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特工2》最近熱映,那些兩年前電影第一部上映時,讓人還覺得略遙遠的特工設備,如今似乎都要實現了。每人一副眼鏡,調到同一頻道就能開會;一面普通鏡子,可掃描身體器官并自動控制“傳感器”……美國大片中“萬物智能”的場景也許就是不久后我們的真實生活;當獲取信息和接受信息的終端不再局限于手機,一切都會被顛覆。
人與信息的連接已被重構
導致營銷方式的進化
過去“人找信息”變成如今“信息,基于場景與個人偏好反向找人”,媒介也正發生變革;背后有三個重要驅動力。
其中,信息過載無疑是最直接原因。這是個媒介連接一切的時代,信息供給遠遠超過了需求,人們獲取有效信息的效率下降
社交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內容生產者,信息開始泛濫,導致人們主動獲取有效資訊的成本提升。為解決這個痛點,“今日頭條”等信息流分發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甚至有傳聞稱,連微信都將要長成頭條的模樣了。核心原因是資訊個性化推薦更精準,更符合千人千面的用戶需求,也因此深得人心:據說,今日頭條的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僅次于微信和王者榮耀。
而新技術的運用是在這背后的第一大功臣。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讓“千人千面”輕松實現,以便信息反向精準找到人。
可能你已經感受到了,你的設備比你更了解自己。吐槽腰痛好幾天,準備去醫院,突然淘寶就給你推薦了按摩器;心心念念一首想不起名字的歌,某一天你的私人FM列表里竟然出現了;最近追劇對某角色有感,結果連著好幾天你都能收到他的新聞推送。搜索、點擊、購買……當人們的一切主動行為被記錄為數據,人工智能就可通過它們不斷刻畫精準用戶畫像,將億萬信息精準匹配至億萬用戶。
隨著互聯網巨頭紛紛殺入智能硬件領域,連接人與信息的媒介不只是屏幕,勢不可擋的物聯網時代將引發營銷方式的巨變。
谷歌在近期的新品發布會上,一口氣推了7款智能硬件,打造硬件生態鏈的野心,路人皆知。自去年Google Home智能音箱僅定價49美元橫空出世,就能窺見谷歌的意圖:用低價策略與亞馬遜和蘋果搶占市場。谷歌對智能硬件的重視,本質上其實是對物聯網的重視。
物聯網時代,一切皆可媒體化,連接終端、用戶和場景。智能終端能收集人們所處的環境、狀態等被動數據,將信息推送精準度從“每個人”提升至“每個人的每個場景”。從而直接帶來營銷方式的改變,過去千篇一律的廣告牌,將被萬花筒般、精準適配不同場景的終端所取代。
物聯網時代,怎樣的企業能在“信息找人”上制勝?
要做到場景適配,就需要擁有覆蓋用戶全消費場景的智能設備,并打通不同終端間的大數據。所以
物聯網時代,具備軟硬件實力+AI+行業認知的企業將占據競爭優勢。
硬件是載體,軟件+AI+行業認知是靈魂。軟硬件結合能采集不同場景的用戶數據為原料,加上深刻的行業認知,才能實現不同場景下的用戶精準推薦。這也意味著要有很強的跨界認知能力,只有行業內的巨型玩家才有資格。
其中,小米是面向物聯網時代最重要的一個案例。
它并不只是大多數人所認知的手機品牌,也是一家智能硬件+移動互聯網+新零售生態型企業。結合其商業模式和近年在智能硬件生態的布局,皓哥認為,小米將是下一波物聯網浪潮來臨時極具想象力的一家企業。
第一,小米的極致高性價比模式,決定了其在硬件層的優勢。說起打性價比邏輯的典型案例,非精品商超領域的Costco莫屬。Costco的毛利控制在1-14%之間,精挑細選好貨,才能在過去十年間逆勢成長,從沃爾瑪和亞馬遜的夾縫中殺出一條血路。
同樣地,小米手機貼著成本定價,離不開它的單品爆款策略和強供應鏈管理能力,削去營銷和渠道建設等中間環節的成本。一旦在消費者心智中占領一席之地,也能驅動品牌生態鏈的快速增長,小米生態鏈的大多數智能硬件都有不錯的出貨量。
在物聯網時代,這將是小米一個獨有的先發優勢。供應鏈是件很復雜的事,需要時間去和上下游磨合,短期不可能摸透,傳統互聯網企業想直接切進來很難。這也是為什么谷歌這個“硬件新手”會特地收購HTC一個完整的硬件團隊。
第二,小米生態鏈的用戶規模相當可觀,掌握的數據質量甚至超過BAT。僅僅以智能硬件銷售來判斷小米在物聯網時代下的商業價值未免有些膚淺,事實上,小米最核心優勢是掌握了智能生態用戶群的連接入口,精準洞察用戶偏好的大數據與場景。目前,小米手機用戶有2億,生態鏈用戶也有1億,累計近3億,這是一批不從眾、懂生活,追求生活品質的高質量用戶群體。更重要的是,小米的生態數據也因此存在全場景的天然優勢,比BAT具有更多維度的數據,可以更清晰地洞察用戶,更精準地推送資訊、產品或服務。
此外,小米還有個專攻黑科技的探索實驗室,實力不俗。正如谷歌新發布的七款智能硬件都有AI加成,這會是未來趨勢;企業如果沒有扎實技術積累,其他玩得再好也沒用。小米的黑科技實驗室近年研發了以智能家居為核心的路由器平臺、VR、AR內容和游戲平臺以及人工智能平臺、AI音箱等等,值得期待。
在商業模式之上,小米的智能生態營銷也是物聯網時代“信息找人”的最佳應用,重新定義了物聯網時代的營銷法則。
不久后的未來,一位“米粉”的一天可能會這樣度過。
在整個智能營銷生態下,所有的品牌信息都在對的時間、空間,用恰當的形式和內容,找到并傳遞給有需要的用戶。這種營銷原生于場景中,精準度非常高,極大提升了媒介效率的同時也能引發用戶共鳴。此時
沉浸在場景中的用戶并不會覺得是騷擾,而是感到獲得了有益精準的資訊,提升了生活品質與效率。
如何更深層次地理解
小米智能生態營銷的價值
場景化營銷將是未來的營銷趨勢。小米智能硬件版圖足夠大,在被動數據抓取、判斷用戶場景和狀態上更得心應手。
營銷成功的終極奧義是精準、精準、再精準。現階段的營銷大多基于用戶興趣偏好,做內容推薦,在很多時候并不靠譜。舉個栗子,通過一位用戶的搜索、購買等數據,我們得知她是個美妝控,同時還是一位母親。在她看電視的時候,為她推薦女主同款口紅色號能吸引她的關注;但在她做飯時,則更適合向她安利一款智能電飯煲,這時候給她推口紅顯然是不合適的。
因此,場景適配是更高維度的“精準”,而判斷用戶所處環境和狀態的智能硬件,是實現這一切的基礎,誰掌握的硬件越多,誰的營銷勝算就越高。以小米生態鏈為例,生產超280款硬件,投資89家生態鏈企業,物聯網平臺擁有超過6000萬臺智能設備,覆蓋用戶日常大部分生活場景;這樣的規模在國內難有敵手。硬件作為被動數據的抓手,將為小米帶來全場景、多維度的海量數據,成為小米智能生態營銷最重要的數字資產。
小米的生態布局是場景化營銷的前提,在用戶遷移成本和數據積累上,也是其非常強的壁壘。
一旦用戶購買了小米的手機、電視、空調等產品后,就存在生態壁壘,畢竟再買別家的產品,無法實現跨終端的打通,用戶的遷移成本也會隨著品類的疊加,越來越高。
因此,小米不僅具有品牌的先發優勢,還有生態的先發優勢。不管什么功用的硬件,生態內的用戶總會傾向于考慮小米,提高小米的硬件覆蓋面,從而延展數據的豐富場景,既有助于產品迭代和用戶體驗提升,還能打造一套具有精準場景覆蓋能力的AI營銷系統,這是其他企業在營銷上很難趕超的。
未來,物聯網時代的營銷將基于場景,由過去的以媒介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變。
在信息過載的當下,用戶所處的場景快速變換,注意力被高度碎片化,所有不精準針對場景的投放都是在浪費資源。分眾傳媒的江南春曾分享過這么個段子:“我們從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從地理位置。人的生活有一定的規律和軌跡,我們能不能把廣告植入到他的規律和軌跡中,跟他頻繁相遇?”江南春的這個想法,推動分眾取得了上市的成果。而科技發展到今天,分眾并不是一個個案,將廣告植入人的生活這件事,正在變得更極致化。
分眾賭對了消費者最核心的生活軌跡,建立了寫字樓、公寓、超市等地的屏幕網絡,生活中2/3的時間你都有意無意地被分眾的廣告所環繞。但在物聯網時代,這些屏幕都可以被一個個智能終端所替代。這也就意味著,未來你生活中100%的時間都會被智能終端的廣告所覆蓋。移動互聯網給了用戶太多選擇,導致注意力極度分散,而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將讓用戶無需選擇:不再守著屏幕等用戶來,而是讓信息追著用戶跑。
如今,小米生態營銷正通過龐大的智能硬件網絡實現這一點,化被動等待為主動出擊,試圖讓廣告變成有價值的資訊反向找用戶。這種原生化、場景化、智能化的生態營銷方式,正是物聯網時代營銷產業的變革方向。
結語
管中窺豹,擁抱物聯網趨勢的小米,只是眾多走在前面的行業嘗鮮者之一。在供需兩端共同推進下的物聯網時代即將來臨,無論是海外的谷歌、Facebook,還是國內的百度、小米或是智能家電品牌,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嗅覺敏銳的大咖,布局變革中的營銷新業態。
在技術和時代的洪流面前,變化是永恒不變的真理。不具備對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認知和跨界能力的企業,將不得不接受被淘汰的事實。同樣地,我們每個人在享受智慧生活便利的同時,都需要思考一下:在一切皆媒介、萬物皆聯網的時代,如何重新定義自己的個體價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