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企業老板跟我講,人才培養是個頭疼的問題,公司發展需要大量優秀的人才,但是內部幾乎無人可用,也不知該如何培養,從外面空降,成本高不說,一般穩定性差,做不多久就跟你拜拜了。愁啊!
擺在老板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個兩難的局面,一方面企業缺乏自我培養,自我造血機制和能力,一方面,想快速解決人才缺口,引入空降兵,但是因為公司規模不大,知名度不夠,又無法吸引優秀的人才的青睞,即便有機緣能夠找到,但成活率極低,。
原因有很多:
1.要么是水土不服,融入不進來。
2.要么是公司內部原有團隊不接納,不配合,干不下去;
3.要么是起初跟老板談的甚歡,進入公司后蜜月期一過,發現雙方在價值觀,經營理念方方面面都存在沖突和摩擦。
所以結果當然是“相見不如懷念了”。
找到破局之道,其實要搞清楚一個前提,那就是,對于立足于長遠發展的企業,生養和抱養哪個更靠譜?所謂生養就是企業自己培養,所謂抱養,就是從外部人才市場尋找現成的人才直接進入企業,承擔相對重要的工作職位。
其實,毋庸置疑,“生養”比“抱養”更靠譜。這個觀點我們從很多企業中都能得到驗證。
馬云曾經說過:2001年的時候,我犯了一個錯誤,我告訴我的18位共同創業的同仁,他們只能做小組經理,而所有的副總裁都得從外面聘請。現在10年過去了,我從外面聘請的人才都走了,而我之前曾懷疑過其能力的人都成了副總裁或董事。我相信兩個信條:態度比能力重要,選擇同樣也比能力重要!”
稻盛和夫老先生在管理京瓷公司時也遇到過類似的狀況,公司沒有名氣招不到令人滿意的所謂優秀人才,讓他曾經一籌莫展。偶爾有很能干的、才氣橫溢的人進公司,他會寄予厚望:“此人將來可望成為公司的棟梁之才。”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他一心想留住的優秀人才,可能是因為頭腦好使,很快就看不上手頭的工作,看不起這個小企業,不久就辭職而去了。而留在公司里的人,都是他原來并不看好的那些“愚笨”的人。
招不到、留不住優秀人才,是公司的現實。在這種情況下,對經營者的要求就是:
通過錘煉那些留在公司里的平凡的人,把他們培養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培養成合作伙伴,也就是培養成公司得力的干部。
怎樣培養呢?我認為稻盛老先生的三點經驗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
老板率先垂范
一般來說,管理顧問們總是建議說:“行事獨斷的老板培養不出人才。要想培養人才,就應該更加放手,讓部下獨立去干”。聽了管理顧問的話,實際放手委托部下做事,結果卻把事情搞砸了。許多老板都有過這樣的煩惱。我認為,這類建議,都是自己沒有經營過企業的人說的。有實際經營經驗的人,決不會說這些輕松漂亮的話。
“要把公司搞好”“要提升業績”,如果真是這么想,那么,首先,老板自己必須站在最前頭,以身作則,拼命工作。
特別是中小企業,可以依靠的人不多,更要率先垂范,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這是引導企業成長發展的必要條件。
看著勁頭十足、干活麻利的老板的背影,學習模仿,潛移默化,同老板一樣能干的人,在公司里一個個成長起來,企業必須營造這樣的氛圍。為此,老板在第一線臨陣指揮,以身作則非常重要。我認為,領導人一馬當先,率先垂范,呼嘯著“跟我沖”,只有這樣的領導人才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
當經濟蕭條、經濟變動襲來,稻盛和夫在經營京瓷的時候,無論是進軍海外,還是開拓新事業,為了打開銷路,總是沖在前面,開辟前進的道路。
“笨蛋”戰術
通常,開拓新事業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公司的主要干部不出去,只派年輕人出陣。常言說“經商即育人”。無論日本也好,哪里都一樣,謀求開展新事業,成敗的關鍵就在于選派什么人去當現場的指揮官。
為了事業的成功,為了培養人才,為了同時滿足這兩個方面,稻盛和夫考慮的辦法是:把第二、第三把手留在大本營,拜托他們管好家里的工作。由他親自出征,奔赴海外,去開辟新的據點。
而他出征所帶的兵卒,就選擇那些能力較差的、不夠成熟的人。就是在原來的公司里不派用處的那些所謂“笨蛋”,把這些“笨蛋”集合起來,去攻占新的市場。在這過程中,原本那些在本公司被埋沒的人,不夠活躍的人,被帶到前線,與稻盛和夫同甘共苦、一起戰斗,從中受到錘煉。
實際上,采用這種戰術,第一把手要承受極大的辛勞,但是,這樣做,對培養人才有很大的好處。過去在公司里默默無聞的人,一下子精神煥發,干勁培增,干出成果。
當然,將這些“笨蛋”培養成一流人才并不是容易的事。帶領這些“笨蛋”的領導人必須在惡戰苦斗中,將他們培養起來。
打個比方,領導人揮刀沖鋒在戰斗的最前線,將敵人一個一個砍倒在地,勇猛向前。看著這情景,那些“笨蛋”們手持竹槍,拿著粗劣的武器,氣喘吁吁,跟在后面跑。盡管體力不支,裝備不佳,但就是通過這樣的實戰,他們學會了打仗,學會了戰術,同時,他們也學會了做人,獲得了成長。
當他們攻下一個城堡,也就是開拓市場、擴展事業成功時,這些人就不再是在本公司時不出彩的所謂“笨蛋”了,他們已經成長成為優秀的人才。
“笨蛋戰術”有兩個好處。一個是穩守大本營,一個是培養人才。但是,因為我帶去的這些人,本來靠不住,下了指示,也不能好好執行。所以,開始時他們沒有戰斗力。因為必須逼著他們戰斗,所以特別辛苦。但是,無論是進軍海外還是開拓新事業,稻盛和夫幾乎都靠這一戰術獲得了成功。
沖鋒的決心和撤退的勇氣
這種嚴格要求的姿態,不僅是進軍海外或開展新事業,在日常的業務工作中也是一樣。每天都是真刀真槍決勝負,這樣來培養京瓷的干部,讓他們茁壯成長。
例如,每個月的例會上,稻盛和夫會對有關問題進行嚴厲的追究。某個事業部或子公司做得不好,或出現赤字,他會板著面孔,對該事業部長或子公司社長進行激烈的批評訓斥,以至在場的其他人也感到尷尬,如坐針氈。
丟給部下的是如此殘酷無情的命令。但是,如果不在工作中將自己逼入絕境,就不可能打開困難的局面,也不可能讓自己破繭重生,進一步成長。只有被逼入后無退路的懸崖絕壁,人才可能發揮出真正的價值。
當然,也有這樣的情況:努力、努力、再努力,不管如何努力都無法進展,當事人已經束手無策。這時候最高領導人就要拿出勇氣,做出撤退的決斷。雖說要將人逼入窮途末路,但最后讓部下犧牲,全部玉碎也不行。
進攻的命令,誰都能下。但失敗了要下撤退的決斷,這事只有最高領導人才能做。事情到了最后的最后,領導人要有背負一切責任,承受一切責難的決心和勇氣。只有領導人具備這樣的境界,才能讓幼稚的、不成熟的部下經歷嚴酷的考驗,才能培養他們成為優秀的人才。
這樣給部下機會,讓他們在嚴酷的戰場上經受考驗,鍛煉成長。把他們培養成從能夠正面迎擊任何困難的、具備真正勇氣的、杰出的經營干部。
上面我講述了在人才難得的中小企業里,稻盛和夫如何率先垂范,站在經營第一線示范,用自己的背影教育干部的重要性。
同時,也講述了如何將公司的內部人才通過嚴酷的實戰訓練,培養成優秀干部的重要性。期望給各位企業管理者以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