牛”;礦泉水中的“康師傅/冰點”,這些名字都好記、好念、好寫、易懂。
在中檔品中,品牌名稱就這只有2組詞必要了。好記、好念。去掉“好寫、易懂”的意義在于,有時候中檔品需要提高品牌溢價,雖說不像高檔/奢侈品那樣離譜,但也不會像低檔品那樣“太實打實”。比如,九鼎香、芭夯兔。
在高檔品、奢侈品中,品牌名稱只有1個必然要求,好記。另外的好念、好寫、易懂則不哪么哪么需要。高端產品難在打造品牌溢價,這使得高奢品牌,有時難免要犧牲掉一些好寫···好記的成分。
比如許多高檔品、奢侈品都是有品牌傳奇的,傳奇故事往往能在一段時間內支撐品牌溢價。而這個傳奇通常來自創始人,于是有了這些難記的名字,鬼冢虎、耐克、阿迪達斯、邁巴赫、蒂芙尼···
在這里,我們需要對目標消費者和目標傳播者加以區別了,因為它不再像低檔品,傳播者人群大致等于消費者人群。而在高奢品中,傳播者人群遠遠廣于消費者人群。
這就像,A沒買過LV包包,但A是LV的傳播者。
所以,一些高奢品名字依然簡單,原因在于從他們的角度說,他們認為,一個簡單的名字撬動幾倍于實際消費人數的傳播量的價值,大于品牌名稱、故事帶來的溢價。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故事。
于是有寶馬(BMW以前被譯作“巴伊爾”讓人不知所云)、奔馳、五糧液
除了低中高奢品之外,實際上還有一類產品,產品資源高度集中——資源型產品。
對它們命名,就一個原則,突出資源。比如,埃森哲、羅蘭貝格、微信、淘寶網、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網、優信二手車,再加一個非主流朱。
這個公眾號名字加上去,很多人會覺哪有突出資源呀?有的,“盡量避免媚俗,產出不常見的內容,吸引有思想的讀者”。但是!突出資源有點不明確,或者說我的力量不夠,所以現在進退不舍,尷尬。
2. 暗示產品特征,如果品牌名稱能夠暗示產品種類、利益、產地、成分等產品特征,那便可以降低大量的傳播費用,提高傳播效率。
比如,上文提到的農夫果園,暗示該飲料天然綠色,由多種果汁組合而成;可口可樂,這個大牌有“暗示”嗎?可口可樂既有“可口之意”,又暗示了含有古柯(Coca)的葉子,和可樂(kola)的果實;寧城老窖、孔府家酒、swatch 標明了產地;Lenovo(聯想)的“Le”延續了原有的“Legend(傳奇)”之意,“novo”表“Innovation(創新)”,Lenovo暗示了品牌屬性。
品牌暗示的弊端,容易使品牌失去延展性,比如寶潔公司為適應不同品類的產品,推出了50余個子品牌。如果你洗發水常常買海飛絲和飄柔,突然有一天你發現飄柔沐浴露,會不會覺得有點奇怪?
3. 避免文化沖突,本來目標傳播者就不多,為什么還要讓文化沖突耗損呢。
比如,通用汽車公司一款名為“Nova(新星)”的汽車,到了南美西班牙語國家,經營慘淡,為什么?人家在乎你這名字,不吉利。“Nova”在西語中是“走不動”的意思。
再比如,鄉巴佬,這個中檔食品產品。這個名字好記好念好懂,但是這是一個有諷刺意味的詞,“我就出生在農村,抱歉,不大喜歡你的稱呼。”,另外“鄉巴佬”在商標法上不合法,導致全國有超過1000家“鄉巴佬”。
4. 避免與品類沖突
如上文提到的,瓜子二手車,還好品類是二手車,要是品類是面包,就惱火了;坦克面包,要是品類換一下…坦克咨詢機構;兔巴士裝修網,要是品類換一下…兔巴士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