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營銷網 品牌 資訊 展會 實戰 終端 廣告 時尚 汽車 企業 網絡 視頻 電商 搜索 管理 文化 創業 招商 職場 訪談 智能 AI 物聯網 大數據 數字化

李彥宏:IT界的“黑馬王子”

故事 發表時間:2010/11/27??

故事 發表時間:2010/11/27??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IT界的“黑馬王子”


    有個甜蜜的童年


    1968年,李彥宏出生在山西陽泉一個普通的家庭。和他們那一代出生的人一樣,李彥宏沒有上過幼兒園,他的啟蒙教育基本就是他的兩個姐姐。李彥宏有三個姐姐,一個妹妹。李彥宏家門前有個小院子,支一塊小黑板,那是他三姐經常給他們這幫小孩子上課的地方。那時候李彥宏最喜歡學的是數學。


    李彥宏8歲的時候,被送到“陽泉一小”上小學。兩個月后,李彥宏隨著家庭的搬遷轉學到晉東化工廠子弟校。在那里,老師們覺得這是重點小學校的孩子,沒多久讓他當了副班長。當時的李彥宏對老師的態度是:哪個老師表揚他,他就乖乖聽誰的;誰要是批評了他幾句,李彥宏就會在課堂上調皮搗蛋。大多數小學老師都認為李彥宏不是一塊學習的料,李彥宏也不覺得自己是塊特殊材料。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李彥宏給班上一位女同學遞條子,表達“愛慕之情”,被這個女生告到了班主任處,班主任通知了李彥宏的父母,老師和家長都來開“批斗會”,搞得他很沒面子,也算是他小學的一場“桃色風波”。


    鐘情理科,目標大學


    但中學時代,李彥宏回歸“主業”,全身心投入功課學習中。李彥宏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壓力還是在初中三年級的時候,因為李彥宏一心想上大學,所以他想到陽泉一中讀高中。那所中學80%的高中生可以考上大學,是山西有名的“高考大戶”。幾乎沒有人認為子弟校的李彥宏可以考上陽泉一中,兩個姐姐更是為他擔心。李彥宏倒不這樣認為,他曾經回憶這段人生最初的抉擇時說,“我小時候有很強的不服輸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也許就是這樣的一個心理,經過兩個月的“臨時抱佛腳”,李彥宏居然以較高的分數考上了陽泉一中,令許多子弟校的師生大跌眼鏡。考上陽泉一中的李彥宏變得“老實”起來,一心苦讀,一心想上名牌大學。在高中文理分科的時候,李彥宏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理科。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實,在高中時候的李彥宏,個人興趣并不在理科。


    就讀北大情報系,心系計算機系


    1987年,勤奮、刻苦的李彥宏以陽泉市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圖書情報專業。北大自由的學術氛圍,為李彥宏后來形成獨立思考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不過,身處象牙塔的他,也有幾多歡樂,幾多愁。他離開陽泉邁進中國最高學府的激動心情,漸漸被圖書情報學的枯燥、乏味消融。規劃未來人生道路變得迫切。那時候,中國的氛圍較為沉悶,大學畢業進入機關單位,已經是非常好的選擇了。而當時候這在李彥宏看來,選擇出國是一條自然而然的道路。因為他是一個非常專注的人,一旦認定方向就不會改變,直到把它做好。從大三開始,李彥宏心無旁騖,買來托福、GRE等書狂啃,過著“教室-圖書館-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目標是留學美國,方向鎖定在計算機專業。


    留學生涯,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留學美國一時成了李彥宏的奮斗目標,他把專業鎖定在計算機上,和北大眾多出國留學的同學一樣,他廣種薄收,一次向美國十多所大學遞了申請,本來李彥宏是打算奔著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分校去的。但那幾年,美國的IT太火,中國的計算機教育在這些學校眼里,基本上還是“嬰兒”,根本不招中國大陸留學生。布法羅本來也不準備招大陸留學生的,只因為學校聘了兩位來自中國大陸的教授,在教授們的要求下,學校破例招了他們幾個中國大陸學生。李彥宏就這樣幸運地紐約布法羅大學計算機錄取,如愿以償。


    布法羅風景秀麗,李彥宏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正是白雪皚皚,冰封大地。靠近尼亞加拉瀑布的布法羅大學,受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影響,一年中有6個月都下著雪。但李彥宏出國就讀計算系的現實并沒有設想的那么美好,他的出國并不是一帆風順,因為他換了專業,剛到美國學計算機,很多功課一開始都跟不上。有時和教授面談時,由于較心急,談一些自己不是很了解的領域,結果那些教授就覺得他不行。


    初來乍到,功課又跟不上,沒辦法,李彥宏白天上課,晚上補習英語,編寫程序,經常在學校忙到凌晨2:00.李彥宏的勤奮,其實也是眾多中國留學生初到美國的真實寫照——補習,上課,打工。李彥宏實在忍受不了布法諾夜晚冰徹的寒冷,十二分心痛地從留學盤纏中拿出1000美金,購買了一輛豐田二手車。校園里的停車場一到凌晨2:00就要清場,這是李彥宏在學校能呆的最晚時間。雪很深,冰很厚,每一次啟動車子,沒有10分鐘的預熱和打掃時間,汽車是根本開不動的。李彥宏在布法羅讀書期間搬了三次家,第一次與一對中國夫婦合租,合不來,因為夫婦倆經常在每月的電話費上做假,比如,本市通話是不收月租費的,這對夫婦以為他不知道,非要讓他平攤月租費。第二次的環境不錯,但房東家養的那只貓,竟然讓他過敏。第三次與一個來自香港的留學生合租,雙方合得來,離學校近,很滿意。這一段時間,他的口語和專業英語都有很大長進,不像當初,很多專業課都聽不大懂。他在美國的留學生活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留學生們常常稱其為“磨合期”。過了“磨合期”的留學生們總會有些躁動。比如,在校外兼職打工啦,參加組織校友會、同鄉聯誼會啦,總之“不閑著”。


    去Matsushita的公司打工,改變一生


    1993年4月,李彥宏產生了出去“闖一闖”的念頭。5-8月是學校的暑假,呆在學校里也沒有什么意思,他決定去“打工”。李彥宏在網上看了不少招工廣告,覺得合適的,就發一份簡歷過去,又一次“廣種薄收”之后,又一次驚喜的“幸運”——一家叫Matsushita的公司愿意接受他去做實習工作。


    去Matsushita的實習,改變了李彥宏的一生。李彥宏要去一家公司實習的消息很快在中國留學生中傳開了——這家公司給李彥宏開出了每小時25美金的實習報酬,同等條件下,這家公司給的待遇之高,在留學生中幾乎聞所未聞。有趣的是,當他那位香港同屋問他“去的到底是哪家公司?”時,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說“一家叫Matsushita的、名字怪怪的小公司”。這位同屋聽后大驚,“這還是小公司,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松下呀”。原來,Matsushita是日本松下的日文直譯。怪不得這么拗口。1993年5月,李彥宏在位于普林斯頓的松下信息技術研究所正式實習。這是他人生第一次走上崗位,靠自己掙錢吃飯的開端。普林斯頓是一個寧靜美麗的小城,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曾經養育了愛因斯坦等大科學家,同時,這里也是工業界、尤其是IT界的研究基地。松下的工作環境非常舒適,一進門就能看見大廳里的室內花園。工作之余,李彥宏經常坐在花園里看報紙,《華爾街日報》是他最喜歡看的報紙。李彥宏從事的是OCR(光學字符識別)領域的研究。實習期間,他提出一種提高識別效率的算法,受到松下高度重視,以至于當他必須結束暑期實習回到學校的時候,松下竟然打破常規,繼續聘用他在學校里兼職,并鼓勵他把這一研究成果寫出來發表。李彥宏后來在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這個研究成果的時候,得到國際OCR學術領域一位“泰山北斗”的賞識,在他的推薦下,這一成果順利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模式識別與機器智能》上。攻讀博士期間能寫出這樣具有國際水平的論文,導師認定他的博士文憑已經只是時間問題。而且,如果不出特別意外,松下一定會在他博士畢業后高薪聘請他。李彥宏的美國之路仿佛一片坦途。

放棄“金光大道”,選擇了“高級顧問”


    李彥宏突然接到華爾街一家小公司的聘書,邀請他去做帶“工程師”性質的“高級顧問”工作。李彥宏有些猶豫,自己在學術領域已經有了“開門紅”,接下來將順理成章是“博士—教授—權威”的金光大道,而這個理想,是他從家鄉陽泉走出來時就抱定的理想。做工程師還是做科學家,李彥宏再次面臨人生的抉擇。抉擇李彥宏在美國留學的時候,正是克林頓和戈爾鼓吹信息高速公路的時候,以互聯網技術為先導,美國經濟牛氣世界,大批公司上市圈錢,各公司人才流動異常活躍。留美學生中這個時候流行一股風氣,只要有工作,讀博士的學生,大都拿了碩士文憑就走人。李彥宏很想拿到博士文憑再去工作,但這家公司的人對他非常熱情,老板對他的研究非常欣賞,而且兩人在學術上談得非常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李彥宏最后決定放棄博士學業,到這家公司作“高級顧問”。李彥宏的科學家夢想就這樣破了。人生的重要抉擇有很多,每一次選擇都是人生的轉折。每一次都想深思熟慮,每一次都是身不由己。從山西陽泉到北京大學,從北京大學到紐約布法諾大學,從華爾街到硅谷,李彥宏每一步走得仿佛都那么自然,而每一步仿佛又那么艱難。


    狂想硅谷,經歷Infoseek打起大落


    硅谷其實不是谷,從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是舊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間一塊30英里長、10英里寬的狹長地帶。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脈,面對舊金山灣的一片海洋,為山海所環繞,這里并不是一個真正的谷,只是在人們想象中是一個“谷”,一個高科技之谷。


    1997年夏天,李彥宏離開工作了三年半的金融信息公司,告別了“高級顧問”的職位。從新澤西州踏上去硅谷的第二次創業之路。硅谷是李彥宏心中的夢。那里有HP、SUN、網景、Yahoo、Oracle,那里有Internet和VC投資商,那里有斯坦福大學和加州伯克利分校。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陽光,都是那么讓他向往。威廉?張站在Infoseek大樓的門前迎接他。這位Infoseek的CTO來自臺灣,哈佛博士頭銜,從工程師干到CTO,也算身經百戰的“江湖高人”。他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與李彥宏邂逅相遇,談技術,談大陸,談臺灣,談中華文化,談互聯網,談搜索引擎……人逢知己。威廉?張極力慫恿李彥宏,到硅谷Infoseek共謀發展。在這三年半的工作中,《華爾街日報》幾乎是李彥宏每天的必修之課,在這里面他了解到了Yahoo的楊致遠,網景的安德森這些互聯網追捧出來的神話英雄,李彥宏的內心隱隱有了一股沖動——到硅谷去。機會終于來了,加盟Infoseek使他興奮不已。加入后,李彥宏的住所離網景公司很近。網景當時是華爾街的“紅人”,開發了一個稱作“領航者”的瀏覽器軟件,連微軟都懼怕三分,股民追,媒體捧,是大家心目中的“富翁速成機器”。李彥宏晚飯后常去網景公司附近散步,看著一棟棟辦公樓拔地而起,塵土飛揚的工地幾個月就變成了漂亮的網景工業園區,讓他一次次地感嘆新經濟的魔力。


    當時硅谷有很多的中國工程師,李彥宏經常去參加大家的聚會,大家聚在一起,哪家公司上市了,股票價格一路飆升啦;誰誰又通過options(股權)賺了錢,別墅買到山上去了啦。每一次談話都是一次躁動。當然李彥宏很喜歡Infoseek的開發環境,大家相互之間比較尊重,氛圍輕松。對這位來自中國的工程師的技術功底,幾乎沒有人懷疑。有人這樣評價李彥宏在Infoseek的貢獻——威廉?張創造了第一代Infoseek,羅賓?李(彥宏的英文名)創造了第二代Infoseek.李彥宏加入Infoseek的那陣子,這個公司既輝煌也痛苦。


    硅谷,跟大多數互聯網公司一樣,外面看起來像一團火、一尊神,內部人覺得是一塊冰、一個坑。投資商給每家公司的壓力——市場占有率要大,現金流要健康,盈利能力要強——還真應了那句古話“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Infoseek和excite打得最厲害,Infoseek的前任總裁約翰遜曾想通過緊縮開支來拖垮對手,結果excite沒拖跨,自己反而被“拖垮”了。接替約翰遜的是36歲的哈瑞?馬超。馬超果然不辱使命。到了1997年年底,Infoseek第四季度的收入達到125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5%,虧損為每股0.15美元,比華爾街預計的每股要少虧0.05美元。這是Infoseek上市以來最風光的一個季度。1998年4月,李彥宏與威廉?張一起參加了布里斯班世界互聯網大會。在這次會議上,他認識了Google的兩位年輕的創始人。李彥宏的印象中,這兩個家伙也就20多歲,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這個月還發生了另外一件大事:迪斯尼宣布購買Infoseek40%股份。迪斯尼的加盟,使華爾街興奮無比,而對Infoseek的技術人員來講,卻是一段從天堂通往地獄的長路。迪斯尼的作風是典型的“排排坐”,員工的升遷主要看資歷,這對習慣了硅谷自由之風的年輕人來講,就像關閉了一扇面向大海或者草原的窗景。李彥宏感覺到自己在Infoseek的美好時光已經不多了,雖然這時候他已經擁有50多萬美金的Infoseek股權。


    受邀“國慶典禮”,萌生回國創業之心


    1999年10月,中國政府邀請了一批海外留學生回國參加“國慶典禮”,李彥宏有幸在受邀之列。這次中國之行,從根本上堅定了他回國創業的決心。此前的1998年夏天,李彥宏曾經應清華大學邀請,在清華作了一次技術講座,搜狐的一幫員工也去聽他講課,課后這些搜狐員工鼓勵他:“你有這么好的技術,還不回國自己創業?我們搜狐買你的技術!”。從“國慶典禮”返回美國的李彥宏已經無心再在Infoseek繼續干下去,他想起了好朋友徐勇。


    回國創業,找投資


    徐勇是李彥宏剛剛從東部闖蕩到硅谷的時候認識的,當時徐勇在一家制藥公司做銷售。后來,徐勇和一幫硅谷的中國人攢著拍攝的紀錄片《走進硅谷》,在北京電視臺和內地其他電視臺還播出過。11月的某一天,徐勇邀請李彥宏到斯坦福大學參加《走進硅谷》一片的首映式。《走進硅谷》首映式的第二天下午,徐勇應約來到李彥宏的家里談“大事”。李彥宏拿出一份“保密協議”,說:,“我們回國干一家互聯網公司吧。”徐勇有些驚訝,但馬上轉為鎮定——李彥宏在硅谷兩年半,已習慣美國人的談話作風了。徐勇在“保密協議”上簽了字。徐勇也是北大的高材生,當然,這時候他在美國的身份是生物學博士后。兩人一邊吃飯,一邊商量著各自在未來公司里的股份比例、職責分工、發展規劃等等。對于這兩個身處硅谷的“夢想家”來說,創業的躁動,對前景的向往,就像突然噴發的火山,一時之間,讓他們激動不已。


    硅谷11月的早晨,秋陽如春。經過一夜暢談,兩人美麗的新公司計劃已然“萬事俱備,只欠投資”。他們的融資目標100萬美金。硅谷有的是投資家,據說一片樹葉落下,總會砸住三個VC(風險投資商)。然而這一次風向變了,VC們的口味不再是門戶,而是電子商務,其中商業模式B2B最受青睞。


    沒想到在這種情況下,竟然有三家VC愿意給他們這家技術公司投資。這些公司看重他們新公司的三個概念:中國,技術,團隊。徐勇找理由把一家不太中意的VC婉拒了,另外兩家,用他的話說,“熱情得實在無法拒絕”。這些VC當然不是錢多得沒處花,那天簽字前,有個VC借故偷偷到房間外打電話問Infoseek的威廉?張,“這個羅賓?李真的很厲害嗎?”。羅賓是李彥宏的英文名。威廉?張告訴他,“羅賓在引擎技術方面,在全世界可以排前三”。兩家VC更放了心,有人甚至想獨投,徐勇和李彥宏覺得還是兩家一齊投資更好,一家60萬美金。簽訂投資協議后,徐勇先回到了中國,李彥宏在硅谷多呆了一段時間,看看老朋友,陪陪妻子馬東敏。沒有妻子的幫助,他那本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硅谷商戰》不可能完成,也沒有今天的回國創業。1999年圣誕節,李彥宏登上了飛往祖國的飛機。這是他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抉擇。8年前的這一天,他離開北大、離開家鄉陽泉去美國“鍍金”的一幕一幕,猶在眼前。


    創建百度,目標Google


    人和富人在家祈禱上帝的時候,李彥宏卻穿云破霧要回中國去,很顯然,這一天,飛機上的李彥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數人離上帝更近。8年前,他去美國的時候,也是圣誕節。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故意,李彥宏事業中最關鍵的兩天,都和上帝在一起。而這一回,他要回國干的搜索引擎業務,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被西方網民稱為“上帝”的Google.他決計要成為挑戰“上帝”的人。


    2000年3月百度公司開張了,除了財務、出納、行政外全是技術人員,李彥宏和徐勇兼做Sales,專職的技術人員有5人,其他都是來兼職的北大、清華的學生。不是不想多招幾個技術人員,李彥宏感嘆,國內真正懂搜索引擎技術的人才太少,只好一邊干,一邊培養。李彥宏的新公司選在北大資源樓。這個地方緊鄰北大,和中關村隔四環相望,非常適合技術創業。他這套選址的技術是從硅谷學來的,硅谷的很多IT創業公司就環繞斯坦福大學辦公,老師和學生兼職起來方便。早期的硅谷創業公司,夸張點說,“是踩在特曼教授和他學生的肩膀上發展起來的!”。北大資源樓剛好余下兩間房,420在樓道的轉角,面積大些,適合技術人員集中辦公;406正好在樓道的中間,不到20平方米,李彥宏就把財務、行政安排在里面。李彥宏自己的辦公室設在420靠窗處,從窗口斜望去,他當年在北大讀書時住的43號樓一覽無余,每到晚上,43號樓的燈光總能勾起他對大學生活的無限回憶。工作緊張進行中,在2000年6月這個互聯網的寒冬里,李彥宏不但一舉拿下新浪、搜狐、網易、TOM的技術委托大單,而且第二次融資到了1000萬美金。


    與Google抗衡,“閃電計劃”大獲全勝


    Google在2000年9月推出中文版后,中國至少有500萬網民開始用Google.李彥宏想起自己1999年圣誕節回國,決計在本土與“上帝”交戰,兩年多來,百度在中國與Google的交手中,功力仍顯不夠。這個信念百度突然也緊張起來。李彥宏把事情做了下計劃:以雷鳴為首的“閃電計劃”成員必須在9個月內“讓百度引擎在技術上全面與Google抗衡,部分指標還要領先Google.


    雷鳴是北京大學計算機系2000屆碩士畢業生,在學校里就小有名氣,按照李彥宏的話說,雷鳴的確是個搜索引擎方面的天才。


    雷鳴的“閃電小組”很快行動起來。李彥宏給他們另外還下達了具體指標,要求“閃電計劃”完成后,百度的日訪問頁面(Pageview)要比原來多10倍,日下載數據庫內容比Google多30%,頁面反應速度與Google一樣快,內容更新頻率全面超過Google.那年夏天,天熱得出奇。“閃電小組”的成員們除了在技術上有了巨大的革新,還有了新發明,他們買了一部遙控玩具汽車,把需要交換的磁盤和文檔放在玩具車上,誰需要什么,就由車運過去,倒省了不少腿腳功夫。還有人買了滑板車,站在滑板上去財務室報賬。“閃電小組”忙中取樂,一團熱火。2002年8月,李彥宏對“閃電計劃”的進展仍然感覺不滿意,決定自己親自兼任組長,帶領小組成員作研發。由于他在搜索引擎方面的技術積累已經很深,加之對當時世界的前沿技術非常了解,他的加盟,確實使“閃電計劃”的進展比原來大幅提高,到2002年12月,老樓下的那棵老槐樹掉下了最后一片葉子,新樓里的“閃電計劃”也終于大功告成。“閃電計劃”的結果是輝煌的,在百度,有人悄悄地刪掉了Google的鏈接,理直氣壯地用自己的百度。畢勝率領百度的市場隊伍,白天拜見客戶,晚上拜見媒體,開始了推廣方面的“閃電計劃”。他們要讓每一個中國網民明白,中國人自己的搜索引擎,不比Google差。“閃電計劃”最終以勝利結束。


    于Google的不了情


    李彥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1998年4月,他與Infoseek技術總監威廉-張一起去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參加國際互連網大會,與會的就有Google的兩位年輕的創始人。那次會議的來賓有二分之一與搜索引擎有關,李彥宏當時正在Infoseek做技術主管,大家對他好奇心很重,要求與他交流技術的人士一個又一個。于是,他們臨時搞了個小型聚會,也就在會議的留言板上把自己的姓名和聚會地點留下,就來了100多人,那個時候,完全就像“西部淘金”。兩位創始人向他提出了很多技術問題,他也毫無保留地貢獻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沒想到,就這么三四年,這兩個家伙的Google像引擎殺手一樣,相繼把Infoseek、Yahoo砍于馬下。李彥宏在硅谷的時候就憋著一股勁,別的國家你摧城掠地也罷,在中國,我李彥宏是要與你血戰到底的。李彥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2002年春節后,李彥宏開始隱約感覺到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場已經開始成熟,而更叫他開始擔心的是Google在中國網民中的口碑越來越好。一種壓力開始令李彥宏不安——一方面是百度占據著中國市場80%的份額,另外一方面Google已經在國際上成為最主流的搜索引擎。百度如何抵御Google對中國本土的進攻?這些問題無時不在刺激著他的每一根神經。李彥宏感覺到與Google的決戰就在眼前。百度必須在技術上超越Google.2002年三月,以雷鳴為首的技術突擊隊成立,李彥宏給這次秘密技術行動命名為“閃電計劃”。


    一鼓作氣,百度將Google砍下馬


    公司沒有召開“慶功會”。李彥宏帶著大家去郊外玩了兩次,算是對大家的犒賞。百度前面的路還很長,比起硅谷的同行來,李彥宏只是對中國的路更熟一些。


    李彥宏回憶起從創建百度到融資1000萬美元,從賣技術給新浪挖到第一桶金,到搞自己的獨立搜索網站,從8個人的草臺班創業到100人的“閃電計劃”,李彥宏等的就是一個結果——是百度好還是Google好?


    自2002年年底“閃電計劃”結束后,他就要求公司的人“絕對不要再用Google,百度已經不比Google差!”遇見道上的朋友,李彥宏不好“赤化”別人,就由市場總監畢勝“代嘮”:“百度已經不比Google差!”據說被他們“赤化”的朋友,沒有一個認為上當受騙,比較中肯的評價認為,“在中文領域,百度和Google一樣好用了!”。由中國電腦教育報舉辦的“GoogleVsBaidu——兩大搜索引擎對決搜索之巔”萬人公測,在2003年6月4日下午16:30結束,共計持續一周時間。在參加評測的10015名普通用戶中,約55%的人選擇了“Baidu比Goolge好”,10%的人選擇了“Baidu、Goolge差不多”,35%的人選擇了“Google比Baidu好”。有“謠言”說,這次“萬人公測”有百度幕后公關的影子;有“觀察家”疑神疑鬼。6月5日的《京華時報》報道:萬人公開評測,百度超越Google;同一天,發行量很大的《北京青年報》載文說:百度成為中文第一搜索門戶,百度殺進中文網站“四強”,緊跟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之后。記者們喜歡筆下生花是常有的事,坊間總有人“公正”地懷疑某事件的“幕后”,本不奇怪。三年苦練,百度今日能夠被媒體拿來與Google說事,本來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就這樣百度實現了與Google抗衡,雞蛋與石頭碰撞勝利的神話。


    以滿足網名需求為目的,創下“視頻搜索”之最


    2005年8月5日,百度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由此李彥宏帶領著百度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更懂中文”一直是李彥宏展示百度優勢的“殺手锏”。“百度”兩個字本身出自于“夢里尋他千百度”的詩詞。百度在北京理想國際大廈的辦公區的會議室也都以“滿江紅”、“青玉案”、“慶千秋”等詞牌名命名。李彥宏和他的團隊策劃了“精準”、“百度流量就是大”、“你知道我不知道”等幾個廣告片來宣傳自己在中文上的深厚功力。事實上,李彥宏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在于,除了讓搜索引擎更懂中文,還盡量滿足網民上網的一切搜尋目的——甚至提供一直飽受爭議的MP3下載搜索服務。盡管這引起了西方一些版權保護者的反感,然而正是這些西方人無法理解的文化和行為方式,造就了百度今日的輝煌。


    現在,百度的“視頻搜索”每天有3百萬用戶在搜索并下載電影、電視劇等內容的視頻。在百度看來,下載是文化的一部分,那些傳統靠售賣版權吃飯的老觀念應該改一改了——“不要對抗科技,要利用科技”。幾年來,李彥宏不僅讓百度在收入、利潤、員工數和市值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增長,更試圖影響周邊產業生態。


    百度走向全球化,C2C計劃進行中


    2007年被認為是百度的國際化元年。在成為國際化公司的具體實施上,李彥宏更是早就暗中布局,讓百度的董事會和管理層逐步全球化。例如聘請國際化人才——百度首席財務官王湛生、全球最具盛名的搜索引擎專家之一首席科學家威廉-張(William.I.Chang)以及剛剛加盟百度任商業運營副總裁的沈皓瑜。


    李彥宏還改組了百度的董事會:現在,除了李彥宏自己也是管理層之外,四個獨立董事中三名都是外國人。其中就有2007年6月剛剛出任百度獨立董事的索尼前掌門出井伸之,原普華永道合伙人威廉姆?邁克和中國第一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丁健。李彥宏在百度世界大會上坦承,在這12個月期間,從開始思考國際化到走出國際化的步伐,他的信心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百度在中國市場中培養的根據用戶需求去開發產品的能力,另一個是百度通過強大的技術平臺來釋放新媒體的特性和潛力,這樣的核心競爭力使百度能夠在不同的地區和市場快速復制。


    到2007年第二季度,百度服務的客戶數量已經達到了12.8萬家;更為重要的是,每個客戶的投放也在增加,并且續費率居高不下。


    現在,百度正通過這個數據庫挖掘更多的商業價值——電子商務。百度的計劃是,基于獨有的搜索技術和強大社區資源,建立中文互聯網領域最具規模的網上個人交易平臺。此前在沒有任何引導的情況下,市場上主要C2C交易平臺超過40%的流量是從百度獲得的。李彥宏試圖充分利用這一特點,獲得發展電子商務的極大優勢。為此,李彥宏專門成立了獨立事業部運營百度C2C交易平臺的業務。目前有關C2C交易平臺的產品技術研發工作已經展開,百度也正全力招兵買馬,完成最重要的新事業部團隊組建工作。


    不平凡的李彥宏


    李彥宏不平凡——他在著名搜索引擎google、infoseek、yahoo在網絡世界如日中天的時候,逆風飛揚,回到中國來搞中國人自己的搜索引擎;他和IT界頭號人物比爾-蓋茨、邁克-戴爾一樣,放棄了唾手可及的“洋博士”學位,輟學經商,一舉成功;他在2000年6月互聯網的寒冬里,不但一舉拿下新浪、搜狐、網易、TOM的技術委托大單,而且第二次融資1000萬美金成功。他回國不到2年,僅憑一個不到百人的公司家底,奪得“2002中國十大IT風云人物”的桂冠。他創建的百度引擎,三年成名,在中國已經堪與google比肩,在某些指標方面甚至超過google,被國際網絡界譽為奇跡。百度的日訪問量,現在已經躋身中國網站“四強”。 


推薦會員more >>

  • 主頁
    panwenfu

    panwenfu

    基于家族經銷商生意,自身作為經銷商業主,從事商品經銷行業二十余年,期間在數個著名企業兼任業務經理及培訓師等職。

    2019-11-12 加入 上海
  • 主頁
    18638276543

    18638276543

    悅頓體育照明品牌創始人,20年來專注于各級各類體育運動場館的專業化照明!點亮精彩,照亮運動!有需要的朋友攜手合作!賬號為微信號,運動健康,你我共享!

    2022-04-16 加入 鄭州
  • 主頁
    13681370465

    13681370465

    這個人懶得留下簽名

    2025-04-29 加入 暫無
  • 主頁
    yejinping

    yejinping

    提供各類展會信息,環保展,禮品展,物流展,箱包展等

    2024-04-07 加入 暫無
  • 主頁
    13023176687

    13023176687

    這個人懶得留下簽名

    2025-03-25 加入 暫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日视频在线观看| jlzzjlzz亚洲乱熟在线播放|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蜜桃| 偷炮少妇宾馆半推半就激情| 老扒系列40部分阅读|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5060在线观看| 女人18片毛片60分钟| 中文字幕无码无码专区| 日韩欧美综合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 波多野结衣中出在线| 免费网站无遮挡| 美女视频免费看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福利视频免费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 一个妈妈的女儿在线观看5| 抽搐一进一出gif日本|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本子库全彩时间暂停|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激情捆绑国语对白|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毛片| 网站视频大片www| 国产一精品一aⅴ一免费| 黄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视频| 18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a级毛片免费高清毛片视频| 妞干网在线播放| 一级特黄a视频|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丹麦大白屁股hdxxxx|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日韩系列第一页| 亚洲AV无码久久| 欧美一级亚洲一级|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