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商高度發達的今天,實體零售店還有多大的生意機會?
客觀地來說,消費者現在是不缺商品,不缺活動,更不缺采購端口,由于選擇面更大,自然也就更挑剔了,無論是線上電商還是實體店,都得要升級,來面對更加挑剔的消費者。
再有,消費者群體的多樣化呈現,品牌主導型、價格敏感型、便利型、嘗新型、習慣型、享受型、心理損傷型、沖動型、松弛型、腦殘型等等。在這其中,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更敢花錢,不一定考慮量入為出,對性價比也無所謂,而是認為要確保當前的生活品質(物質及精神層面),不能低于同齡人同類人,愿意花錢買開心,更喜歡嘗新。
消費者群體雖然多樣化,但有一點是共性的,大家都更在乎情緒價值,注重采購過程中的感受、環境、氛圍,尤其是與銷售人員的交往溝通。當然了,見識多了,高大上的地方去過了,見識過的服務多了,期望值高了,也更敏感了。反過來說,也更容易被得罪了。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行為,一個不當物品的出現,店員嘴里噴出的口水和口氣,都會導致顧客心生厭煩,轉身離去,甚至老顧客會因為一點點冷落就再也不來了。
人是可以被改變的,被環境改變,在人際交往中被對方所改變。實體店最大的優勢,就是店員與消費者之間能直接見面溝通,只要顧客進店,就有七成的機率被環境及店員所改變,并進入顧客自己勸自己的狀態。畢竟,銷售達成,最終都是靠顧客自己勸自己。并且,運營得當,還能發揮出老客戶更大的價值,例如從顧客角度指出門店運營中的不足,或是為店里介紹新客戶。
過去利用信息不對稱,獲得零售價值的做法,已經徹底改變。當前的實體店銷售,不是簡單的賣貨動作,而是充分發揮人(店員)的作用, 圍繞著人與人的深度互動,充分調動人的五感,充分體現出顧客的價值與尊嚴,也就是國人最看重的“面子”。畢竟,顧客進店最怕的不是買貴了或是買錯了,而是“沒面子”。
企業和門店品牌,廣告宣傳,營銷活動的主要作用是吸引顧客關注與進店,而決定停留時間乃至成交的,則是店內環境、氛圍感染、接待流程、店員溝通、服務細節、客戶關系維護等因素。對于這些因素,大型零售店或是連鎖型零售企業,都會有成體系的規劃設計,有標準、有流程、有體系、有培訓、有監督,當前運營也基本是正常的。
但零售過程是開放式的,且是動態的,人的行為并不是完全可控的,門店里不是工廠的標準化流水線,顧客不是標準的原材料,店員也不是機器,并不是有標準有要求有利益,大家就熱切響應且自動執行的。
實際運營中的問題:
1.在零售企業已有的運營體系中,整體框架和主要的標準規范都有了,但很難覆蓋到所有的細節,必然會有些遺漏、空白、模糊的細節。對于這些不到位的細節,在終端店,要么視而不見,要么隨意發揮。
2.有標準是一回事,但終端店是否遵照執行又是一回事。或是傳遞不到位,或是沒有理解到位,或是沒有強化鞏固,或是不認同,或是拒不執行,或是敷衍應對,或是超綱發揮,或是堅持仍然用自己的原有習慣來接待顧客。
3.再好的生意,也得有人來具體干活。店員或是店長是否存在缺編,招聘難,上手慢,穩定難,工作態度差,情緒起伏不定,服從性差,執行力弱,閃辭等等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加盟商群體,更是個問題,許多加盟商還是個體戶形態,個人意識主導,管理風格隨意化,管理措施粗放,人事管理問題更多。缺人甚至成為影響新開店的主要原因。
4.消費者新變化新需求乃至新毛病不斷出現,已經超出當前接待流程的范疇。
5.堵客進店,趕客出店,無意中得罪顧客,至少干掉了三成的生意。
6.競爭對手的跟隨復制,原本的獨創優勢變成同質化的標配。
7.創新不難,持續創新難。并且市場部的創新,終端門店認為不切實際,執行難度大。而終端門店的創新,市場部要么沒有進行主動提取,要么認為有局限性。客觀地來說,市場在變,競爭對手在變,消費者也在變,經營方法就得要保持創新,尤其是在細節方面的微創新,那么,這些創新工作誰來做?
8.上游企業是否有足夠的終端服務和督導團隊,來跟進終端店的落實到位?
客觀地來說,變化和問題都是先出現的,企業的應變必然是滯后的,甚至落后于競爭對手的,企業的改革和創新,本質上更多是事后修補。
生意運營像是臺機器在運行,不能停下來徹底檢修,只能邊運行邊修補邊進行局部創新。作為零售企業管理層,在當前的運營體系總體搭建完畢之后,接下來就是要持續地進行修補完善和創新升級。增補完善工作,通俗點來說就是打補丁。
道理很簡單,問題是這個打補丁的活誰來干?
1.企業總部?
總部是抓大放小,抓大方向,抓總體結構,抓指標,還有些市場部職員本身并無市場一線的銷售工作經歷。而做零售環節的運營細節觀察和研究,需要長期沉浸在市場一線,接觸大量的真實案例,總部很難有足夠的人手、時間、精力來跑終端,做調研和技術研究工作。
并且,在大型企業,內部關系復雜,考慮到內部關系及各方面利益的平衡,貿然提出創新方案,可能會打破利益平衡,否定其他同事前期的工作價值,甚至得罪人。
2.企業的業務團隊?
業務經理的注意力在銷售業績上,以結果(業績,回款)導向為主。對于零售技術課題研究能力著實有限。
3.終端門店自身?
雖然身處銷售一線,但在自己熟悉的店內環境里,每天重復同樣的工作,對問題已經麻木。再有,在銷售過程中,天天被顧客洗腦,認為生意不好都是因為產品和價格的問題,或是已經被價格競爭所套路,沒有心思做創新。
當前,諸多零售企業也是陷入這樣的狀態中,總部市場部認為已經有完整的運營體系,相關內容和標準流程都有了,問題是終端門店執行不到位。而終端門店又認為很多內容過于空泛,實效性差,并且有些新問題在當前運營體系中找不到有效解決方案,如同雞肋,還不如靠我自己積累的工作經驗和臨場發揮。總部市場部和終端店并沒有通過有效機制來形成合力,充分整合雙方的優勢,持續優化運營效能,甚至還反向出現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