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9/11/07 09:45:57 來源: 清華管理評論 作者:唐立波 80350閱讀
文化 2019/11/07 09:45:57 來源: 清華管理評論 作者:唐立波 80350閱讀
隨著時代的發展,西方管理理論在中國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也越來越明顯。中國當代的企業領導者,有必要從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吸收“養分”,做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文化情境下的領導模式。
文化情境差異在企業管理中的體現
中國文化情境以傳統國學文化為基礎,以儒家文化為主流,重視“中庸和諧”和“孔孟之道”,追求的是“合理”和“和諧,偏重于“社會人”。西方文化情境是以法律制度為基礎的,以個人主義文化為核心,重視“公平性”和“客觀性”,追求的是“自主性”和“法制性”,偏重于“經濟人”。在企業管理中比較起來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同:
思維方式不同;
企業管理的屬性偏重不同;
對管理者和員工的判斷標準不同;
企業管理的中心點不同;
員工修為方式不同等。
中國文化情境下的領導力提升
中國文化情境指的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員工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結合中國優秀的管理思想構建領導力提升模型如圖1。
此模型是以人格魅力為核心,以戰略意識、領導藝術、變革創新精神、執行能力為四翼的中國文化情境下的領導力提升模型。
用儒家思想提升人格魅力
儒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流。儒家提倡以民為本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倡導仁、義、禮、智、信。儒家崇尚禮儀,推崇道德,主張以德管理,以民為本。在人與人的關系上,主張和為貴,以信取人,和諧相處。儒家的義利觀是見利思義,絕不唯利是圖。儒家提倡管理者應該修身養性,提升素養,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
企業管理的“中庸之道”。“中”指適度、適中、正確, “庸”是平常、平易可行,含有“普遍適用”之意。中庸之道就是追求合理之道,領導者應該用中庸之道的思想來提高企業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真正的中庸之道是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把“舊”的管理思想和“新”的科學技術相結合。
企業管理的“仁、義、禮、智、信”。按照儒家“仁、義、禮、智、信”思想,領導者對待員工應當采取比較寬容的態度。員工只要能完成所負責的工作,就不要在別的方面對他們過分苛刻。對于員工的過錯,應盡量從寬處理,做到“無求備于一人”,要“赦小過”。
以“和為貴”構建和諧團隊。儒家主張“禮之用,和為貴”。在企業管理中,領導者應該推行“和為貴”的競爭標準,企業員工之間通過彼此理解和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同心協力,完成組織目標。同時企業與外部環境之間應該相互協調和平衡。
用道家思想提升領導藝術
老子的《道德經》是一部偉大的領導學著作,他站在自然之道的高度,推演出“人道”,最終以“君道”為降落點。老子時代的君道和現代的領導藝術相似?!暗馈本褪鞘挛镞\行的規律,“德”就是掌握了事物的規律,“道德”就是指認識事物的規律,并遵循事物的規律。
“道法自然”的發展之路。老子在《道德經》中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領導者最大的“道”就是順應自然,遵循規律辦事,就可以“沒身不殆”,一切順利,沒有危險。
“無為而治”的領導機制。無為是提倡領導者順應自然,就能取得圓滿的管理效果。領導者應以情境、持重的態度處事,克服輕率、浮躁的弊病。不看準時機,則不采取行動。一旦看準了,就堅定不移地采取行動,不輕易變更。
“上善若水”的“柔性化”管理。老子認為“上善若水”,水性自然。最佳的領導理念是“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彼健叭嵝曰惫芾碇匾暪芾砥髽I的靈活性,制度的非剛性化,方法的情感化,人際關系的和諧化。
用兵家文化提升戰略意識
兵家講究謀略,知己知彼,因敵而動,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兵家思想對企業戰略管理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用“五事”、“七計”培養戰略思維。所謂的“五事”,是指“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對企業而言,就是企業面臨的政治環境、天時、地利、管理人員和規章制度。所謂“七計”,是指“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對企業管理而言,是指領導者是否遵循規律,管理層是否有能力,是否占得天時地利,規章制度能否嚴格執行,員工是否有素養,賞罰是否分明。領導者應該用“五事”進行分析研究,用“七計”對比分析,在此基礎上確定企業戰略目標,做出戰略決策,制定戰略計劃。
“知己知彼”制定適應“互聯網+”的信息戰略觀。“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戰略決定了企業戰略的成敗。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知己知彼,突出一個“知”字。《孫子兵法》中認為獲取信息有三種方式:其一是“相敵”,即直接觀察法;其二是“動敵”,即引導觀察法;其三是“用間”,即隱蔽觀察法。通過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五種用“間”方式,去搜集對手的情報信息,掌握對手的內部機密。
“擇人而任勢”的用人觀。孫子說:“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薄皳袢恕本褪橇坎庞萌耍弧叭蝿荨本褪窃靹莺屠眯蝿?。所謂“擇人而任勢”,就是要求領導者要根據形勢選用人才,以取得競爭優勢。
在“擇人”方面,領導者要重視人才競爭。選擇合適的管理人員是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關鍵,合適的管理人員標準是什么?孫子給出的標準是:“將者,智、信、仁、勇、嚴也?!?/span>
在“任勢”方面,領導者要激發管理人員士氣。孫子說:“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眱炐愕念I導者,要想辦法激發團隊的熱情,使之蘊含一種強大的沖擊力,就像高山上向下滾動的圓石一樣不可阻擋,讓管理人員充滿危機感,全身心投入企業的戰略目標實踐中。
用法家文化提升變革創新精神
法家的管理思想注重創新和變革。商鞅就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所說的“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是法家思想的核心,代表了一種變革和創新精神。
領導者要具有“不法古”的管理思想。為此,領導者要做到:其一,有改革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念;其二,變革什么就獎勵什么,從上到下建立信心。同時做到“法嚴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言必有信,法必得行”,從而達到企業變革的目標。
加強集權,構建從上到下的變革體系。韓非子說:“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在企業變革中,改革的大權要集中在領導者手里。領導者制定的各項新的規章制度,企業從上到下要嚴格執行,做到“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只有這樣,才能在企業重大的變革期使員工順從,實現可持續發展。
用墨家思想提升執行能力
墨家思想提倡執行力。墨子本人知識水平很高,又有很強的實踐技能?!澳爻梢帯本褪切稳菽以趫绦猩喜淮蛘劭弁瓿扇蝿盏奶攸c。
用“兼相愛”、“交相利”構建組織的執行體系?!凹嫦鄲邸本褪菦]有區別的“愛”。在企業工作執行中,領導者要一視同仁,培養員工的擔當精神,不要只顧著自己崗位和部門的利益。當其他崗位和部門需要幫助的時候要積極幫助,而不是袖手旁觀?!敖幌嗬本褪桥c人分享。領導者要培養員工之間相互分享、相互學習的習慣,推動員工與員工間、部門與部門間的互相幫助、互相理解,讓企業內部充滿正能量,減少內耗。
用“勤勉”、“節約”、“行善”的執行理念,培養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勤勉”就是勤勞不懈怠,領導者要給員工樹立勤勉的執行理念,每天堅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企業的目標就能實現。海爾的“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就是這種執行理念?!肮澕s”就是杜絕浪費,杜絕一切無用的損耗。墨子提倡的“生之密,用之節”,就是開源和節流。領導者要以身作則,減少浪費。“行善”就是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對于具有這種“義利”品行的人,領導者要堅決提拔,大加獎勵。就像墨子所講的:“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
樹立“尚同”、“尚賢”、”非攻”的價值觀,培養員工正確的競爭意識?!吧型本褪巧舷乱恢?,共同完成企業目標。“尚賢”就是任用合適的人,“非攻”不是不去競爭,而是選擇正確的競爭方式,一是要自我超越,二是在團隊競爭中淡化個人。
當前,企業正處在一個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競爭激烈的時代。作為企業領導者,要把西方的先進管理技術同中國古代優秀的管理思想相結合,找到一條適合中國文化情境下的領導模式,對企業“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才能使得企業基業長青,走可續發展道路,從而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