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0日,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傳播學專業五年一次的人才培養方案調研會召開,并邀請到了業界專家進行焦點訪談。公關傳播專家夏曦女士在百忙中應邀了廣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專訪,雙方一起探討了關于人才培養方案的戰略化思考,夏曦女士也就公關行業的現狀和本質,分享了她的時代洞察和行業趨勢展望。
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從業界的人才需求來看,公共關系人才培養是否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夏曦:我作為已經畢業了14年的傳播學畢業生,今天很榮幸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可以為新一代的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一些個人意見。我認為在傳播學的教育體系中體現公共關系的專業教育非常有必要,因為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乃至于個人形象的塑造,公共關系手段越來越成為一個關鍵能力,相對于廣告手段的高花費和強排斥效應,公關手段體現了高說服力和相對出色的性價比。
因此,從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來看,最近三年以來國內公關行業營業規模增長率維持在14%左右,整體市場規模在570億左右,因此公關公司業界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還是比較旺盛的,尤其是對于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需求更為迫切。
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您認為隨著媒體環境的改變,公共關系的未來發展趨勢是什么?
夏曦: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今天也只能是以點帶面了。從業界的角度來看,公共關系最擅長依靠的傳統媒體收到了網絡媒體的巨大沖擊,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很成問題,針對年輕一代的受眾影響力快速下降;而網絡媒體的崛起,尤其是自媒體時代的來臨,從公共關系服務產品和業務流程上面臨著鳳凰涅槃式的改變,整個行業到目前為止仍然處于調整期,根據《中國公共關系發展報告2017》的數據,41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自2014年到2016年由10.71%下降到5.77%,這勢必會刺激和引導行業內進行新業務模式創新轉型,因此在未來三到五年內,行業的主流發展理念就是“創新”二字,這當然也會對高水平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
與此同時,公共關系服務產品的生命周期也在縮短,服務產品的迭代速度加快。例如雙微的代運營業務,自2014年興盛以來,到今天已經成為公關行業的雞肋產品,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再例如2015年興起的H5到了今天也成了強弩之末,越來越難以對客戶形成吸引力,產品的盈利空間也不斷下降。
公共關系未來發展的趨勢,除了前面提到的創新和產品迭代加速以外,另外一個關鍵詞就是量化。量化不僅僅是對傳播結果的量化,更是對傳播過程的量化,甚至效果評估的科學量化,例如最近出現的六六怒懟京東事件,以及藍標員工辭職事件,從量化指標上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京東和藍標在面對危機公關的“防御指數”的量化問題,而不是問題出現之后有關傳播量的數字追蹤。關于危機公關防御體系的量化管理問題,即使是作為行業翹楚的藍標光標也有頗多疏漏之處,當然這個問題很大,今天就不展開講了。
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從高校的公共關系人才培養角度,夏女士有什么建議?
夏曦:我認為在傳播學專業中,設置一定的公共關系的理論和實踐性課程非常有必要,如前所述,這是業界對人才需求的驅動力。那么從人才培養方案的角度,我想強調的有三點:
1.根據網絡媒體占據主流傳播空間的現實,加強學生在網絡傳播技術方面的訓練,甚至可以考慮文理統招,在招生的源頭引入理科的技術基因,未來的公關人必須要懂網絡技術的基本運用,甚至發展趨勢的認知。
2.在人才培養中,加大跨學科的比重,例如廣告和公共關系的手段融合,市場營銷、社會心理學等與公共關系的跨學科培養,公共關系未來的人才需求一定是復合型的,而不是單一公共關系領域的專業訓練。
3.加大實踐環節的融入,業界最看重的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不僅僅是理論運用能力,這也是公司從運營角度的現實考慮,因此我建議在高校的專業培養過程中,鼓勵學生多參與實踐、專業比賽,包括引入業界實戰專家進入課堂,真正建設和發揮實踐基地的作用,甚至高校可以考慮人才的定制化培養模式,直接和具有一定規模的業界公司聯合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
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感謝夏女士對我們這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出的寶貴意見,如果說將來有機會請您跟我們的學生交流,你對他們專業學習的最大建議是什么?
夏曦:在整個公共關系行業洗牌的時代背景下,我建議同學們把握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有前瞻性地設定自己的知識結構,尤其是量化傳播的必備知識技能,增強由定性到定量的能力培養,因為未來的公共關系一定是量化傳播的時代。
夏曦 量化危機公關管理專家
傳播學碩士,15年公關行業工作經驗,歷任多家著名公關公司事業部負責人,擅長企業公關管理(含形象、資源、架構三大層面),曾服務日產、魅族等國內外客戶,主導服務箭牌及金龍魚案例兩次分獲中國國際公關協會案例大賽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