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到處是經濟奇跡和一夜致富的人。
“我們是新經濟的基石、繁榮的搖籃、所有其它國家效仿的標桿、資本主義最純粹的表現。”
這出自硅谷風險投資掌門人約翰·杜爾(Jhon Doerr)的評價,恰如其分地展現了硅谷在現代科技與經濟版圖中的舉足輕重的地位。
如今,出門在外,命都是4G給的。
科技進步已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第一源動力,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也休戚相關。可對大多數人來說,信息時代的締造者——硅谷卻依然籠罩在影影綽綽的迷霧之下。
?硅谷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了科技界的無冕之王?
?硅谷對 20 世紀科技的發展產生了多大影響?
?電腦、手機及互聯網是如何入侵了現代生活?
?馬斯克領航的太空技術、新能源和清潔能源交通工具發展到了怎樣的程度?
?量子通信、量子計算、3D打印會怎樣改變人類的未來?
?人工智能究竟會將人類帶到哪里?
培根曾說:“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鑒以往可以知未來。”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解讀《硅谷簡史:通往人工智能之路》,帶你翻開歷史畫卷,走進悠悠百年硅谷傳奇。
斯坦福之于硅谷,正如硅谷之于美國。
1891 年由美國西部鐵路大王及政治家利蘭·斯坦福(Leland Stanford)創立的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被公認為硅谷的心臟和大腦。“讓自由之風吹拂”的校訓也是硅谷精神一脈相承的核心。
硅谷是舊金山灣區的簡稱,它位于美國西海岸的北加利福尼亞州,其間有十幾個小城市,規模最大的圣何塞是硅谷中心。成為世界高科技要塞之前,硅谷也有過一段田園牧歌的寧靜歲月。
直到 1929 年,斯坦佛大學的弗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教授為應對經濟危機,決心將實驗室的科技成果商業化。在特曼扶植下,一群被稱為“電子業種子團隊”的年輕人飛速成長起來,他們開啟了早期硅谷由車庫白手起家的傳統。
其中最著名的就有“硅谷創業之源”惠普公司(Hewlett Packard, HP)的兩位創始人比爾·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維·帕卡德(David Packard)。而他們最初的辦公室——現在被尊為“硅谷誕生地”的愛迪生大街(Addison Street) 367 號倉庫,也成為了加州政府明令保護的歷史文物。
20 世紀40- 50 年代,晶體三極管的發明為計算機革命奠定了基礎。特曼教授把晶體管三極管的發明人, 1956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威廉·肖克利(Willian Shockley)引入硅谷。硅這一地球上最豐富的四價化學元素,正式在北加州落戶了。
特曼曾說:“硅谷之所以成為全球高科技之都,是因為我們創造了一種新型的技術專家社區,使工業與學術結合起來。依我之見,這是時代潮流。”
從此,漫山遍野的簌簌杏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舊金山沿加州 101 號高速公路兩旁鱗次櫛比的科技園區。 1971 年 1 月 11 日,《微電子新聞》(Electronicsnews)周刊的記者唐C. 霍夫勒(Don C.Hoefler)首稱此地為“硅谷”,很快傳遍全球,沿用至今。
正如利蘭在斯坦福大學首屆開學典禮上的演講所說:
“生活歸根結底是實際的,你們到此學習是為自己謀求一個有用的職業。這包含著創新、進取的愿望,良好的設計和最終使之實現的努力。“
硅谷精英們身體力行,將殷殷寄語變成現實。
發展:IT精英的奔騰年代
This put the future in those hands who know computers for not where they are, but everything they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時代掌握在能看見計算機未竟潛力的人手中,他們所見,不是計算機的現在,而是計算機的未來。)
這是美劇《Halt and Catch Fire》(急火攻芯)男主角Joe籠絡人心的開場白。“Halt and catch fire”是一個早期電腦指令,執行后使計算機進入競爭狀態。這部講述上世紀八十年代硅谷往事的AMC大劇,以喬布斯為原型,戲劇化地呈現了個人電腦萌芽之初,科技天才與風投精英們殫精竭慮,只為在創業同儕中占得一席之地的狂熱面貌。
現實,比故事更加精彩紛呈。活在硅谷的人們,是新時代的拓荒者,他們沒有閑情逸致回望來時的路途。
20 世紀 50 年代末,仙童半導體公司誕生。
該公司被譽為半導體工業的搖籃,由肖克利公司骨干以諾伊斯為首的 “叛逆八人幫”創立。仙童半導體為半導體工業定下了行業標準、市場規范及高科技公司的創業模式。“叛逆八人幫”和仙童半導體,很快就成了一個硅谷傳奇、一個高科技傳奇、一個美國傳奇。這種叛逆和創新精神奠定了硅谷的產業文化,影響了幾代硅谷人,直至今日,其影響依舊不衰。
20 世紀 70 年代,引領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的核心企業開始在硅谷立足。
以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為代表的英特爾公司,以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為代表的蘋果電腦公司,以約翰·杜爾為代表的風險投資公司KPCB,以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為代表的甲骨文公司(Oracle Inc)紛紛成立。
隨著IC技術的普及,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PC)很快進入了百姓家中。同時,為高科技公司提供金融服務的風險投資業也形成了自己的行規。
無可置疑, 70 年代是硅谷的巔峰時刻之一。
這一時期涌現出了三位最受作者欣賞的硅谷高科技產業人物:羅伯特·諾伊斯、史蒂夫·喬布斯和約翰·杜爾。
“諾伊斯以他的專業精神、組織能力、遠見卓識,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喬布斯則是硅谷最具個性的人物;杜爾在風險投資業中讓人們重新認識了金錢的價值。”
20 世紀末,硅谷把世界帶進了互聯網時代。
源于“冷戰”的互聯網技術是高科技的象征。硅谷成了世界矚目的互聯網公司發源地。以網景、雅虎、谷歌和臉書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互聯網和軟件產業主導了硅谷,硅谷成了無硅(silicon less)的硅谷。
展望:無法想象的未來
21 世紀,來到工業革命4. 0 時代,它有兩個顯著特征:
1.通過互聯網加快并擴大了人與人之間的協作和效率;
2.通過賦予機械以智力來獲得更有效的、更個性化的機械助力,使工業革命2. 0 和工業革命3. 0 相結合,賦予人類對大自然更大的權能。
繼谷歌之后,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特斯拉(Tesla)等一大批代表工業革命4. 0 的公司在硅谷誕生。它們在硅谷創造了成千上萬個一夜致富的神話。這些財富新貴不但為自己帶來了數額高昂的收入,也為硅谷和這個世界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同時還讓人們的生活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目前,以集成電路和軟件為主導的智能產品開始了對傳統服務業和制造業的改造。“真實生活中的鋼鐵俠”的埃隆·馬斯克成為了硅谷新一代的標志性人物,他創辦的Pay-Pal、特斯拉SpaceX、太陽城公司是這些產業的標志。它們為硅谷產業鏈添加了在線金融服務、太空技術、新能源和清潔能源交通工具等新鮮血液。3D打印和量子計算在硅谷也是熱門話題。
但金錢從來不是典型硅谷人的終極目標。正如馬斯克所說:“別把我當作這些領域里的新人,別以為我進入這些領域只是為了趕潮流或投機。我不僅要在這些領域里賺錢,更要把那些對未來最有價值的技術做出來,讓這些技術造福人類。”
正是得益于馬斯克們的天才和野心,人類終將進入人工智能時代。
2016 年 3 月,阿爾法狗以4: 1 的戰績戰勝了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標志著棋類競賽領域人類對計算機的全面失利,而AI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人類終于能夠通過控制物質中的電子和空穴狀態,制造出超越人類自身智能的機械了。盡管在倫理上帶來前所未有的難題,但不可否認,這是技術上的巨大突破。
在書的末尾,這位就職于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從事半導體工藝及半導體器件的開發與研究的人氣科普作家寫道:“這將是以人工智能取代常規腦力勞動的時代,人類最終會到達一個令人無法想象的未來。我們無法預言那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人們會有怎樣的生活,我們甚至不知道今天的技術會發展到哪種地步。但我們一定會以審慎樂觀的態度來看待這一不可預知的未來。”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