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我國制造業產能共享開始起步,初具規模,2017年制造業產能共享市場規模約為4120億元,比上年增長約25%,通過產能共享平臺提供服務的企業數量超過20萬。那么,在未來,制造業產能共享將成為制造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嗎?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什么是制造業產能共享?
制造業產能共享主要是指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以使用權共享為特征,圍繞制造過程各個環節,整合和配置分散的制造資源和制造能力,最大化提升制造業生產效率的新型經濟形態。
從共享內容看,制造業產能共享主要包括設備、技術服務、生產能力和綜合性服務的共享。發展制造業產能共享,能夠催生中國經濟增長新動能、重構供需結構、激發創新活力。
主要特征有:以制造企業和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為主體特征、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技術特征、實現生產資料和制造能力的高效配置的效果特征。
二、制造業產能共享有四個主要模式
1. 中介型共享平臺,是指為制造的供需雙方提供對接服務的第三方平臺,平臺自身不擁有諸如設備、廠房等制造資源;
2. 眾創型共享平臺,是由大型制造企業搭建的開放性平臺,通過整合平臺上的研發、制造、物流、分銷等能力以及財務、人力、金融等服務,打造面向企業內部和社會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3. 服務型共享平臺,由工業技術型企業搭建的平臺,以工業系統、軟件、智能控制、工業云等技術服務共享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生產服務;
4. 協同型共享平臺,是指多個企業共同使用云服務、生產設備、工廠生產線、辦公空間、工人等資源,實現訂單共享、協同生產的平臺。
三、我國制造業產業共享發展現狀
1. 2017年制造業產能共享市場規模約為4120億元,比去年增長約25%,通過平臺提供服務的企業數超過20萬家;
2. 產能共享成為“互聯網+制造”重點發展方向,黨的十九大報告和多份國家政策文件里都提出鼓勵發展面向制造業的共享經濟;
3. 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成為產能共享重要支撐;
4. 傳統制造企業開始布局共享平臺,加快了互聯網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帶動了傳統企業技術和產業升級;
5. 實現降本增效,有助于降低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四、我國制造業產能共享面臨的問題
雖然我國制造業產能共享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但由于傳統工業思維的限制、技術基礎較弱、制造業本身產業鏈復雜等原因,目前我國制造業產能共享的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如,對制造業產能共享認識不足;工業互聯網發展尚不成熟,難以為制造業產能共享發展提供有力技術支撐;企業信息化基礎較差;商業模式有待培育和創新等。
五、發展趨勢
共享經濟模式向制造業領域的深入滲透、全面融合以及再次創新,是重構中國供給側生產結構的重要途徑,是推動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激發經濟增長潛力的重要動能。
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制造業龍頭企業建立基于互聯網的制造業共享平臺,聚焦產業鏈協同,開放自身優質資源并提供社會化服務。專業的細分行業平臺會是未來制造業共享的重要方向,在重點行業有望出現全國性一體化的共享平臺,呈現“一業一平臺”態勢。制造業產能共享的基礎設施將不斷完善,有望迎來工業互聯網建設的新高潮。在這種大背景下,制造業產能共享作為未來共享經濟的主戰場,隨著認識和實踐的不斷成熟,鼓勵和規范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展規劃、試點示范等相關政策有望出臺。