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家鄉十年,他終于看見自己!
職場
2023/04/27 14:25:10 29965閱讀
你好,我叫胡先務,好記不好記都是這個名字,百度也能搜的到我。平時喜歡思考問題,定期復盤個人成長。這篇文章的出現算是對自己過往成長經歷的一次回顧。
不知不覺走完了自己人生的前三十年。我們難得能來世間走一趟,其實并沒有幾個30年。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我們要花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在前三十年中,20~30歲算是黃金十年。
不知道現在的你處在人生哪個階段,每天會關心著什么,念著什么。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成長道路上伴隨的都是酸甜苦辣,你我都會在種種經歷中體會著它的百般滋味。作為一名普通人,看著自己剛剛走完的30年人生,不免有些感慨。抽空做了梳理和思考,整理成這篇文章分享給正在閱讀的你。
一、成長路徑S曲線圖
成長這個話題太大,拆解出來可以包括人生規劃和職業發展兩個部分。
“窮盡一生,我們追求的是富足而愉悅的生活,而不僅僅是工作。”
朋友的這句話,印象深刻。人生規劃大于職業規劃,我是認同的。不求大富大貴,重在活的自在一點、開心一點。
電影《教父》那一句臺詞,“在一秒鐘內看透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注定擁有截然不同的命運。”過去十年,在成長的道路上我有很多的不足和缺陷,做的還不夠好。結合自身成長學習經歷,繪制出一條成長路徑S曲線圖方便直觀理解,嘗試用簡潔的語言去表達,期待共同學習和探索。
這張S曲線圖的出現,也是基于個人在成長道路上認知的不斷迭代和升級的結果。嘗試著去挖掘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的底層邏輯。更多的是在站在事物本質角度去窺探一二,八個字總結:發現、聯系、歸納、重構。當然這些思考受制于個人的思維認知,有很多局限性。所有的背景元素都是僅僅從個人成長經歷去出發的,我也沒有資格去評判任何個體的成長。以下寥寥數百字的內容嘗試把這套邏輯講的明白些。
? 發現
無論我們是出生在農村還是生活在城市,我們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人和事,保持對周邊環境的一份好奇心,用一雙發現的眼睛去看其中的不同。
“發現”本身也是一個主動思考的過程,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而每個人眼中的世界也是各異的。對于生活、工作用心去觀察,這個過程本身也是動態的。當我們嘗試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總能看到很多不曾發現的另一面。
不同階段我們對一件事情的體會也是不同的。18歲的時候,最開心的是夏天有瓶冰爽雪碧可以暢飲;28歲的時候,有個知心朋友聊天吃飯就很開心。
不管怎樣,對于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現象保持一顆敬畏之心。承認自己的不自知,空杯心態看待周邊事物?!鞍l現”這個動作僅僅是第一步,還需要后續不斷的去打磨,去窺探事物表象背后的深層邏輯。
? 聯系
作為一名文科生,“聯系”這個詞會讓我聯想到很多哲學知識。高中時期,班主任主講政治和哲學,也是受到這塊影響比較大。
哲學里面會涉及到很多關于“關系”的篇幅,比如因果關系、對立關系等。我們通過“發現”會找到很多“關系”,在分析這些“關系”的時候,可以嘗試在各個環節當中找到一定的“聯系”。
“個性大于共性,共性寓于個性之中,共性和個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span>
這句話表達的是哲學上共性與個性的辯證關系。在后期的工作、生活中也幫助我理解了很多問題。比如從事數字營銷工作,經常會用到漏斗分析、歸因分析這些方法,過程是從廣告曝光到用戶成交的流程當中去分析,類似用戶搜索、廣告展示、用戶點擊、瀏覽、咨詢到最后的成交過程。我們會通過數據去分析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哪些數據屬于正常范疇,哪些環節可能存在異常等。通過數據發現問題,進而針對性的思考去解決問題。
在思考實際問題的時候,有時候會暫時很難理解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可以嘗試站在問題的另一面進行思考。如果我是原點“0”,問題擺在“1”的位置,暫時我不知道怎么去跟“1”建立聯系,我會去思考“-1”是什么。嘗試多種思考方式,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學會使用“聯系”的視角看待問題,可以更加多維度的洞察周遭。
? 歸納
歸納是不斷的發現跟總結,找到普遍性規律的過程。
定期的工作復盤,成長反思。不斷修正自我,反省自我。
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的傳記當中講述了他關于“歸納”的方法:記日記。
當然每個人的習慣各不相同,特別是現在互聯網工具越來越多樣,可選擇性也越來越多。殊途同歸,適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的。
而在另一本西方書籍《金字塔原理》當中也是提到了2種推理方法: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
演繹推理的形式: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歸納推理強調先定義一個中心思想,圍繞這個中心思想展開分析多個相互獨立的方面。
我更習慣的推理方式是歸納,所以這部分內容定位為“歸納”了。
歸納的目的其實很簡單:讓自己變的更好一點,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當中。學習實踐過程中間,可以同步結合多種方法共同使用去不斷復盤思考。周期可長可短,時間維度可周度/月度/季度/年度,重在點滴實踐和堅持。
? 重構
另一個哲學觀點: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在條件充足的情況下可能會發生質變。
在成長的過程中間,你有沒有經歷過一些事情讓你重新認識自己?!爸貥嫛钡倪^程可以理解為一次蛻變,對于個人成長來說是認識更加真實的自己。對于工作中的項目來說,可能是迎來新的破局點,帶來后續的爆發式增長。
當然能夠到“重構”這個階段,必然是經歷了發現、聯系、歸納前三個步驟。沒有前期的沉淀和積累也到不了最后這個拐點。就像混沌大學經常提到的“第一曲線”、“第二曲線”概念,把這些方法用到實際工作、生活當中,切實去實踐和體會。
“重構”在這里我的一種理解是進入第二階段的起點,即第二階段“發現”的原點?!鞍l現、聯系、歸納、重構”理想狀態是是一個不斷上升的過程。只有不斷打破原有狀態,才有可能往上走。理想狀態下,每個人的成長應該是持續精進,不斷往上走的。二、20~30歲成長軌跡人生前三十年,有一半的時光是在農村度過。目前已存的關于故鄉的照片不多,僅僅這么幾張零散的舊照。記得還是初中時候從別人手上獲取的,至今一直保留在QQ空間。不知道在你的成長記憶當中,有沒有讓你難以忘卻的畫面。
村口的水塘
山里的世界是簡單快樂的。時而想起來,總是有很多回味悠長的畫面歷歷在目。感謝這段無憂無慮的歲月,給予了自己大山一樣的性格,還有對這片土地深沉的熱愛。
田間的水稻
小時候坐在老房子的臺階上,看著遠處的大山,問自己最多的一個問題:山的另一邊是哪兒。
遠處的山峰
后來帶著這個疑問離開故鄉,踏上去往遠方的列車,開啟了長達十多年的學習成長之旅。
? 破殼期(2009年-2013年)
當年那個20歲不到的愣頭青,執意選擇了自己什么也不懂的商科。放棄了父母老師都非??春玫膸煼秾I,這么看來也算是棄文從商。在省城讀書的4年,是自己真正意義上第一次進入了城市生活圈子。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span>這是大學期間感觸最深的,結交了很多不同專業背景的同學,對我個人后期工作和學習也帶來了不少的幫助。
曾經火熱的職場真人秀節目《職來職往》,算是大學期間的最愛。10號哨位的英俊大叔,每次他的出場伴隨的都是妙語連珠,口吐蓮花。楊石頭老師的那句口頭禪:成功不過墊腳石,失敗只是磨刀石。詼諧幽默的語言又不乏嚴謹,他是營銷領域的前輩,后來去上海第一年參加線下分享會,見到他本人,留影合照也是把我激動的不行。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告別象牙塔的生活,大家都做了各自想要的選擇,自然幾年后的模樣是不同的。
? 迷茫期(2013年-2015年)
既然選擇遠方,就堅定不移。
大學畢業,班長問了句,你以后有什么打算?我脫口而出,從事營銷工作,準備花5年時間把線上線下都學習一遍。其實一直到今天,我還沒有明白營銷到底是什么,但總是對這件事情特別癡迷。
年少總是有些輕狂不羈,2013年,只身一人去往杭州。因為工作需要,在兩年不到的時間,跑遍了浙江大部分地方,也接觸到了很多浙江的風土民情。與過往的生活環境差異很大,也是開拓了自己的視野。
2015年在溫州工作的那段時間,接觸到了一些線上品牌營銷玩法,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但苦于對互聯網營銷是一竅不通,不知道怎么去做這件事情,開始在網上查詢大量相關資料。后來做了個大膽的決定:裸辭工作,重回杭州脫產學習互聯網營銷知識。當初做的這個決定是很不被家人和同事認可的,覺得這個很不靠譜,我是不是被騙去搞傳銷了。各種懷疑的聲音此起彼伏。
如今回過來頭來看,這是我畢業之后做的最正確的選擇。當時參加培訓的地點是在杭州下沙大學城那邊,整個寢室只有我一個人是學習互聯網營銷專業,其他幾位要么學習java、C++,要么學習UI設計。聽說那屆之后,互聯網營銷培訓班學生都很難招齊。如果沒有當時的選擇和堅持,其實也就不會有后來上海的成長經歷。
2013-2015這兩年,其實屬于自己職業發展的前期探索階段,對于未來其實并不清晰,滿腦子只想著怎么做好營銷,至于怎么做,以后會是什么樣子沒有任何的概念。但是在嘗試了銷售和采購工作之后,我知道這不是我想要的。
初入社會,形單影只走在他鄉的街道,夜幕來臨之時萬家燈火通明,佇立仰望星空。
孩子,長大了就是社會的。
? 成長期(2016年-2020年)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工作多年之后的我才算有點明白這句話的意思。無雞湯,不煽情。記得剛來上海,選擇第一份工作也是比較慎重的。當時有2個選擇,一份SEO工作,薪資8000;另一份SEM工作,大平臺,但薪資只有5000。不知道你會怎么抉擇,我選擇了后者。其實這是很難的,當時我每個月的學費貸款差不多要花掉2000塊?;剡^頭來看,這段工作經歷為日后從事互聯網營銷打了不錯的底子。
當我還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做成什么的時候,多折騰多嘗試,看看能不能在1~2件事情上能夠有拿得出手的成績。
VUCA時代,我們處在一個充滿了不確定,快速變化的環境。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多去嘗試和發現,找到自身更多的可能性。發掘自身天賦優勢,總能找到屬于自己快速成長的賽道。
比如拿我自己來說,從讀書到工作這些年,很喜歡做筆記,業余時間總愛寫點什么。以前總是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寫,后來嘗試在互聯網平臺做輸出。其實也沒有正兒八經的寫過多少內容,但是獲得一些認可和反饋后,對這件事變得更加上心。
堅持長期且有價值的事情,美好會不期而至。
寫著寫著,發現自己的圈子在慢慢擴大,認識的人開始增多,找我的人也越來越多。開始有一些平臺約課程,就這樣在不斷的嘗試更多的可能性。比如拿出課程這件事情來說,開始是有點懵的,幾次嘗試之后發現自己做的比想象中的好,得到正向反饋之后變得更加自信。也在努力嘗試要不要在這件事情上多花點精力。
很多時候,我們不應該給自己設置太多條條框框,不去嘗試又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好呢。
三、成長感悟時刻
人生總是在經歷了磨難和坎坷后,才能明白和看見自己。
王家衛在《一代宗師》中說到,“人的一生,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的過程。”
山本耀司的采訪,談了他對“見自己”的理解。從他自我的對話里,或許,能夠給你一些啟發。
黑澤明也在他的著作中談到過,人是很難如實地談論自己的。
人總是本能地美化自己,但我們能否跟自己,足夠的坦誠,很難。
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會下意識去逃避和遮掩,哪怕是面對自己。
在我的黑白世界里,長夜漫漫,獨處的時候,會跟自己對話。
經歷過黑暗時刻,頹廢、排斥、迷失、不信任,過程中間的反思和重新認識自己。直面這段已走完的30年人生,并不輕松。人生在不同階段的不同際遇都是獨一無二的。每段成長痕跡面對的都是更加本質和深刻的自我拷問。
文字能承載的,終究有限,也許能給這段成長經歷賦予一些畫面感,穿針引線把它串聯起來。個中滋味體會,只有真實經歷才能給你答案。
公眾號:文力營銷筆記,私人號:hxwu418。
掃碼給TA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